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確認農村小學體育教學也是需要理論滋潤的時候,我們選擇了最具中國傳統文化特征的“和合”文化,并據此演繹出了“和合”思維,于是這樣的體育教學研究,也就成為一項校本實踐研究。本文試以小學體育“和引合力”的生活化教學為例,談談筆者的實踐與收獲。

一、“和合”思維視角下的農村小學體育教學

在我國傳統文化的歷史中,“和合”是傳統文化整體思維方法的集中體現,“和合”二字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在“和合”思維視角下,實施農村小學體育教學,更應當關注的是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并在這種聯系中去發掘“和合”思維的存在,進而演繹為“和合”文化。

生成這樣的理解,對于農村小學體育教學而言,意義是不言而喻的。首先,由于學生身處農村,有更多的資源可以引入體育課堂,而這些資源的利用,就會讓體育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產生有機的聯系,而這些資源本身就隱含一種鄉村文化,這種文化在體育活動中的呈現與滲透,可以讓學生受到“和合”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其次,在農村小學體育教學中,要避免讓學生形成體育學習就是體力付出的認識。所以基于 “和合”思維視角下的小學體育教學,也是為了對學生進行一種文化熏陶,是為了提高農村體育課堂的品位,當然也是為了更好地內化義務教育體育課程標準,以及體育核心素養的相關認識。

因此我們認為,在農村小學體育教學中建立“和合”思維視角,是有其理論價值與實踐價值的。當然,這種價值最佳的體現是在體育課堂上,是在體育教學的具體策略運用中。“和合”思維視角下,筆者所運用的策略就是“和引合力”的生活化教學策略。

二、“和引合力”驅動小學體育生活化教學

通常情況下,小學體育“和引合力”的生活化教學有四個基本環節。現以“接力跑”為例來說明:

環節1:和引趣生,教師創設生活情境,學生在和諧氛圍中走進課堂

接力跑在農村生活中是有一定的原型的,我們借助于“割麥子”這一農村活動,設計的接力跑的生活化教學方式是:將全班學生分成四隊,在操場上畫出相距15米的兩條平行線,四隊學生分成四路縱隊,在兩條平行線之后各排兩隊,聽到發令之后,兩隊的學生手持“鐮刀”(接力棒)向前跑,到了指定位置完成割麥的動作,再往前跑并將“鐮刀”(接力棒)遞給對面小隊的同學,如此類推完成接力跑。

環節2:教師妙設話題,學生自主思索,在主動探索中明確思路

接力跑是以時間作為成績的,如何能夠既滿足接力跑的規則,同時又提高自己小隊的成績?這是需要學生認真思考的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筆者讓學生自主思索,自主探究。

環節3:合學互動,教師引領點撥,學生合作學習,在互動交流中獲得提升

很顯然上面問題的解決,學生會在自主思考之后,到自己的小隊(小組)中討論,于是合作學習又產生了。

環節4:合力意延,師生共同總結,課外拓展延伸,在合力和融中升華課堂

等到小組的方案相對成熟之后,再讓學生在接力跑的過程中去驗證自己小組的方案。無論是有效還是無效,無論堅持還是繼續改進,這樣的教學過程已經體現了“和合”價值。

這種基于農村生活中的素材,改編出的接力跑,一開始就將生活元素與體育元素結合在一起,傳統文化中的“和”的意蘊蘊含其中;而學生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又體現出了“合”。如此通過“和”引出了學生的“合”,而學生的“合”又反哺了“和”的文化,“和引合力”的生活化教學價值的體現十分充分。

三、面向學生體育素養培育的體育教學

包括小學體育學科在內的基礎教育,已經開始進入核心素養時代。筆者以為,在“和合”思維視角下,農村小學體育教學如果堅持“和引合力”的生活化教學思路,真正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進行教學,那肯定有助于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興趣,也能夠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扎實的基礎。

從這個角度講,“和合”思維及其演繹出的“和引合力”的生活化教學思路,可以讓農村小學體育教學更好地與核心素養對接。因為“和”與核心素養中的必備品格是一脈相承的,“合”與核心素養中的關鍵能力是高度一致的。所以說“和合”文化可以成為農村小學體育教學核心素養落地的引導力量,而“和引合力”的生活化教學思路則是核心素養落地的重要途徑。由此我們就發現了“和合”思維對于農村小學體育教學而言,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并存,促進學生體育素養提升與促進體育教師專業成長價值并存。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通市啟東市圩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