[摘 要]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互聯網+”背景下碎片化學習已成為新的學習方式。本文通過對碎片化的學習工具、學習形式、學習空間,以及碎片化的特征進行了分析,提出學習者在進行碎片化學習時需分析、挖掘碎片知識,根據需要及學習目標對知識進行重組,借助在線課程構建碎片化學習平臺實現資源整合,使人人能學、處處可學成為可能。

[關鍵詞]碎片化學習 數據挖掘 在線學習平臺

課題:省級課題《技能競賽引領“雙創”人才能力提升的途徑研究——以數學建模競賽為例》(課題編號:SGH17V034)。

“互聯網+”背景下的新學習方式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數據來源更加精準有效,手機、電腦發展迅速。自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互聯網+”這個概念開始,我們的生活就被“互聯網+”所覆蓋。人們既享受著各種智能軟件、智能手機等多媒體工具所帶來的樂趣,又享受著多樣化的媒體資源帶來的視覺盛宴。

“互聯網+”具有多渠道的服務途徑,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以及便捷高效的交互技術,為學習者提供了強大的在線學習平臺。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7.72億,手機網民達7.53億,手機上網人數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數字化閱讀的接觸人數為73%,成年人每天平均閱讀時長達80.43分鐘??梢?,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學習與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1]。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類學習呈現出明顯的碎片化特征,各種學習群、微信圈、學習網站等公共學習平臺,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碎片化學習?!盎ヂ摼W+”時代的快速發展使得碎片化學習成為一種必然,人們可以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自由、靈活地安排學習。因此,人類正以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從海量的大數據中獲取有價值的知識碎片,“互聯網+”背景下的碎片化學習就是這個大數據時代的產物。

碎片化學習的特征

1.學習工具的碎片化

“互聯網+”背景下,人們可以借助多種學習工具獲取知識,例如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網絡電視,以及新技術支撐下新的媒體形態,微信、微博、微視頻、數字廣播等都能夠根據每位學習者的個體要求提供精準的信息服務[2],且服務形式多樣,不僅突破了傳統媒體的滯后性、單一性,更重要的是還實現了音頻、視頻、文本、圖片等與傳統媒體的融合,為碎片化學習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2.學習內容的碎片化

“互聯網+”背景下,“微”形態的到來使人類的學習方式、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和空間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拔ⅰ毙螒B免去了傳統知識的冗長描述,簡潔易懂地生產、傳播制作者想要表述的內容,它的呈現形式是多樣化的,可以是一個符號、一個表情、一幅圖片、一封郵件或一段短視頻等,這些信息可能不成體系,各不關聯,但絲毫沒有影響它們受寵的程度。這種“簡”“短”“快”是“微”形態的顯著特點,最大程度地滿足了當下人們的“快餐”式生活節奏,其所傳遞的信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微型化、碎片化,并且這些隨處可見的信息極大地豐富、拓展了碎片化學習的內容,讓學習者隨時隨地、按需學習成為了可能。

3.學習時間、空間的碎片化

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進步,快速的節奏使得現代人的日常生活總是被分割成很多碎片,這些被分割的碎片化時間不夠完成某一項系統性的學習,但加在一起的體量又非常龐大。為了有效利用這些碎片化時間,我們需要把系統的、具體的學習分散在這些碎片化的學習中。此外,碎片化學習的時間、空間很隨意,學習者可以不受教室或是培訓基地的約束,在任何一個可以學習的地方都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如上班的公交車上、茶余飯后的餐桌旁、擁擠的地鐵站、醫院等。零散的碎片化時間、不固定的場所非常適合學習者利用移動互聯網工具進行學習、閱讀、寫作,能夠達到合“零”為“整”的學習目的。由此可見,只要有移動通信工具和無線網絡的地方,學習者就可以隨時隨地不受時間、空間約束地進行碎片化學習。

