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建國以來的歷史告訴我們,只有重視學校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會培養出愛祖國、愛人民、德才兼備的接班人。近幾年相繼發生的臺灣“太陽花”和香港“恐怖暴力”事件,其主要參與者均為被誤導的大中學生,從反面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其中明確指出:“愛國主義教育是全民教育,重點是廣大青少年。把培養廣大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感情,提高他們的愛國主義覺悟,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觀、價值觀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作為中小學教育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理應在這場愛國主義教育熱潮中發揮自己的獨特作用,體現自己固有的價值。

一、重視圖書館文化建設,營造“愛國主義教育”氛圍

圖書館作為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應努力營造出能對學生產生視覺沖擊力、積極向上的影響力和強烈精神震撼的氛圍,起到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激發學生愛國熱情的作用。正如《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所說:“在發揮課堂主渠道的作用的同時,提倡在大中小學的教室、圖書館、禮堂等場所,懸掛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的領袖、先烈和名人的畫像、詩詞、格言。”

在圖書館的裝飾風格方面,要改變以往只片面強調刻苦用功、修身齊家的傳統格調。排除唯我、利己的功利主義的內容,增加更多正能量的圖片、格言和英雄人物的事跡等宣傳,用英雄楷模的事跡、情懷、豪言壯語感化學生,構建新的校園文化,通過耳濡目染,促進學生思想情感的變化。

二、充分發揮館藏“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的作用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指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加強典型宣傳,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中國歷史上涌現過無數的著名愛國者、民族英雄、革命先烈、杰出人物,新中國成立以后又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的英雄模范人物,各種新聞傳播媒介要經常對他們進行宣傳介紹。”作為古今之間的重要橋梁與通道,傳播文化歷來是學校圖書館的重要職責。

發揮圖書館在愛國主義傳播中的作用,就要理清圖書館現有藏書,將所藏有關愛國主義教育的圖書,按照不同系列、分類列出書目清單,充分發揮藏書價值,供學生自由選擇閱讀。還可以把重要的書籍做出單獨“展板”,將書中精華內容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來,幫助學生理解書籍的重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對于系列性圖書,如《永不消失的電波》《黨的兒女》《祖國的花朵》《上甘嶺》《鐵道游擊隊》《雞毛信》《地雷戰》《洪湖赤衛隊》《紅孩子》《林海雪原》等“紅色系列愛國電影閱讀書籍”,應以專題的形式,集中統一介紹與分步、分時段單本介紹相結合,培養和養成學生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崇尚英雄、獻身國家振興大業的理想與信念。

三、利用圖書館優勢,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指出:“要針對青少年的特點,注意運用影視、書刊、音樂、戲劇、美術、故事會等形式,為廣大青少年提供豐富、生動的愛國主義教材。” 以活動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深入發展,變被動應付為主動行為,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賦予圖書館的神圣使命。讓學生在閱讀中參與集體活動,在活動中加深對書籍的理解,在理解中促使行為和觀念的變化。

在這一方面,西安市曲江三小圖書館在教導處、大隊部的領導下,在廣大一線教師的支持下,先后開展了“愛智朗讀者”“講故事活動”“朗讀大賽”“親子閱讀開放日”等活動,其中“愛智朗讀者”是該校的特色活動之一,從2018年6月啟動推送第一期至今已有48期,主要是通過班主任的推薦或學生主動報名,由學生自主選擇朗讀文章或繪本,通過圖書管理老師輔導,錄制視頻并進行編輯,每周五定期推送至該校公眾號,朗讀內容涵蓋《岳飛精忠報國》《中秋節》《我驕傲,我是中國人》等一系列著名的愛國者、杰出人物、民族英雄,學生在朗讀中深刻地體會到先烈們的家國情懷,從而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觀、價值觀。

從現在大部分中小學圖書館的狀況來看,很多中小學圖書館只是課堂教育的陪襯,或者被誤認為是后勤工作,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把圖書館建成學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場所與組成部分,這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重要任務。只有轉變思想,提高認識,才能真正發揮圖書館在育人方面的價值。

作者單位 西安市曲江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