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織義務教育網(wǎng) 控輟保學見成效
作者:王東平
發(fā)布時間:2019-12-25 09:39:31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隨著中央扶貧攻堅戰(zhàn)的全面展開,陜西省在這場“戰(zhàn)役”中,各縣(區(qū))積極行動,多方發(fā)力,堅持控輟保學工作持續(xù)深入開展,密織義務教育網(wǎng),不讓一個孩子失學、無學上。
傾注愛心 繪制學生精彩人生
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而控輟保學工作是全面推進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教育現(xiàn)代化進程的重要內(nèi)容。在陜西控輟保學攻堅戰(zhàn)中,一線教師發(fā)揮出了重要的作用。
涇陽縣云陽鎮(zhèn)中學熊倩老師參加工作近五年來,一直兼任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她始終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來要求自己,她向學校承諾“絕不讓一名學生輟學”,她是這樣承諾的,在平時的工作中也是這樣做的。每學期初,熊老師都會建立學生家庭聯(lián)系卡,詳細記錄學生的家庭住址、通信方式。熊老師每一天都堅持考勤,嚴格執(zhí)行學生請假制度,這樣做能較好地解決學困生逃課的問題,一旦發(fā)現(xiàn)狀況及時和家長溝通,避免了學生因厭學誤課過多而輟學。熊老師班里的朱江是獨生子,家境富裕,比較任性,經(jīng)常上網(wǎng),成績退步很大。有一次他連續(xù)請假兩天,后來又有半天無故未到校,給他家長打電話也無人接聽,熊老師幾經(jīng)周折,終于在鎮(zhèn)上的一個網(wǎng)吧找到他,問他不上學的原因,朱江理直氣壯地對她說:“我爸我媽都管不了我,你就不要操我的心了。”甚至還對熊老師說:“學習一點意思也沒有,我家又不缺錢,我干什么我爸都會支持我的。”針對學生的這一想法,熊老師及時和朱江父母溝通交流,共同做朱江的教育工作。不久之后朱江上網(wǎng)的毛病沒有了,成績也有所進步。
構筑家校橋梁,縮短了學校和學生及其家長的距離,為控輟保學工作清掃了許多障礙。類似事例在陜西還有很多,各地戰(zhàn)斗在控輟保學第一線的教師,用自己的行動守護著學生,用愛心繪制學生的精彩人生。
送教上門 陪伴“折翼天使”成長
“兩只老虎兩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沒有耳朵,一只沒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殘障女孩張同學愉快唱歌的場景,是漢中市寧強縣“決不讓一個殘障學生因貧因病失學”控輟保學路上動人的一幕。
近年來,寧強縣全面貫徹中、省、市教育扶貧工作部署,按照教育精準扶貧工作要求,努力確保“零輟學”,在招收輕、中度殘疾學生入校就讀的同時,創(chuàng)新推出“4321”工作法,對重度殘疾孩子采用“送教上門”的方式,讓這群“折翼天使”同樣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機會,確保教育扶貧不留盲區(qū)。為使送教有的放矢,不走過場,要求教師“送教上門”時必須有翔實的教案,并且要經(jīng)教導處審核后才能實施。每次送教,還要做好培訓學生家長學習教學、康復技巧等工作,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的主體作用,保證學生能學有所進,康復有成效。
“你看,這個畫的是什么呀?有沒有見過這個動物呀?”“嗯,不急,咱們再仔細看看……”“送教上門”教師耐心地引導著特殊學生小賢。送教上門工作啟動后,平利縣要求承擔送教任務的學校和教師,按照“一人一案”制訂切實可行的個別化教育方案,遵循“家庭自愿、免費教育”的原則,每月至少送教2次,每次至少完成2課時的教學輔導任務。學校把“送教上門”工作納入教師個人工作量,確保“送教上門”工作持續(xù)、有效開展。熱情周到的上門服務贏得了家長和社會群眾的一致好評。
“感謝學校的關心,還專門安排老師到我家對孩子進行輔導,孩子現(xiàn)在有了較大的轉變。等過兩年家里經(jīng)濟條件好了,我準備把孩子送到安康市陽光(特殊)學校就讀,讓他融入學校的大集體。”小敬同學的母親激動地說,言語之間滿是對“送教上門”深深的感激。
在陜西,各市縣(區(qū))、各校都有送教小分隊,教師們積極行動起來,踴躍參與“送教上門”,把愛和溫暖灑進孩子的心田,用行動守護“折翼天使”成長。
多措并舉 鞏固控輟保學成果
扶貧工作開展幾年來,各地積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經(jīng)驗。
