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強人文教育工作既有利于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質量和效率,同時又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素養,塑造其良好的性格及性情,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诖?,本文在簡要闡述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人文教育內涵的基礎上,系統分析了人文教育的價值,并提出了英語教師開展人文教育的方式。以期通過這些探討一方面能夠提高高校對大學英語人文教育重要性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夠對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大學英語 人文教育 教育意義和方式

高校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高素質人才,要想提高個人生活品質,增強自身發展能力,除了掌握高水平的專業技能之外,還必須擁有良好的人文素質和修養。這由此對高校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學英語作為一門公共課程,理應承擔人文教育的任務,促進學生專業素質和人文素質的協同發展,以最終達到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

大學英語教學中人文教育的核心內涵

1.文化品位

文化品位是從文化欣賞與審美中衍生出來的一個概念,是指對宗教信仰、風俗習慣、道德情操、學術思想、文學藝術、科學藝術之類的文化形態具有正確與否、優劣與否的分辨能力。能夠主動尋找正確的、高雅的、優質的文化形式,并由此拓展個人的知識內涵,培養自身良好的思想修養,形成積極健康的觀念與情感,是提高個人生活品質、拓展職業空間不可缺少的一項基本素質。這就要求大學英語教學必須培養學生的文化分辨力與良好的選擇意識,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

2.審美情趣

審美情趣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所逐漸形成的審美素養、觀點、理想等情況,彰顯了個人的審美知覺力、感受力、想象力、判斷力、創造力等方面的素質,直接決定著個人對各種事物、現象的審美感受與評判情況。這些也會對個人的生活品質產生影響,同時也會潛移默化地作用于個人的性格與情感之中,對個人未來的成長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诖?,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對學生審美情趣方面的教育和引導力度,培養學生在文學作品、自然物象、現實生活中具有認知美、感受美、想象美、判斷美、創造美的能力。

3.人文素質

人文素質是指人們對現實生活的看法、內心的道德修養及為人處世,涉及歷史、文學、藝術、哲學、道德等方面的人文知識。要想更好地理解以基本文化理念為核心的人文思想,就要掌握認知方法和實踐方法為主的人文方法,遵循著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等。即孟子所提的“仁義禮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見于面,盎于背,施于四體,四體不言而喻。”大學英語教學也應融入人文知識、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等四方面的內容,有目的地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水平。

4.科學素質

科學素質是指個人應了解的基礎性科學知識,掌握簡單的科學方法,具備積極正確的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并且能夠具備采用科學知識、方法、精神來處理相關問題、參與相關科學事務的能力。這是個人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提高個人生活品質的一項重要素質,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也將培養公民科學素質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加以規劃和實施?;诖?,高校英語教學中也應加入科學素質方面的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科學知識和各項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大學英語教學中人文教育的價值

1.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大學英語教學涉及聽力、口語、閱讀、寫作四大模塊,具有明顯的專業性特征,單純進行英語專業知識的教學是很容易造成知識難度過高或者教學過程過于枯燥乏味的,甚至會帶來一些明顯的應試教育的問題,導致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知識素養和能力。大學英語教學應融入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人文素質、科學素質等方面的教學內容。一方面能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參與英語學習不僅可以提升個人的英語專業知識,而且能夠提升個人的品位和修養,拓展個人的知識面,增強個人的社會適應能力與職業發展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學生能夠對英語課程知識不斷地產生新鮮感,從而更加積極地、主動地參與英語課程學習,這無疑可以大大提升大學英語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順利地實現大學英語預期的課程教學目標。

2.拓展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

伴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學生要想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提高個人的生活品質,拓展個人的職業發展空間,除了自身需要具備良好的技能知識和專業素質之外,還必須具備其他方面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大學英語融入人文教育內容可以通過文化品位教學來培養學生對各種文化形態的辨識能力與選擇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和思想修養。通過審美情趣教學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認知、感受、想象、判斷及創造美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美的體驗和修養。通過人文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形成適應現實社會環境的人文知識、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使學生以后能更好地遵守社會道德規范和法律法規。通過科學素質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及科學方法的應用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與行為的規范性和有效性。這些素質和能力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也說明大學英語教學融入人文教育內容可以切實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3.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情感

學生具備高水平的英語專業素質和良好的綜合素養與能力,可以更好地拓展學生以后的職業發展空間。然而要想形成和諧的家庭環境、與人為善的社會關系則還必須具有健康的心理和情感,能夠以同情、仁愛、誠實、正直、公平、合作等情懷參與社會活動,以更好地建立個人的社會關系,提高個人的生活品質。大學英語教學融入人文教育內容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與情感,諸如文化品位教學可以使學生通過學習或欣賞優秀的文化形式,提高他們個人的思想、道德、情感等修養。審美情趣教育也可以培養學生感知美和表達美的能力,使學生形成溫柔、細膩的性格。人文素質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精神境界與修養、理想的追求和信念。以上這些因素均有助于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情感,從而使其養成美好的性格和性情,最終成為一個兼具良好智商與情商的高素質人才。

