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詩文背誦五法
作者:王志愿
發布時間:2019-12-25 11:21:0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從2017年9月開始,部編版語文教材開始在初中各年級逐步使用,整個初中6冊教材共選入古詩文124篇,占所有課文選篇的51.7%,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教好古詩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反復誦讀記憶,出口成章,達到“熟讀成誦”的境地。
一、碎時即背法
歐陽修利用“三上”(即“馬上、枕上、廁上”)時間讀書,鄭板橋利用“舟中、馬上、被底”背誦,都說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擠總會有的”。中小學生在校學習時間是有限的,教師要根據學生記憶規律,制訂科學的背誦計劃,定時開展背誦活動。如早讀抽背,教師可采取“抽簽背”的方法,按照現有學生學習狀況進行分類抽簽,抽查背誦,激發興趣,培養習慣。如課前齊背,課前利用3到5分鐘時間,學生進行古詩文齊背,教師監督背誦,達到全員背熟背會的目標。如課后抽查,幾個學生的背誦掌握情況。特定情況下,也可以采取默寫的方法,檢查背誦熟練情況。
二、情景即背法
宋代蘇軾在《東坡題跋·書摩詰〈藍關煙雨圖〉》中贊揚唐朝王維的詩歌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給人精神上的愉悅。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各種手段,根據詩文立意(歡快、離愁、哀嘆等),采用圖文結合、曲樂結合、動靜結合等方法,創造一種吟誦氛圍,發掘學生背誦的鏈接節點,觸發學生想象力,引導他們入情入境的背誦。背誦王維《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時,可以讓學生畫出自己聯想和想象中的圖畫,據圖記憶。背誦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可以播放王菲的配樂歌曲《但愿人長久》,寓誦于樂,在歌聲中記憶,陶冶情操。背誦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時,配一些關于秋天的圖片,讓學生充分感受詩歌的韻味,想象詩歌的意境,情景交融,增強記憶。
三、分層即背法
任何詩文,只要厘清脈絡,背誦起來就容易多了。對于一些結構清晰的詩文,可以列出文章層次提綱,分為大語段、小語段,每個語段劃出重點詞句,練習背誦。背誦北朝民歌《木蘭詩》時,可以按照木蘭“應征、出征、征戰、榮歸”結構列出大的提綱,每一部分再列出小提綱,如出征描寫“東市買……西市買……南市買……北市買……旦辭……暮宿……”,長句化為短句,加以訓練,就可以較容易地把這篇長篇敘事詩記下來了。對于一些記敘線索清晰的詩文內容,可以按照文中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等過程背誦,如背誦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可以按照“起風、茅草、幼童、下雨、感嘆”這樣的順序,啟發學生背誦。對于一些含有時空方位詞的詩文,可以將這些方位詞語作為重點,觸發學生的記憶熱點。對于一些刻畫眾多人物形象的詩文,通過文章層次的分解,由復雜到簡單,由難到易,提高背誦效果。
四、抄讀即背法
俗語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充分說明抄讀背誦的有效性。對于初中古詩文,要在深入理解語義的基礎上,從抄一句到抄一段、抄一篇,將抄寫和讀背結合起來,抄中讀,讀中抄。讀的時候聲音要大,形式可以采取自己讀自己抄,也可以其他人讀大家抄,還可以放自己朗讀時的錄音或者標準的錄音帶,自己抄背等。抄讀時要進行圈點勾畫,作批注,作摘錄,做卡片等,必要時也可以寫讀后感,培養學生縝密思考的習慣,提高思維的條理性。如抄背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時,讓學生按照順序抄寫,抄完后寫下自己的理解與感受,畫出重點字詞,感受錢塘湖春天的美好景色,感受作者“最愛湖東行不足”的喜悅心情。
五、列表即背法
對于背誦的內容,按照內部的邏輯結構列成表格,一段接一段,直至完成全篇列表。列表記憶可以使內容一目了然,加深印象。在列表過程中,要弄清邏輯結構關系,如總分總、總分、先總后分、先分后總等,弄清句子與句子之間的起承轉合關系。背誦時可以使用關鍵詞列表提醒、問題列表提醒,還可以用概括的句意、段意列表提醒。如背誦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時,可以列表“茅檐、翁媼、大兒、中兒、小兒”等關鍵詞,以此來提醒學生背誦。背誦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時,采用提問的方式深入理解詩歌,列表背誦:為什么“草盛豆苗稀”,為什么要“帶月歸”,為什么“衣沾不足惜”等,從而理解作者歸隱田園的愉快心情,反映對當時社會腐朽現實的不滿。
古詩文背誦的方法很多,不勝枚舉。每個人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采用適合自己的背誦方法,采取多種形式綜合背誦,如師生背、兩人賽、小組賽、男女組賽、班級賽,學校集體賽、縣級背誦比賽等,又如快背、慢背、輪換背、接龍背、表演背等,還有根據段意背、根據時令季節背、根據美景圖片背、問題問答背等,只要能調動學生背誦的積極性,“背得快、記得牢、用得準”的方法就是好辦法。
作者單位 陜西省淳化縣教研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