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擬以“五四愛國運動”背景的教學為例,探索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如何巧用微課,突破教學難點,讓信息技術有效輔助中學歷史教學。因才學所限,不妥之處,敬請方家指正。

一、分析教材與學情

課堂教學是立足于教材之上的學習活動,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不可以游離于教科書之外。五四愛國運動是一場偉大的反帝愛國運動,它上承舊民主主義革命,下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劃時代意義。“五四愛國運動”是岳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第四單元第十六課,是第四單元的重點,在本冊書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

我校是一所普通中學,大多數學生歷史知識儲備有限,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不強。雖然五四運動在初中歷史教材中也屬于重點內容,但在課前調查中,我發現絕大部分學生對五四運動的背景非常生疏,不能準確概括五四運動爆發的各方面原因。因此,根據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我把本課的重難點定為:五四運動爆發的背景。在撰寫本課教學設計時,我漸漸萌發了把五四運動的背景這一知識點制作成微課的想法。

二、微課設計與制作

五四運動的背景,包含政治、經濟、文化三個層面,主要涉及岳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第16課、必修二第11課和必修三第21課的部分教學內容。課本介紹比較簡單,對于高中學生來說,拓展和深挖教材是必須的,而五四運動的背景涉及面廣,涵蓋國際國內兩方面,要帶領學生一一學習,會占用大量課堂時間,不利于后面其他知識的學習。因此,錄制一小段微課顯得非常適宜。上課時,學生以觀看微課視頻為主,輔之以少量講解,在短時間內,把各方面的原因講述清楚,既完成了對這一知識點的學習,同時還營造了一種深沉、凝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五四運動爆發前的國際國內形勢。這樣一來,就能迅速突破學習重難點,為后續思考、探究節約較多時間,達到進一步提升學生全面、深入分析歷史事件原因的能力的目的。

制作微課雖然耗時耗力,但卻是一勞永逸的事兒。對于大多數教師而言,可以利用網絡和教輔完成前期的資料收集和整理。PPT制作相對較慢,需要不斷完善。錄制微課之前,一定要撰寫串詞(PPT播放過程中的講解詞),串詞要緊密結合視頻情景,言簡意賅,切忌繁瑣重復。

老師自己原創開發的微課視頻,比較符合教學實際。但是,如果自己的時間、精力或者能力不允許獨創,也可以和同事一起合作開發,共享錄制的視頻。當然,也可以從網上尋找并下載相關視頻,進行加工改造,輔助教學。無論采用哪種方式,能達到強化學習效果的目的就是好微課。

三、視頻觀看與講解

我們知道五四運動的爆發不是偶然的,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產生合力的結果。巴黎和會外交上的失敗僅僅是誘發因素,在其背后,一定有各種更深層次的原因。現在,我們就從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層面,全面剖析一下五四運動爆發時的國際國內形勢。

請同學們觀看微課視頻(學生觀看期間,老師可以在關鍵處暫停講解,以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

看完視頻后,老師再次強調: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使階級矛盾加深,這成為五四運動發生的根本原因;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是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

PPT出示表格(表格略),展示導致五四運動爆發的種種原因。

四、教學收益與感悟

以“五四運動的背景”命名的這段微課視頻畫面清晰,旁白清楚,構圖也比較合理,全面展示了五四運動爆發時的國際國內形勢,播放后深深吸引了學生,引發了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了導致五四運動發生的種種原因,完成了預定教學目標。

微課視頻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教學內容,優化了教學流程,提升了教學效率。但并不是說微課視頻播放得越多越好,課堂教學是否使用微視頻是老師依據課標要求,對教材內容和學情綜合分析后確定并設計的,是以強化教學效果為出發點的。一段好的微課是老師在撰寫教學設計時不斷探索、思考和創新的結果,是教學一線教師的努力和汗水凝結而成的。所以,只要我們肯努力、勤思考、善創新,不斷拓展、充實、提高自己,歷史課堂教學必定愈來愈精彩。

作者單位 陜西省周至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