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問題串,讓物理課堂熠熠生輝
作者:王云霞
發布時間:2019-12-25 15:21:2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運用問題教學,而問題串更具有獨特的作用,不僅能夠把教學內容串聯起來,還能將知識轉變成能力。在問題串的引領下,逐步深入知識本質,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更大的提升,從而使高中物理課堂熠熠生輝。
一、趣味問題串,激發學習興趣
只有讓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有了興趣,才能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生才能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因此,教師教學時,可以利用問題串進行新課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問題的帶領下掌握知識,提升課堂學習效果。
如在教學《參考系和坐標系》時,教師首先讓學生從視頻中看到坐在車里的人看路旁的樹,然后運用帶有趣味性的問題串,進行新課導入:在剛剛的視頻中,你看到了怎樣的場景?學生對視頻中的場景非常熟悉,提出樹在向后運動,而車是向前運動的;也有學生提出車里的人沒有運動,而是樹在向后運動;教師順勢提出:為什么感覺到車里的人沒有運動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呢?學生一時理不出頭緒,于是教師引導學生模擬車和樹之間的運動,學生發現自己在看向“樹”時,感覺樹就在動,這時教師就向學生提出要想明確地說物體的運動,就要引入一個新的概念——參考系,只有清楚了這個概念,才能更好地表述物體是如何運動的,使學生自然地進入新知的探究中。
二、階梯問題串,培養探究能力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利用問題串模式進行教學時,應遵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利用階梯型的問題串為學生搭建學習平臺。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逐漸進入學習狀態,然后把重點內容進行分解,強化學生的思維,促進對新知的理解。
如在教學《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時,教師就利用了階梯型的問題串,引導學生設計驗證守恒的實驗:機械能守恒定律指的是什么?學生根據理論的學習,很容易回答出動能增加多少,那么重力勢能就減少多少。教師接著提問:既然要驗證機械能是否守恒,那么動能增加了多少,要如何利用實驗來得到?重力勢能減少多少,又將怎樣得到呢?學生經過思考、分析,既然動能與某時刻的速度相對應,那么就要想辦法測量某時刻物體的速度。教師提出:如何測量物體的速度呢?學生根據前面直線運動的內容,想到可以利用打點計時器來測得某時刻的速度值。教師接著提出:重力勢能的測量又將如何呢?學生通過重力勢能的公式,注意到需要測量兩個位置的高度差。這時教師就提出總的問題:根據分析,請你設計一個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過程。教師給學生提供了討論、交流的平臺,學生自由組合,進行實驗步驟的深入探究,最后找到了驗證實驗的正確步驟,進而順利完成了實驗,同時對實驗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三、情境問題串,培養思維能力
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圖像、圖片、文字結合的問題,學生對于這些問題的認識總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情境,以問題串的形式引導學生,使學生產生思維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如在教學《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時,首先教師提出: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是怎樣的?學生對初中階段學習過的位移公式進行了復習,接著教師提出:勻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是怎樣的?這個知識點是前面學習的內容,對學生來說很容易就能解答出來。這時教師引導學生:對比位移公式和v-t 圖象,你能說出v-t圖象所包圍的面積代表什么物理含義嗎?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是怎樣的?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根據數學知識和物理公式相結合得出在勻速直線運動中v-t圖象包圍的面積等于物體運動的位移。根據前面所講述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學生清楚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應當是一條傾斜的直線。教師接著提問學生:位移公式又是怎樣推導的呢?這時教師就引導學生閱讀課本中的相關內容,讓學生領會書本中利用勻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包圍的面積這一規律和數學中的極限方法推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經過教師的點撥,學生對于數學在物理中的應用也有了一定的認識。這時教師讓學生分別利用位移公式和v-t圖象的方法做相應的練習題,使學生對位移公式和v-t圖象有了清晰的理解和認知。
總之,教師要利用問題串進行有效的教學,用問題串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問題中尋得解決的方法,在強烈的學習興趣中對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讓物理課堂熠熠生輝。
作者單位 甘肅省靈臺縣第一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