碎片化學習的可行性分析

1.借助新媒體工具挖掘碎片化知識

“互聯網+”時代的顯著特點就是大數據,只要打開任何一個移動設備,呈現眼前的就是海量的數據。對海量數據的分析、挖掘是碎片化學習方式對學習者最基本的要求,學習者可以利用新媒體工具從龐大的、無序的、模糊的數據中搜索適合自己的、具體的、有用的數據。碎片化知識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來源于“互聯網+”環境下的海量數據,如百度、谷歌等都是浩瀚信息存儲的“知識倉庫”;二是來源于較為獨立的知識資源,如我們所熟悉的萬方數據庫、中國知網、各類數字圖書館及各種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等。碎片知識的挖掘一般要求學習者掌握數據庫挖掘技術,這些知識雖存在于數據庫中,但往往具有特定的存儲結構,并且存儲量非常大。學習者只有借助新媒體工具,才能準確地獲取自身所需的信息,否則信息的完整性、正確性就很難保證。

2.借助多媒體工具重組碎片化學習內容

為提高學習效率,學習者可以借助多媒體工具將碎片化信息提取出來,根據自己的需求、學習目的,對信息加以整理、重組,這種重組是根據知識結構對碎片化信息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分類,把原本雜亂的、沒有關聯的變成有序的、邏輯清楚的信息。學習者可以有目的地借助開放的網絡平臺直接參與信息的收集、編輯、整理及歸類,再由管理者、學習組織者或信息發布者進行最終審核,必要時還應對這些碎片化的知識進行二次開發[3]。這些碎片化的知識經過重新加工組合后呈現出“短”“精”的特點,形式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如圖片、動畫、微視頻或簡潔的文字等。這種信息重組后的學習方式在當下是最受歡迎的,一方面學習者可以對學習時間、空間自由支配,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另一方面由于“微”視頻時間較短,能夠刺激學習者的感官,使他們在短時間內注意力能夠保持高度集中,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另外,對碎片化信息的重組加工關鍵點是把握知識體系的整體性和系統性,最終使大量的碎片化知識合“零”為“整”,與學習者已有知識實現深度融合。

3.借助在線課程構建碎片化學習平臺

“互聯網+”背景下的大數據具有開放性、可選擇性、個性化、互動性等特點,在線學習課程是“互聯網+”發展的必然產物,是碎片化學習的重要載體。構建碎片化學習平臺除了整合挖掘的信息資源外,更多的是關注學習者的知識接受度。多媒體的表現形式,如文字、動畫、視頻等都是與學習主題相關的知識?!盎ヂ摼W+”背景下,學習者的接受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如電腦、微博、微信、數字電視等[4],學習者通過這些多媒體工具能夠隨時隨地感受碎片化學習的便捷性。學習過程管理一般由平臺管理員、教師、學習者三部分構成。他們各司其職,管理員負責學習系統的開發與維護;教師主要負責為學習者選擇合適的學習資源,定時發布學習任務,并在線為學習者進行答疑解惑,隨時隨地在線查看學習者的學習情況;學習者主要借助移動工具按照學習要求通過主動探究、線上討論、小組合作等方式完成學習任務。

結 語

“互聯網+”背景下,碎片化學習的出現使得人類的學習方式變得多樣化、便捷化,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課堂教學,而是隨時隨地,不受空間、時間限制地學習,是“互聯網+”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當下人類獲取知識、實現知識體系建構的重要途徑。碎片化學習方式不僅符合現代人“短”“平”“快”的工作、生活節奏,也使得時時能學、處處可學、人人皆學成為可能。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日報》,2018年1月31日。

[2]徐先喬:《大數據時代大學外語碎片化學習》,《蚌埠學院學報》2016年第1期,第95-98頁。

[3]王承博、李小平、趙豐年 等:《大數據時代碎片化學習研究》,《電化教育研究》2015年第10期,第26-30頁。

[4]于海燕、吳磊:《碎片化學習背景下微模式教學研究》,《中國成人教育》2015年第19期,第134、1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