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職業教育:增值賦能進行時
作者:郭妍
發布時間:2019-12-19 09:00:16 來源:陜西日報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教育相比,職業教育更直接面向就業,特別是面向青年就業。因此職業教育對改善民生、促進就業、和諧發展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近日,陜西省人民政府正式印發了《陜西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對陜西職業教育發展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設想。
把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實施方案》從健全職業教育體制、暢通職業教育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完善保障機制等方面入手,明確提出要把職業教育擺在教育綜合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功夫調結構、提質量、強師資、建體系。用5—10年時間,實現由政府舉辦向政府統籌管理、社會多元辦學轉變;由規模擴張向提高質量轉變;由參照普通教育辦學向企業社會參與、專業特色鮮明轉變。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職業學校教學條件基本達標,一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建設30所省級高水平示范性中職學校(含技工院校);建設4所國家級高水平高職院校、4個左右國家級骨干專業(群)。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有較大提高,培育一批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10個左右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職業學校實踐性教學課時原則上占總課時一半以上,頂崗實習時間一般為6個月。“雙師型”教師(同時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總數的50%以上,建設一批教學創新團隊。從2019年開始,在職業學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
搭建職業教育發展的“四梁八柱”
12月10日,記者采訪了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處相關負責人,對《實施方案》進行了進一步解讀。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需要大量技術技能人才。這使得職業教育加快改革發展,進一步對接市場,優化調整專業結構,更大規模地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有效支撐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的任務越來越緊迫。
據該負責人介紹,《實施方案》描繪了今后5—10年陜西職教改革發展的宏偉藍圖,明確了推進我省職教改革創新,加快建設具有陜西特色現代職教體系的任務書、時間表和路線圖。《實施方案》結合了陜西職教改革發展實際,強調確立職業教育地位,就加強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以及調整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加大職業教育投入、內涵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等提出新的要求。
目前,我省職業教育的主要矛盾是學校人才供給與社會人力需求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主要表現為職業教育體系不完善、產教融合機制不健全、人才培養質量不高、服務發展能力不強等,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內生動力不足,產教“兩張皮”的現象比較突出,高職核心指標位于全國前列但兩極分化比較嚴重,中職進入良好發展態勢但基礎相對薄弱。
《實施方案》搭建起陜西職業教育體制機制的“四梁八柱”,把職業教育擺在教育綜合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調結構、提質量、強師資、建體系”的方針,促進專業結構、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有機銜接,把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作為改革發展職業教育的永恒主題,抓好師資隊伍建設這個關鍵環節,逐步建立中職、高職、職業大學、應用型本科、專業學位研究生縱向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培養體系。
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
學校仍是重要的職業教育辦學主體,《實施方案》對中職、高職和專業學位研究生都提出了改革舉措,提出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讓職業學院變成“職業大學”。
《實施方案》中明確指出,鞏固中等職業教育基礎地位,建立高中階段統一招生平臺,將中職學校(含技工院校)納入平臺招生,堅持高中階段教育職普比不低于4∶6,努力實現大體相當;積極招收初高中畢業未升學學生、退役軍人、退役運動員、下崗職工、返鄉農民工,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持續改善辦學條件,優化專業結構,重點建設高水平示范性中職學校(含技工院校);發展殘疾人中職教育;開展東西協作行動計劃、蘇陜教育協作,使中職教育成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類型教育的穩固基石。
陜西將推動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拓寬生源渠道,面向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等群體擴大招生規模;加強內涵建設,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和行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加強工藝積累與開發,促進創新成果與核心技術產業化;大力支持我省進入“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高職院校建設,在我省“四個一流”建設中,建成8所一流學院、200個一流專業;根據高校設置規定,將符合條件的技師學院納入高校序列;發展殘疾人高職教育。
陜西將完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推動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鼓勵有條件的普通高校開辦應用技術類型專業或課程;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發展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研用結合為途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
陜西將積極構建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間縱橫貫通的立交橋,暢通高層次職業教育縱向銜接的上升通道,促進不同學段銜接貫通,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渠道。陜西將建立“職教高考”制度,加大技術技能測試比重,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試招生辦法;推動“3+2”成為中高職銜接基本制度,健全高職分類考試制度,提高高職招收“三校生”比例;健全“三校生”單招本科、專升本制度,提高職業大學、應用型本科招收“三校生”和高職學生比例;逐步建立中職、高職、職業大學、應用型本科、專業學位研究生縱向銜接的培養體系,促進專業結構、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的有機銜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