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畫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應當巧妙抓住其特點并最大程度地將其運用于課堂,使之成為輔助教學的有效資源。

一、培養學生的色彩觀察力

色彩是美術中的一個重要元素,它是直接的視覺感知方式,教師可以借助水彩畫來培養學生的色彩觀察力。比如,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接觸到黑色、白色、紅色、藍色等各種不一樣的色彩,實際上,在色彩學中,有“三原色”這一個概念,其為紅色、黃色、藍色。這三種顏色無法由任何顏色調和出來,但是可以混合出所有其他的顏色,剛才所提及到的黑色、白色、綠色等,都可以由三原色調和出來。水彩畫本身就是通過水來調和不同的顏料,因此,在調色的過程中,學生肉眼就可以直接看到色彩的變化。比如,當任何一種顏色混入了白色時,其亮度就會削弱,這也意味著要調和出不同深淺的藍色,可以通過以藍色為底色,分別混入不等的白色來實現。這個原理說起來好像復雜,但學生在調色的過程中卻可以自然發現,而發現這種色彩調和的趣味性又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色彩的觀察能力,從而更好地學習各種顏色的基礎知識。

二、培養學生的色彩判斷力

教師可以運用水彩畫來培養學生的色彩判斷力,比如上文提到的“三原色”原理,假如學生能夠發現色彩調和之間的奧秘,那么就可以通過三原色來調和出其他任何一種自己想要的顏色,反過來,除了三原色之外的其他顏色,學生也可以猜想通過三原色如何混合調制出來,這是色彩判斷能力對學生日常繪畫的影響。比如《魔幻的顏色》這一節,其教學目標就是學生能夠理解三原色,掌握三原色的調色規律并且可以用三原色來作畫。由于水彩畫本身就是調和出來的,因此學生可以在過程中自己去感知與判斷。比如,黃色和藍色相混變成綠色,藍色和紅色相混變成紫色……隨著學生調和次數的增多,學生對色彩的判斷力也變得越來越清晰,而這種對色彩的判斷力又可以成為輔助學生表達的另外一種能力。當學生通過水彩畫培養了自己的色彩分析能力后,其色彩判斷力也會隨之提高。

三、培養學生的畫面把控力

教師還可以將水彩畫運用到學生畫面把控力的培養上。以《美麗的紋樣》為例,這一節的內容主要是訓練學生通過觀察的方式來體驗抽象藝術的美感。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展示若干種無色彩的紋樣,先讓學生觀察紋樣的紋理與走勢,對比不同紋樣之間的差別。然后再展示有色彩的紋樣,讓學生觀察色彩對紋樣美感的影響力。接著可以展示同一個紋樣的不同色彩搭配,或者是同一個色調的不同深淺搭配,讓學生觀察不同色彩對同一個紋樣的不同影響。最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水彩繪畫的方式來繪制紋樣或者給紋樣上色,將自己在前面幾個環節中觀察得來的一些想法,通過水彩混調的方式表現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逐漸地感受與發現在同一幅畫中,在同樣的物象下,不同顏色搭配是如何營造出不一樣的感覺的,而要達到某一種感覺又該如何通過色彩來實現,這就是學生對畫面的整體把控力。

四、培養學生的藝術想象力

最后要提到的一點,教師可以運用水彩畫來培養學生的藝術想象力。比如,教師可以就同一個主題選擇若干種不同表現方式的繪畫作品供學生對比。例如,以“春景”為主題的繪畫作品中;有的是以五顏六色的繪畫方式來表現春日的活潑與艷麗;有的是以蒙眬渲染的方式來表現出春雨淅瀝的感覺;有的是以綠色為主調來強調新芽破土,萬物生長的春日生機等。當同一個主題下的不同繪畫方式以對比的方式放置在學生面前時,無疑能夠給學生很好的啟發,激發學生的思維靈活性,也讓學生看到了水彩在繪畫創造中的無窮創意性。在這種教學方向下,教師可以順著學生的這種思維點,鼓勵學生們拿起自己的畫筆大膽地將自己腦海中的畫面繪出來。在這種不作過多限制的繪畫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無疑可以被很好地釋放。由此可見,水彩畫對學生藝術想象力的培養是有著較好的啟發性與帶動性的。

在教學的過程中,水彩畫由于其視覺感知力強,變化空間大,創意無窮,動手操作簡單,這些特征既符合了學生當下好奇心強烈、探索欲望強烈、動手欲望強烈等多種特點,又可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思維能力,對教師來講,這是激活學生注意力,釋放學生活力,激蕩課堂趣味性的很好方式,為此,教師要巧妙地將水彩畫運用在小學美術課堂上,使其為美術教學增光添彩,同時也為學生的美術學習之路插上騰飛的雙翼。

作者單位 江蘇省啟東市長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