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統游戲與體育游戲相融是運用具有趣味的體育項目和設備來訓練學生的聽覺、觸覺、視覺、平衡感等本體感覺,最終實現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腦力素質的目的,推動學生的全面成長。我國小學體育教學中感統游戲應用得比較少,不利于體育教學的開展,所以要重視這一問題,發掘感統游戲與體育游戲相融的育人價值。

一、利用游戲,鍛煉身體

現在很多小學體育教學中都融入了感統游戲,可以對學生進行感覺統合訓練,幫助學生在游戲的氛圍中鍛煉,而且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可以得到全面刺激,實現四肢的協調。運用統合器械訓練后,學生的感覺動作得到了發展,可以更好地認知外部世界,并進行互動,促進其協調能力和平衡能力的發展。而且感統游戲與體育游戲的融合可以讓學生在游戲中促進神經系統的組合,使得其骨骼更好地生長。比如,在訓練學生肢體運動和平衡能力控制時,要先給學生一個大號的呼啦圈進行示范,為他們演示彎腰左右腿交替鉆過呼啦圈的方法:雙手要分別握著呼啦圈兩邊,將其放在正前方,彎下腰后將另一只腳跨入呼啦圈,然后跨入另外一只腳。難度設置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設計,一開始可以把呼啦圈稍微放低一點,幫助學生握著呼啦圈。然后不斷調高高度,在學生自己拿著呼啦圈后給予必要的幫助。如果發現學生不愿意參加游戲,教師可以在旁邊多做幾次練習引起他的注意,并邀請他一起加入游戲。游戲過程中要保證學生的安全,在每一環節中都要給予他們一定的幫助,并做好鼓勵和表揚工作。

二、協調身心,健康發展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將感統游戲與體育教學結合起來,這一過程中要注重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培養其開朗的性格,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比如,在訓練學生的空間概念、肢體的平衡能力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練習走S形的線段。在訓練時教師可以用不粘膠在地上粘出一條S形線段,讓學生分別從一端走到另外一端,并進行不同的難度設計。開始時讓學生站在前面,教師拉著他的雙手進行引導,接下來就站在學生的后邊給予適當的幫助,也可以讓學生推著手推玩具前行,這一過程教師要注重鼓勵學生。教師也可以自己往前走,在另外一端用玩具或小食品作為獎勵品。在這樣的游戲中,學生不僅鍛煉了身體,而且通過游戲得到了獎勵,同時激發了他們的參與熱情。

三、增強體質,全面發展

在小學體育游戲中適當融入感統游戲,并加入綜合訓練器械與學生的運動特點和生理特點有關,小學階段的學生非常喜歡走、跑、跳,他們經常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做出不同動作,這也是他們肢體協調發展的一種方式。而且這一年齡段的學生都對運動器械非常感興趣,所以體育教學中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復雜動作,比如鍛煉學生的平衡能力,提高其靈敏度。教師還要對大部分學生的動作狀態有大體把握,同時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結合學生感興趣的活動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目前很多小學生都對感覺統合活動非常感興趣,在其體育游戲中要相互融合進行訓練。比如,在訓練學生的平衡調整力、保護反應、肌力、協調、速度等內容時,教師可以設置治療球來鍛煉學生的坐姿。訓練時,學生要在治療球上坐下并雙腳分開自然垂下,扶著球坐著,保持肌肉放松。在鍛煉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對力量、速度、角度和扶持大小的控制。難度設置可以結合治療球的移動情況進行,可以先移動治療球,其次彈動身體移動治療球,然后主動移動或彈動,再運用兩手交互拍球、兩腳的腳跟交互踢球等。這一活動對于學生來說具有一定危險性,所以必須由家長全程進行身體指導。對于比較緊張或抗拒的學生,教師和家長要做好鼓勵和引導,讓學生與家長配合,這樣孩子的肌肉才不會過度緊張。

對于兒童來說,游戲可以更好地開發學生的認知能力,并推動其心理快速發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感統游戲逐步發展起來,其與體育游戲的融合有很好的育人作用,可以讓學生在游戲中獲得生理和心理的滿足。因此,教師必須要認識到感統游戲的重要性,加強小學體育教學中感統游戲的運用,充分發揮其育人的作用。

作者單位 山東省膠州市中云振華教育總校(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