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而課堂是我們傳道、授業、解惑的主陣地,新課程標準指出“自古以來,人的全面發展始終是教育追求的理想”,作為一名教育者在“立德樹人”的具體要求下,我們要善于捕捉課堂上的每一個細節,遵循教育規律,對學生進行德育,通過“慢下來”的教育節奏、實現自己的育人目標。

五年級上冊科學第一單元《生物與環境》,在我的指引下,孩子們通過對比實驗的方法,興趣極高地完成了種子發芽實驗。

一、細節中對學生進行德育

種豆苗之前孩子們要把自己花盆里的土松一下,在上面戳幾個洞來種豆苗,我正忙著給六組同學指導如何松土,忽然四組的小文同學找到我,一臉委屈地說:“老師,同桌松土時灑了我一身的土?!蔽铱吹剿┌椎男7蠟R了一些泥水,也有些生氣,就來到了四組。負責松土的小亮此時手拿小鏟子正不知所措,看見小亮滿頭大汗,也不像在胡鬧,所以我壓住火問:“怎么回事?”“老師我們花盆里的土太干了,先澆了水,再松土,看到其他組都種豆苗了,我急著松土,結果用力過猛,土刨到了小文身上?!薄罢媸沁@樣嗎?”我又詢問組里的其他成員,組長小聰說:“是,可小文也有點太不積極參與實驗了,他們兩個負責松土,小文只在旁邊觀看,怕臟了手,也不扶著花盆,所以在小亮松土時花盆倒了,才造成這樣的后果?!彼f完以后,我又看了看小文,這時小文也有點不好意思。此時,我想正是培養孩子合作能力和勞動技能的最好時機,五年級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辨別是非和自我認識能力,考慮于此,我沒有立即說話,故作思考給孩子以矯正自己的機會。小文先開口了:“其實我的衣服臟了也沒事,回去洗洗就好了,咱們再一起種綠豆苗吧!”他這樣一說,其他同學也積極起來,又熱火朝天地干了起來。

二、發揮智慧,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在這節課上,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小青了。她是我的課代表,一個認真、自律的女孩。在同學們栽種好豆苗后,要做“綠豆苗生長需要陽光嗎”的對比實驗。需要把栽好的綠豆苗分成兩組,實驗組放到陽光下,對照組放到陰暗處。一聽說要把自己辛苦種好的豆苗放到陰暗處,同學們都不情愿,因為他們都知道植物生長需要陽光,但是總得進行實驗才能驗證自己的想法,這也是科學的求真精神,我必須抓住這一機會,培養孩子們的科學態度和科學奉獻精神。于是我在課堂上穿插講了“為傳播真理而被活活燒死的布魯諾”和“為堅持探索真理而受到迫害的伽利略”?!爸挥性趯嶒灪?,才能驗證我們的猜測是否是正確的”。這時,小青端著自己的花盆站起來,兩眼純真但非常堅定地說:“老師,把我的豆苗放在陰暗處吧!”“你怎么就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豆苗放在陰暗處呢?不怕它死掉嗎?”我問,小青說:“不怕,因為我是課代表,所以我要帶頭做這個實驗,而且我想好了,我回去以后再種一盆豆苗,我會把新種的豆苗放到陽光下,這樣就一定會有收獲的?!笨粗∏嗄侵赡鄣碾p眼和一臉的堅定,我仿佛看到了一個小小科學家——一個勇于承擔的、有責任的科學家。在小青的感染下,也有幾個小組的同學愿意把自己的豆苗放在陰暗處。就這樣,我們順利完成了這組對比實驗。雖然兩周后在陰暗處的豆苗慢慢變細變黃,都垂頭喪氣地耷拉下來,但孩子們的觀察日記卻寫得非常生動,促使這次種豆苗的意義遠遠超出了一個簡單實驗的效果。

科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我們要關注細節,抓住課堂上的點滴小事,發揮自己的智慧,培養孩子的科學態度與責任,進而提高孩子的科學素養。“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就是要像春天的細雨,潤物無聲;要像五月的花香,沁人心脾。只有慢慢地靜等花開,才會真正收到教書育人的預期效果。

作者單位 山東省鄒平市第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