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治教學主題情境設計,教師需要從幾個角度展開思考,理清主題情境線、探索主題知識線、明確主題問題線,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引發科學學習深度思考,構建明晰科學認知體系。初中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認知基礎,主題情境教學實踐探索,屬于嶄新的教學實踐嘗試,教師需要有主題構建意識,對教材展開細致探索,對教法進行優化整合,對教程進行升級處理,讓主題情境教學實踐成為學生學習目標的追求。

一、理清主題情境線

教學情境創設時,教師需要對教材內容展開精細化解析,深入到文本核心之中,結合學生生活認知基礎,探索文本生本思維對接點,為學生設計主題鮮明的直觀性學習情境,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思維。初中學生思想比較活躍,對直觀學習情境比較有興趣,教師利用教學情境展開教學調度,能夠順利打開教學程序,引發學生展開創意思考。

理清主題情境線,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手段,為學生布設適宜學習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思維。如教學部編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青春飛揚》,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圖片信息:有人說,青春是淚水;也有人說,青春是任性;還有人說,青春是無悔……青春到底是什么呢?你能夠選擇最為貼切的詞語來形容青春嗎?學生開始熱議,并快速給出一些形容詞:夢想、美好、勇敢、挑戰、超越、自由、信念……教師繼續引導:“如果用一句話來描述青春,你會如何設計呢?”學生獨立思考之后,都能給出個性理解。

教師利用多媒體打開學生學習思維,通過主題問題設計,讓學生情不自禁展開聯想和想象,自然形成學習認知體系。從學生表現中可以發現,教師教學設計適合學生,能夠給學生帶來思想啟迪的力量。

二、探索主題知識線

道德與法治有比較獨立的知識體系,包括多種概念和理論等內容,教師從教學實際出發,對這些知識內容進行梳理和整合,能夠理清主題知識線,幫助學生順利構建學科認知體系。每一個章節都有自己的知識結構,為確保學生學習體系化,教師要對知識進行分類梳理,以網絡結構圖形式進行展示和整合,幫助學生順利進入教材知識構建之中。

在《情緒的管理》學習時,教師要求學生能夠掌握情緒調控的方法,并自我調適。教師以情緒自我調控為主題為學生布設知識歸結梳理任務:情緒的表達包括哪些內容?情緒的調節如何操作?結合生活實際做出合理歸結。學生開始思考操作,課堂學習互動氣氛建立起來。有學生說:“人的情緒分為喜、怒、哀、樂多種外化形式,在面對不同事情時,往往就會產生不同情緒,而且這些情緒會有感染性。生活中遇到煩心事了,情緒就會低落、愁眉苦臉、心煩氣躁。”也有學生說:“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具體情境之中,個人情緒也表達不同個性特征。只有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才能保持良好心態。”教師參與課堂互動討論,對學生的個性認知給出專業點評。

三、明確主題問題線

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主題性問題設計展開教學互動,能夠順利激活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在問題探究過程中形成學力基礎。道德與法治課程涉及眾多教學案例,發動學生展開深度思考,自然要涉及問題的設計和運用。教師要有主題問題線規劃意識,圍繞教學主題展開問題設計,能夠對學生形成更豐富思維沖擊,幫助學生順利建立認知基礎。

學習《在品味情感中成長》的內容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生活情境,發動學生展開主題問題討論:曉曉同學喜歡讀偵探小說,簡直到了癡迷的程度,有時,她能夠根據具體情節做出準確判斷,她感覺閱讀小說也是一種快樂的體驗。你是如何看待這種快樂的呢?學生開始思考,并展開熱議。“曉曉喜歡讀小說,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愛好,不僅增長了生活認知,表達歸結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曉曉讀偵探小說,在很多家長看來,這是不務正業的表現。我認為,曉曉的行為是不可取的,有時間還是要先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參與到課堂展示互動之中,對學生的個性見解給出針對性評價。

道德與法治教學需要有鮮明載體展開助學操作,主題情境設計能夠為學生帶來直觀學習體驗,也能夠幫助學生順利啟動學習思維,形成嶄新學習促進動力。主題情境是具有鮮明主題性的情境設計,教師對教材進行深度解析,確立主題構建角度,以更為直觀靈動的形式展開情境創設,給學生以更豐富信息沖擊,促使學生建立嶄新的學習視角。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通市田家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