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新課標下如何踐行整本書閱讀
作者:王 琴
發布時間:2019-11-20 14:19:5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2017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設計了18項語文學習任務群,其中“學習任務群1”便是“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現代社會要求更高素質的人才,人才培養也應當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的需求,通過閱讀幫助學生塑造人格,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在課堂中更好地踐行這一任務群,本文結合實際提出適當的教學策略。
一、讀書在精不貪多
我們總是要求閱讀要“博覽群書”,讀書破萬卷,自然懂得其中真意。然而書海浩瀚,我們在讀書的時候也應當有選擇性地讀,只有大浪淘沙過后的才是真金。新課標指出要整本書閱讀,書目的選擇十分重要。高中生課業緊張,在具體的課堂實施中,不求讓學生泛讀群書,一學期堅持閱讀一兩本書即可。必修五的課文節選了《水滸傳》與《邊城》的內容,因此這兩本書便是這一學期我布置學生精讀的書目。學生的閱讀速度不同,對書本的需求也不同,在這兩本必讀篇目之外,我還精心選取了其他書目供學生參考閱讀,書目的選擇要結合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閱讀興趣進行挑選。
二、授之以漁而非魚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缺乏科學的方法,導致閱讀效率低下,因此整本書閱讀要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真正的閱讀方法不是工具化、形式化的,能夠發現文字的特性才是真實的閱讀。教師在指導閱讀的時候,著力點應該放在學生自己不能發現的語言點上,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深入。老師應將自己準確定位為閱讀的指導者,非書本的灌輸者。
1.閱讀前提示方法
閱讀指導從閱讀前就要開始,文字淺顯的文本,不妨少花點工夫,留給學生自由閱讀。而文字深奧曲折的文本,就得由老師精細地解讀,使學生透徹理解。
2.閱讀中進行指導
學生在課外自由閱讀,教師可以一周或兩周舉辦一次班級讀書會,學生分享讀書進度、感言與心得。讀書會的開展,不僅可以掌握學生的閱讀進度,也可以通過討論交流提供一些方法,讓學生有更深的感悟,有利于之后閱讀的進行。匯報之后,學生可以根據獲得的經驗再繼續規劃閱讀方向。
3.閱讀后組織討論
等全體學生都將規定書目讀完以后,全班再次組織交流討論,匯報整本書的閱讀收獲。討論交流要重視學生的自讀與自悟,討論是交流收獲,交流經驗,可讓學生暢所欲言。
開展閱讀和交流,要盡量避免閱讀的功利性,注重潛移默化、熏陶感染。否則,就是加重學生負擔,破壞學生的閱讀胃口。
三、百花齊放競爭春
雖說讀書是一項注重個人感悟的事情,正如“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有時合作讀書也可能會有別樣的收獲。在踐行整本書閱讀時,應注重學生閱讀成果的展示,我們可以通過開展讀書活動來激起學生的閱讀熱情。
1.班級范圍
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成立讀書小組,各小組成員之間結成讀書互助伙伴,互相督促學習,定期進行組內交流,可評選出最優秀的組員在班級讀書會上交流。
“不動筆墨不讀書”,眼睛看過的總有可能忘記,但是若能用筆記下來,那便是永久的。建議學生摘抄讀書筆記,讀書筆記可包括以下內容:好詞、好句、好段以及讀書的感悟體會。若是能將其堅持下來,必定會有不小收獲。
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讓學生保持讀書熱情,教師可采取一定的方法策略,比如鼓勵法,適當給予讀書表現較好的同學以物質獎勵,也可在各小組之間采取評分制度,使小組間產生競爭,從而促進學生閱讀。
2.校園范圍
校園的環境氛圍對學生的閱讀學習也會有很大的影響,除了在班級舉行讀書活動之外,可將系列讀書活動推廣到校園范圍,例如,可開展“書香校園活動”,結合各年級實際情況,布置不同的任務。高一年級正是需要指導的階段,可進行為時一小時的師生共讀課,師生可進行交流。高二年級已經有比較扎實的基礎,可進行讀書征文比賽。由于高三年級學業緊張,可在班級范圍內開展班級讀書會。
校園充滿書香氣,才會使學生耳濡目染,投身于閱讀之中,日積月累,才可通過閱讀塑造人格,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作者單位 陜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