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閱讀能力更能促進學生拓寬視野,樹立學習的自信。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要想提高閱讀能力,就得加快閱讀速度,除了詞匯量的積累,最重要的還需要我們幫助學生拓寬閱讀知覺廣度。

閱讀的知覺廣度指的是人們在閱讀的過程中,當眼睛注視到某一內容時,對于閱讀材料進行知覺加工的范圍。研究表明,人們的閱讀知覺廣度不僅有外在的差異,即年齡、熟練度不同的人的差異,還存在內在的差異,也就是閱讀廣度的不對稱,一般來說大概是注視點左側3~4個字母,右側14~15個字母。

閱讀知覺廣度理論認為:在進行英語閱讀時,讀者的注視點是一個個的字母。但是實際研究中發現,學生的英語閱讀注視點是一個個的單詞或詞組。注視點在單詞上,也就需要英語教師在教學時,提醒學生提高自己的詞匯量。除此之外,大小詞、詞塊、主題句都與注視點有關。所以,教師也需要加強對學生這幾個方面的訓練,提醒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分配好自己的注視點,對學生進行不斷的訓練,以此來提升閱讀速度,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1.大詞和小詞

在進行英語閱讀時,只需要掌握句子中的關鍵詞,把握中心意思即可。把握句子中的關鍵詞也就是這里要講的大詞。什么是大詞?什么是小詞呢?通過下面一個英語短句大家就會有很好的理解。His father is a teacher,and his mother is a doctor.在這個句子中,我們要找的關鍵詞就是father、teacher、mother和doctor,也就是說我們掌握了這幾個詞就能把握住句子要表達的意思,而句子中的is、and和a可以暫時忽略且并不影響句子的意思。所以,我們可以總結為句子中的名詞、動詞和形容詞是大詞,冠詞、介詞是小詞。這樣的總結會有利于學生在閱讀時迅速找到關鍵詞,加快閱讀速度。

2.詞塊

什么是詞塊呢?詞塊是將一串詞作為一個整體儲存在大腦內,在需要時以預制板塊的形式提取出來,直接使用,可以是原封不動的提取,也可以提取后稍加改變。

詞塊一般可以分為四種,主要有詞、短語、搭配詞、慣用話語、句子框架和引語。詞和短語,詞就是詞匯,短語就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詞組成的固定詞組,這個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因為我們在學習英語時,或多或少都會記住一些簡單的短語。搭配詞,指的是在平時的文章中一起出現的一些頻率比較高的詞語,最典型的是動詞和名詞的搭配、形容詞和名詞的搭配,如a long term goal、donate clothes等。慣用話語一般是指形式固定或半固定的單詞組合,可以是完整的句子,用于文章的中間,也可以是開頭。 句子框架和引語,和英語中的慣用話語有點類似,但一般是指書面語詞匯,如secondly ... and finally。

詞塊的范圍較寬,閱讀知覺廣度范圍中的注視點,也可以放在詞塊上。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需要加強對學生的詞塊訓練,注意學生的詞塊積累。因為,對于詞塊掌握得越好,越容易抓住句子中的關鍵點。同時,英語教師可以訓練學生把詞塊作為注視點的能力,以拓寬學生的閱讀知覺廣度范圍,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3.主題句

在做過大量的英語閱讀后,我們一般會有這樣的發現:英語短文中,每一段的第一句或者最后一句就是對這一段的概括或總結,就是所謂的主題句。一般我們掌握了這個主題句,就能對這段文字或者整篇文章的主題有大概的了解。教師訓練學生找到文章主題句的能力,也會大大縮減學生的閱讀時間,從而提高閱讀知覺廣度。

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知覺廣度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作為英語教師,我們需要對學生的閱讀知覺廣度進行有計劃、有策略的訓練。首先,教師需要了解不同學生的閱讀方法,然后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在開始的時候,可以先讓學生根據自己以前的方法進行閱讀,然后看看學生的學習效果。對于一些找不到閱讀方法的學生,教師應加以引導,訓練學生的閱讀知覺廣度,讓學生通過以上幾個方面抓住英語閱讀中的注視點。對于有閱讀方法的學生,教師可以讓這些學生先試用找注視點的方法,對比之前的方法,讓學生發現新方法能夠更快更有效地進行閱讀,從而逐漸掌握這種方法,閱讀知覺廣度變得更寬,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訓練學生的閱讀知覺廣度,少不了要多練習閱讀,讓學生在課下時間多讀多看英文報刊和英文雜志,這對于學生無論是詞匯量的積累還是閱讀能力的培養都是有幫助的。因為相比英文教材,英文報刊的內容更加廣泛,語言也更加生動有趣,更加貼近生活和潮流,這也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

總之,英語閱讀能力是需要不斷訓練,逐步提高的,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教師要引導和教授學生掌握拓寬閱讀知覺廣度的方法,學生也要積極主動地配合老師,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行不斷的訓練,從而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作者單位 安徽省臨泉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