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教師應具備的核心素養
作者:韓志玲
發布時間:2019-11-21 15:46:2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國家要富強,民族要振興就需要一流的人才,而一流人才的培養則需要一流的教育,一流的教育則需要一流的教師。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已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黨的十九大再次提出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改革面臨著新的挑戰,建設一支創新型的教師隊伍則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新時代教師核心素養的提升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依據新課標的內涵要領,筆者認為新時代教師應具備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治素養
新時代的教師應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教育事業,不僅把教師作為一種職業,而更應把教書育人作為崇高而偉大且愿意終身為之奮斗的事業。工作中應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認真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理念,堅定不移地將改革創新理念貫徹到教育教學之中。雖然現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與社會各階層相比教師的待遇仍不優厚,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應淡泊名利,能經受住“拜金主義”思潮的誘惑,要甘于清貧、甘于奉獻,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用教師所掌握的教育技能和智慧啟迪學生,精心完成各項教育教學任務,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職業道德素養
常言道:“要人敬必先自敬,重師重在自重。”教師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不斷“修身”,堅持學習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學法守法,不斷提高個人的思想道德修養,具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確保教育工作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教師應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以良好的語言、行為習慣影響學生,充分發揮“身教”作用,以崇高的思想道德情感熏陶學生,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為國家培育出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一代新人。教師應該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和人才觀,重視對每個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良好個性的培養,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關心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積極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
三、教學素養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要做到真正的傳道授業解惑,必須具備以下素養:
1.專業知識素養
專業知識素養對于教師而言,是將知識理解并保存在頭腦中,體現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必須具備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系統的教育形態知識等。隨著新課標的深入實施,各相鄰學科的聯系日益增強,教師應經常與其他學科溝通,形成一專多能的“大教學觀”,為學生創設開放創新型的教學背景,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個性化發展。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是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基礎,教師在形成完整知識體系的同時還應不斷研讀新課標和加強業務學習,追蹤學科動態,掌握學科最前沿信息。教師應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形態知識,用科學的理論去教學,用藝術的手段去教學。
2.教學藝術素養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密切關聯的,如果教師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卻不能將知識巧妙地傳授給學生,那這種教學也算不得成功。教師應用獨特技能去巧教,精準解讀教材和課標,能夠重現、呈現教材內容;教師應用獨特魅力去妙教,能夠深入了解學生現有認知發展水平和學習的障礙點,用良好的教學語言、體態語言、板書語言感染學生。在科技日益發展的今天,課堂教學不再拘泥于黑板,各種現代教育技術的出現為教學實踐提供了多樣的風采,教師需不斷學習現代教育技術,采用多種創新方式去啟發學生,讓學生在自我探究中總結推導出正確答案。
3.教科研素養
教科研素養是教師為了不斷提高教學效果而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實驗探究所具備的能力,也是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應具備的能力。
教師之教,其本質還是在于學,在于激發并引領學生為發展核心素養而學。“不滿是向上的車輪”,教師具備扎實的文化功底,擁有靈活的教學藝術,加之執著的科研精神,才能在教師的崗位上不斷完善自我。學而后教,教而后學,實現從“教書匠”向專家型的轉化。要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和科學思維,教師必須有創新的教科研活動,只有不斷探究和創新教學方式才能適應學生新的學習要求,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展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
教師具有的基本素養應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只有教師具備了適應社會發展的核心素養,才能培養出具有核心素養的學生,才能承擔起實現民族復興和教育強國的重任。
作者單位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附屬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