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是整個教育系統的“根基”,基礎教育發展不均衡是近年來教育問題和矛盾的“集中地帶”之一,它牽動著家長頭腦中那根最敏感的神經。最近,來自陜西全省的教育工作者在“全省教育督導暨基礎教育工作會”上,各抒己“踐”,為陜西基礎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貢獻智慧,提供經驗。

“三名+”:破解校際間不均衡的鑰匙

最近,西安市雁塔區丈八溝小學的全體教師都格外忙碌,學習、實踐教學、研討、集體備課……活動一個接一個。據了解,原來是學校已成為以高新五小為“名校”的“名校+”中的+校,教學、管理等諸多方面都在向高新五小看齊,以快速提升學校整體教育教學管理水平。

“名校+”屬于西安市開展的“三名+”工程(名校+、名校長+、名師+),主要通過“一長多校、委托管理、兼并融合、結對提升”四種模式提升薄弱學校的辦學質量。丈八溝小學一位教師說:“自從和五小結對以來,學校開展了很多的教學教研活動,不僅開拓了思路,加深了對教學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正在改變著老師的精神面貌,大家都正在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到教育教學上來。”

在名校長+工程中,大學南路小學分校實施的是“一長多校”管理方式。這種方式是“比較徹底的一種方式”。學校一位教務管理負責人介紹,“這樣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管理模式都是一樣的,對薄弱學校的提升比較快而且徹底。”據了解,目前,學區內西安光機所、航空631所等單位大批知識分子子女紛紛回流,在校生由之前的700多增至1300余人。

同樣采取了類似管理辦法的咸陽市中華小學主管教育教學的副校長楊鳳介紹,此種方式效果顯著,但是一個校長同時管理2所甚至3所學校,事實上比較累,現在還應探索“名校”校長“撤離”后,如何維系其+學校繼續發展的方法和模式。

教育不僅要均衡,而且要優質均衡,使更多的優質資源共享。西安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8年西安市全面實施此項工程以來,計劃到2021年,利用三年時間,通過名校+、教育聯合體、優化學區、集團化辦學、對口幫帶等方式,實現對全域薄弱學校質量提升全覆蓋。

城市教育反哺鄉村教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的路徑

教師李淑華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心里反復思索著下周的教研活動怎么開展。像李淑華這樣的市縣教學能手被派遣到鄉村定期教學的教師,在榆林市還有很多,這是榆林實行的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主要是優質的師資向力量薄弱的學校流動,通過定期服務輸送新的教學方式、管理模式等智慧營養。把優秀校長教師的經驗實實在在送到目標群體身邊。

為了加大對鄉村學校的提拉力度,榆林市一手實施學校發展共同體制度,讓辦學質量高的學校“拉”著相對薄弱的學校“共同發展”;一手創建教育信息“云端網”一體化,通過信息技術,把更多更好的教學資源信息放在“云端網”上,實現跨區域的共享,為廣大的鄉村教師搭建一個“無形的教育高端平臺”。很多鄉村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開闊了教研思路,跨越了教學的瓶頸,成長為各級各類教學能手,郭春云就是這樣的一位“網絡”上成長起來的能手。她在談及自己的成長感悟時說:“網絡平臺不僅開闊了思路,啟發了靈感,更重要的是平臺上優秀教師們的引領和學習他們身上的鉆研精神,尤其是后者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

按照“一個縣區辦好1所普通高中,一個鄉鎮辦好一所中心小學和1所公辦幼兒園,毗鄰鄉鎮集中辦好1所初級中學”的總體思路統籌優化教育資源配置,通過上述教師交流、教育信息化還有優秀鄉村學校創建等方法,推動鄉村教育的發展。截至目前,榆林市已建成優秀鄉村學校26所,有效緩解了農村學生流失的問題。

增加學位供給:為城鎮教育“減壓”

相對于“鄉村弱”,另一個不容忽視的教育問題是“城鎮擠”。隨著學齡兒童的急劇增加,城鎮學校“大班額”和“上學難”等問題已成為城鎮教師和家長普遍關注的焦點之一。解決這個問題,各地市均采取了增加學位這個能在短時期內解決問題的辦法。榆林市新增學位13.5萬個;咸陽市秦都區投17億建成7所學校;延安市寶塔區增學位1.29萬個……

除此之外,部分地市區“對癥下藥”,探索更加符合區域實際的有效辦法。榆林市依據新一輪中心城區學校建設規劃,把建設重點放在了城鄉接合部、經濟適用房等區域,并通過調整市縣投入比例、以獎代補等方式推進項目建設。

商洛山陽縣為了推進棚改區新學校建設,教育局聯合城建局等多部門協調推進拆遷,促使學校用地盡快落實,現在一座座嶄新的教學樓已然矗立在城區中心,贏得了老百姓們的稱贊。

很多地方克服困難,想方設法抓落實。安康漢陰縣地方財政收入年均不足2億,縣委縣政府先后投資8個億推進學校標準化、城鎮學校擴容改造、寄宿制學校等項目。為了保證教師的及時、高質到位,延安市寶塔區在穩定的財政投入和專項經費保障機制基礎上,為教育系統增加編制336個,并一次性努力解決了588名合同制教師“同工同酬”待遇問題,將寶塔中學278名臨聘教師納入財政供養。

“這不僅是一個數字這么簡單,每次給教育系統解決一個編制,背后要做大量的工作,很不容易,但再不容易也要做,而且要做好這項老百姓最關注的民生工程。”寶塔區教育局民辦教育服務中心一位相關負責人說。

破解基礎教育“優質均衡”難題,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公平優質的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破解這個難題,陜西給出了和陜西實際情況密切切合的“陜西密碼”。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