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奧爾夫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
作者:呂思蕓
發布時間:2019-11-21 15:02:0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奧爾夫教學法以人為本,注重對人天性的開發和塑造。它主張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讓學生在體驗與感悟中,體會音樂的本真和本質,從而學會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更好地運用音樂來陶冶情操。掌握并遵循奧爾夫教學法的教育原則,有利于教師合理設計音樂教學內容,準確運用音樂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實效性。
一、 突出學科性原則
學科教學的旨歸是學科知識的習得,無論運用何種技法,采用何種理念,都務必體現學科特色。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形式靈活,方法多樣,為師生帶來了愉快的課堂體驗。它倡導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在不知不覺中喚醒學生的音樂體驗,自然而然地習得音樂知識,掌握音樂技能。但是無論是借助游戲,還是借助歌曲;無論借助童謠,還是借助歌曲,都必須緊密圍繞音樂教學開展,都必須以音樂知識的學習為基礎。
案例一:《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在這節課中,教師采取角色游戲的方式,兩個學生一組,教師循序漸進地給出節奏,讓學生在節奏中拍手和變換腳步,隨著節奏的強弱、快慢來變換動作,在教師的引領之下,學生逐漸掌握了節奏,最后,學會了這首歌曲,并掌握了這首歌曲的節奏特點。課上教師沒有采用傳統的方法,進行枯燥的講解和反復的視唱,而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角色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
案例二:《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采用游戲的方式,讓學生扮演小熊和洋娃娃,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歌詞的內容創作關于洋娃娃和小熊的故事,現場講給同學們聽。學生很喜歡這樣的形式,開動腦筋,創作童話故事,并積極踴躍進行講述。講述完畢之后,教師板書題目,告訴學生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并組織學生逐字逐句地學唱歌曲。這節課雖然教師也采用了角色游戲的方法,也開展了游戲,但是游戲與音樂教學本身沒有關聯,沒有學科思想融入其中,沒有實現奧爾夫教學法所倡導玩中學的教學思想,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
彰顯學科本位,是運用一切教學方法的原則,沒有學科特質的課堂教學,無論形式多新穎,花樣多翻新,都不是成功的,因此,運用奧爾夫教學法,應遵循學科本位第一位原則。
二、突出實效性原則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提倡以靈活多樣的方式,促成兒童的音樂學習。針對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豐富的課堂內容和多樣的形式,能激發其學習的欲望和對音樂的興趣,更能夠將抽象的樂理知識具體化,將枯燥的課堂靈動化,為素質教育下的音樂教學提供更好的教學方式。但形式務必為內容服務,為教學目標的達成服務。學有所得,學有所獲才是奧爾夫教學形式背后的終極要求。
案例三:《三字歌》
為了讓學生感知和了解節奏,教師從三字童謠入手,首先選取了《拍手歌》,讓學生在童謠中感受節奏的強弱,其次,教師依據三字童謠的形式,按照《拍手歌》的節奏,結合生活和學習內容自行創作童謠,并進行表演唱,學生創作出了《禮貌歌》《早操歌》《放學歌》等十余首同節奏的歌曲。最后, 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集體匯報,一節課下來,學生親自實踐、親自演唱、親自表演、親自創作,化靜態學習為動態學習,課堂形式多樣,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目標得以達成,突出了奧爾夫教學對節奏教學的實效性。
三、面向全體的原則
教育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在奧爾夫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要調動全體學生的參與性。 教師要盡量選擇適合全體學生參與的教學方式,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感受和體會音樂教學的魅力,都能通過活動獲得不同的音樂學習體驗。
案例四:《調皮的小鬧鐘》
這節課中,教師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聽故事和集體活動的特點,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組織開展了游戲活動,教師面向全體學生進行了音樂聆聽,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通過敲擊三角鐵、木魚等感受作品的節奏,體會其中的音樂情緒和作品主題。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調動起每個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讓每個孩子學有所獲。
一切從學生出發,以人為本,這是奧爾夫教學法的精髓,結合我國音樂教育實際,切實遵循學科本位、注重實效、面向全體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原則,必將使奧爾夫教學在中國的本土化過程中不斷創新,不斷形成具有本土特色音樂教學體系,走出一條屬于中國音樂學校教育的特色之路。
作者單位 江蘇省鹽城市解放路實驗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