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是學生基礎能力的塑造期,這個時期的關鍵是認知方式、思考方式和表達方式的培養(yǎng)。在當前社會環(huán)境不斷快速變化的時期,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老舊的教學方式對小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和形成將產(chǎn)生不良影響,無法對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起到促進和發(fā)展作用。面對新時期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教師應對比傳統(tǒng)寫作教學方式的利弊,采用適合當前學生實際的方式進行教學。

一、目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缺乏趣味

由于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很多教師基本按照課程的要求,按部就班地進行寫作教學,內(nèi)容死板,方法多以作業(yè)的形式強制要求學生盡可能地去完成。這種方式對學生有固化思維的不良影響。

2.沒有結合小學生能力進行寫作教學

由于小學生的年紀比較小,心智還不夠成熟,對世界還處于初步認知的階段。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過多地強調(diào)文學手法、表達方式的使用,往往會讓學生只是為了使用某些寫作手法而去寫作,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去寫作。學生提交的作品,缺少這個年紀的孩子應有的靈動,思維也不夠發(fā)散。

二、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小學生在社會中是個特殊的群體。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表達能力、思維方式都處于快速發(fā)展期。過于僵硬的教學方式,會導致學生的各方面發(fā)展受到限制。針對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年齡、能力,依據(jù)教材的要求,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完成作文的同時,對這個世界有不一樣的認識,有自己個性化的表達。方法如下:

1.引導學習他人的文章

每個人的表達都是從學習開始的,學習他人的語言,學習他人的表情,學習他人的動作。教學生寫作前,多讓學生觀摩其他人的作品,多看優(yōu)秀示范文章,讓他們明白其他人是怎么去表述這個世界的。經(jīng)過長期不斷的觀摩,他們逐步學會了借鑒運用他人的寫作方式,明白了文章中心思想的表達方式,然后對比、反思自己的寫作方式,把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準確地表達出來。例如,教師可以在作文批改結束后,選取優(yōu)秀的作文,在全班進行分析解讀。先讓學生自行閱讀,而后安排學生之間交流讀后感。最后,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讓所有學生明白文章究竟好在哪里。

2.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

學生寫作的內(nèi)容主要來源于對世界的觀察和感受。由于年齡的限制,他們對世界的感知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偏差,其表達也可能與感受產(chǎn)生偏離。對文章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針對性地進行指導,讓學生了解更有社會經(jīng)驗的老師是怎么看待這些問題的,表現(xiàn)的手法和他們的區(qū)別在哪里。通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學生慢慢地改變了固有的思維方式,也是一種能力的提升,在后續(xù)的寫作中更有信心。例如,作文批改結束后,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告訴他們作文哪里寫得好,哪里寫得不夠好,不夠好的地方應該通過哪些方式進行改正,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

3.寫作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信息化發(fā)展快速的今天,很多小學生的知識和認知獲取渠道和以前大不一樣。很大一部分學生對實際生活的認識往往少于虛擬世界。寫作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多聯(lián)系實際生活。有了實際參照物后,學生對文章的寫作要求理解得更為清晰了,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更貼合實際。如果過于抽象,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文章可能出現(xiàn)偏題現(xiàn)象。例如,作文主題是“誰是勇敢的人”,在沒有結合實際生活的情況下,小學生極有可能從電視、電影等虛擬世界中去尋找參照物。而這些參照物的價值觀標準是否符合實際有待考察。而如果改成“誰是家里最勇敢的人”,通過一定的條件限制,把目標聚焦到家里,學生寫作時就有了明確的思考對象。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會去注意家里的成員中誰是符合勇敢的定義的,更專注地去觀察、了解。長時間的積累后,學生的寫作素材更加豐富,后期的寫作也會更加輕松,也能對生活充滿探究的好奇心,從而挖掘興趣點。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善于因材施教,為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對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以便讓小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認識世界,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作者單位 甘肅省隴南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