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概述

1. 必要性

現行高中英語閱讀的一個關鍵問題是閱讀課幾乎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語言知識和技能來設置,教學重點放在單詞和詞組的記憶環節、文章主要內容和文本重點句的結構分析以及語法知識的重復講解、練習方面。這正如Freire(1970)提出的銀行模式的教育,學生被看作銀行賬戶,教師向賬戶里寄存知識,在測試時進行知識的提取;教師的提問也旨在檢查學生是否抓住文本的主旨大意和細節信息,封閉性問題遠遠多于開放性問題。通過這種模式的教育,學生常是被訓練閱讀、提取文本的信息,沒有任何分析、質疑、判斷或者批判,很少能夠對閱讀材料提出他們自己的想法或觀點。這種教學不僅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習能力也受到限制。

2.重要性

(1)批判性思維模式的培養符合新課標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要求。新課標規定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旨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學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處理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要采取積極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通過文本表達個人觀點、意圖和情感態度,分析中外文化異同,發展多元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提高英語學習和運用能力。

(2)批判性思維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思維品質,是高素質人才必備的。批判性閱讀鼓勵學生反思文本,批判性地閱讀文本,超越文本進行解讀。了解文本直接傳達的信息是閱讀的任務,但結合自身經驗對文本內容進行質疑、分析和反思,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才是閱讀的關鍵。通過長期運用批判思維模式對學生進行訓練,能夠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提升。

二、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策略

1.以教材文本為依托,用批判性思維去閱讀文章

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內容選材豐富,涉及面廣,這為英語閱讀教學提供了大量的話題。教師首先要充分挖掘與利用教學素材,為批判性思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根基。教師應具備敏銳的洞悉力,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拓展與延伸,幫助學生鍛煉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同時,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必修3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涉及的話題是世界各種節日及慶祝方式。近兩年全國II卷高考英語作文中,以中國傳統文化話題為主的文章居多,這就要求學生熟悉中國傳統文化。對于中國的傳統節日比如有關春節大部分學生除了了解lucky money之外,對于其他知之甚少。所以,教師應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在導入環節對話題進行拓展,可將大家比較熟悉的國外節日與本節課作對比,讓學生通過討論、小組合作等方式,鍛煉發散性思維,更進一步了解文章的內容。

2.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為批判性思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和安全的課堂氣氛。”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平等對話,允許有不同的想法存在,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大膽猜測、大膽探索、批判性地思考老師的觀點、分析文章中作者的觀點,并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對于存在偏差的評價,教師應該耐心引導,幫助學生分析原因,在提問、探討、辯論、分析的過程中,鍛煉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應該通過自己的方式,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創造一種良好的外部環境。

3.運用多媒體資源優化教學設計,為批判性思維培養提供豐富的參考資料

隨著科技的發展,教學資源越來越豐富,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及先進的教學工具,利用PPT或Flash通過圖片呈現、視頻播放等手段引出課堂內容,提高了學生探索文本的興趣,拓展了學生視野,為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思考問題提供了豐富的參考資料。

4.創新課堂設問方式,為批判性思維的發展奠定基礎

高中英語人教版教材文本內容豐富,主題多樣,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概念、判斷、推理和論證這四種思維方式的訓練。這也是高考閱讀理解需要掌握的技能。教師除了設計封閉型問題之外,還需增加開放性的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發散學生的思維。例如,必修一 Unit 1 “Anne’s Best Friend”一文中,教師可以用開放性的問題提問學生:“Why do you need friends? Make a list of reasons why friends areimportant to you.”這是典型的對“friend”的外延和內涵進行思維的問題。

高中英語課堂要為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提供充分的條件,提倡批判性閱讀,深化思想,更新閱讀教學理念,全面深化閱讀教學體系,提出健全的符合高中生實際的閱讀方針,提倡個性化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并逐步建立批判性思維體系。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