西安市長安區(qū)教育局圍繞“零輟學、全資助”核心目標,突出精準,持續(xù)推進教育脫貧攻堅向縱深發(fā)展。他們建立教育資助落實銷賬制度,按照“教師入戶核查、街校交叉核對、區(qū)級協(xié)調核實、移送街村臺賬、跟蹤督導銷賬”五步閉環(huán)工作法,分類分批,逐人逐項落實教育資助,實現(xiàn)“全程資助無斷檔,全面資助無遺漏”。2019年春季學期資助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11434人次,落實資金767.8125萬元;義務教育營養(yǎng)改善計劃覆蓋131所學校,受惠學生39447人。長安區(qū)教育局堅持以脫貧攻堅為統(tǒng)領,均衡配置城鄉(xiāng)教育資源,啟動實施第二期“三年質量提升計劃”,70所中小學改擴建提升項目全面竣工;全區(qū)普惠性幼兒園占比達到80.5%;6個“名校+”聯(lián)合體改革強力推進,新增“名校+”教育聯(lián)合體13個,不斷增加優(yōu)質教育資源;加大城鄉(xiāng)交流幫扶力度,完成干部教師交流653人次,其中一級以上教師占比31%;8期“長安教育大講堂”享譽省市,累計聽課達10000多人次;“校校通”進展迅速,全區(qū)中小學幼兒園互聯(lián)網(wǎng)接入率達到100%,校園網(wǎng)改造升級率100%,“班班通”覆蓋率100%;義務教育營養(yǎng)改善計劃覆蓋131所學校,39447人,新增開餐學校19所,食堂供餐率達到81.7%。這些工作的實施使得長安區(qū)教育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寶雞市各縣推出了適合當?shù)亟逃目剌z保學策略。太白縣把控輟保學作為“斬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鏈條”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對待,六項舉措抓控輟,確保學生不失學、輟學。與此同時,太白教育人堅持全面落實貧困家庭學生精準資助政策,確保困難家庭學生“應助盡助”而創(chuàng)新了留守兒童關愛機制。麟游縣則發(fā)揮了麟游教體人“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和“雨露滋潤桃李紅”的情操,累計投資2.4億元,完成“全面改薄”項目總數(shù)52個,新建、改擴建校舍7.43萬平方米,硬軟化運動場6.8萬平方米,辦學條件顯著改善,全面實現(xiàn)了教學住宿樓房化、食堂餐廳標準化、運動場地塑膠化、教學設施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信息化,城鎮(zhèn)學校“大班額”“入學難”問題得到全面解決。扶風縣教育局則積極爭取社會資助金252萬元,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資助實現(xiàn)了全覆蓋、高標準、直通車。同時著力于高等教育入學資助工作,開展了高等教育入學救助、泛海助學、生源地助學貸款等項目,努力讓每一名貧困家庭高中畢業(yè)生都能上學。
作為紅色文化圣地的延安,始終把教育扶貧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筑牢底線,優(yōu)化保障基礎,精準發(fā)力攻堅,進一步鞏固提升控輟保學工作成效。2016年以來,投入義務教育“兩免一補”資金12.97億元、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資金6.76億元,享受“一補”學生60.72萬人次,享受營養(yǎng)改善計劃學生84.56萬人次。2017年以來,精準資助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貧困學生3.05萬人次,發(fā)放資助金1686.02萬元,確保了每個學生有學上、上得起。
教育事關國家未來。陜西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廳長王建利調研咸陽市淳化縣控輟保學和職業(yè)教育招生工作時指出,義務教育有保障是“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內(nèi)容,是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努力使陜西省每一名適齡兒童、少年都能接受到完整、公平、有質量的教育是各級政府、教育部門和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控輟保學,陜西教育人一直在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