大學英語教學中人文教育的方法

1.選擇具有人文教育價值的英語材料

英語聽力、口語、閱讀、寫作方面的材料的選取直接決定著學生所接觸的學習內容,進而影響人文教育的質量和教學效果等。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應樹立人文教育目標,圍繞著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人文素質、科學素質等四方面內容來選擇具有針對性的英語聽說材料,教師可以多多搜集相關的閱讀文章,同時鼓勵學生多創作具有人文教育主題的作文,從而使學生在認知、分析、學習具有人文教育特征的英語材料的過程中提高個人的英語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等方面的水平,實現個人英語專業素質和人文素質的協同發展,這也是大學英語進行人文教育應首先實施的基礎性教學。

2.進行人文知識的直接教育或間接引導

大學英語教師應掌握科學的英語教學方法,具備良好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人文素質、科學素質等修養。因此,教師除了需要搜集具有人文教育價值的英語教學材料之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學時一方面通過分析英語材料直接向學生講解文化辨析與選擇,討論審美意識和審美方法等知識,探討人文精神和人文理念,教授科學思想與科學方法,對學生實施直接的人文教育;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從英語教學材料延伸到現實生活中的個人行為、社會事件等,向學生介紹人文教育方面具有普遍性、大眾性的知識,或者是針對學生在生活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直接教育或者是間接性的引導,這樣做能夠進一步提升人文教育的質量和效果。教師的分析、講解、引導和熏陶是提升人文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

3.采取措施激勵學生自主學習人文知識

人文知識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涉及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人文素質、科學素質等方面,僅僅依賴英語課堂教學是無法系統、深入地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人文綜合素養的,而且人文素質的提升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更多地是要依靠學生濃厚的人文素質學習意識與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獨立自主地參加各方面人文知識的學習活動?;诖?,高校英語教師有必要采取相關措施激勵學生自學人文知識:一是布置具有人文性質的英語閱讀材料、書籍等,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積極參加人文知識的相關學習活動;二是根據英語課程的教學內容給學生布置相關的作業,要求學生能夠主動搜集、閱讀、分析具有人文性質的英語材料。通過這些做法能夠進一步調動學生參與人文知識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逐步建立學習興趣,進而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4.以活動教學法來提升人文教育質量

高校英語教學除了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教學之外,還可以開展各類活動型教學,如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辯論賽、英語作文大賽等,這既可以豐富英語教學的形式,又可以激發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诖?,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也應充分利用活動教學法來提升人文教育質量,如設置與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人文素質、科學素質等相關的英語演講,安排與人文教育內容相關的英語辯論賽,設置以人文教育內容為主的英語作文大賽等,使學生在主動選擇英語材料、學習材料內容、設計和實施英語活動方案過程中,深化學生對人文教育內容的認識,潛移默化中認知、理解、認可和接受相關的人文知識、人文思想、人文觀念與人文精神等,將人文教育內容滲入學生的思想、觀念、知識體系、性格及性情中,悄無聲息地規范著學生的個人外在語言與行為方式,從而真正實現大學英語課程中人文教育的價值,培養高質量、高素質的優秀人才。

結 語

大學英語課程中的人文教育涉及文化品位、審美興趣、人文素質、科學素質等四方面的內容,通過開展人文教育活動既可以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又能提升學生的英語專業素質和人文素養,同時可以拓展學生的綜合素養和應用能力,使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和情感,使學生的英語專業素質和人文教育素養協同發展。大學英語教師可以選擇具有人文教育價值的英語材料進行人文知識直接教育或者間接引導,以活動教學法來提升人文教育質量和教學效果,從而形成學生主動學習、教師積極引導、活動教學有效強化的協同教學局面。在此過程中,英語教師一定要平衡英語專業教學和人文教育之間的關系,以英語專業教學為核心,以人文教育為輔助,在提升學生英語聽力、閱讀、寫作等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文化品位、審美興趣、人文素質、科學素質等四方面的素養,進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拓寬學生以后的職業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李慧芳:《多文化交融下大學英語教育的轉型探究》,中國紡織出版社,2018。

[2]李小艷:《大學英語教育的文化思考與探究》,水利水電出版社,2018。

[3]吳鐵軍:《大學英語教育中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途徑研究——基于文化互動維度的探析》,《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年第1期,第119-1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