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M Model 智慧教室,是我校引進的一項最前沿的教育科技。它是由臺灣網奕資訊科技集團的專業教學科技研發團隊,歷經十多年的研究開發,整合軟件、硬件、網絡與云端計算等最先進的教學科技技術,淬煉而成的教學專家系統。我們通過一學期的軟件學習應用,深切體會到什么是真正的科技力量。

目前,我們每間教室都是一間智慧教室,每個教室都會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六人小組,每個小組擁有屬于自己的組名,每個學生都有一部IRS反饋器、每個小組有一臺平板,在相同的網絡環境下,一間關注生本且高交互的課堂就形成了。在這樣的教室中,每個學生都是課堂的主人、問題的發現者、解決者,更有科學的后臺數據檢測每位學生的課堂表現,通過數據分析通道,老師們可以靈活且科學地做出有效的課堂決策。

TEAM Model 智慧教育技術給傳統課堂帶來翻天覆地的變革:

一、從“單一評價”到“多元評價”

智慧課堂軟件中,有非常多的暖心功能,例如:聚光燈、四方遮幕、銀光筆、計時等功能。它不僅讓教師的課堂教學更加便利,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款技術非常關注學生的時時、及時評價。計分板的累積功能貫穿課堂始終,學生作答之后,及時加分鼓勵,既讓發言者體會成功的快樂,又促進學生之間、小組之間的競爭。小組合作有序、班級展示有料、個人參與有熱情、問題回答有見解、傾聽有方法、質疑有依據、對子有互助等都可以為小組加分。同時個人搶權作答正確還可以獲得個人加分。不管是“點贊”的大拇指,還是“得分”時后臺響起雷鳴般的掌聲,這些都在課堂上帶給學生滿滿的成就感。被肯定、被鼓勵應該是學生收到的最好的禮物。

二、變“徉動”為“高效互動”

“互動”是實現生本理念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主要抓手。但是“圍坐一起”“小組合作”“自學”“群學”的口號喊了很多年,到底圍坐在一起的這群孩子自學得怎么樣?探究得怎么樣?交流得怎么樣?我們似乎很難有一個精準的把握。從外顯的形態上來看,似乎“動”起來了,實則是一種假象。能說的、會說的總是那幾個,大多數的孩子是沒有辦法給出自己的建議或者想法的。事實是:我們把老師的“一言堂”變成了小組核心人物的“一言堂”。雖然有學生的身影,但是依舊沒有實現關注每個生命個體的初衷。而在智慧教室里面,一個小小的反饋就給了每一個孩子平等發表觀點的機會。課堂上,我們可以隨意挑人,給那些不敢表達或者不愿思考的孩子一個鍛煉的機會,隨意挑人的不確定性就會促使他們去約束自己緊跟課堂節奏,積極主動思考。換句話說:它會讓懶惰的孩子“無處可逃”。同時,智慧挑人里的每組挑、分組挑,正確答案中或者錯誤答案中有針對性的挑人、搶權等功能,都能做到公平公正地提供給每個孩子平等的機會。

三、學生即時作答,統計圖分析作答情況

1.變“一把尺子量到底”為“關注同步差異”,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傳統課堂內,我們圍繞教學目標機械開展課堂活動,并無法精準掌握學生的認知、理解情況,教學效果如何更是無法衡量,就是一味地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的任務。而在智慧課堂上,對于重點知識我們可以采用“即問即答”功能收集到每個學生的答案,借助統計圖與分析功能,教師可以快速掌握全班、各個小組甚至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效果的差距,進一步因材施教。教師可以將問題點或者差異點“推送”給各個小組,大家暢所欲言,針對具體問題進行討論,然后再進行二次作答,在這個過程中會有部分學生進行答案的修改。二次作答后,統計圖會顯示兩次作答的對比圖。從中,教師可以準確地看到,哪些學生在作答過程中有修改,他們就是在差異教學中受益的孩子。隨后教師再使用智慧挑人功能特別是挑選答案有變更的學生來講解,最終將這部分內容落到實處。

2.分層推送,真正的“因材施教”

當然,同步差異不僅體現在同一知識點的分層理解掌握上,還體現在不同層次的不同知識點的掌握上。每節課在教學進程中都會出現參差不齊的現象:組與組的差距大、組內學生之間的差異大。面對這種情況,如果教師依然循規蹈矩,就會出現優秀學生“吃不飽”、學困生“消化不了”的情況。當教師遇到這種情況時,完全可以借助“分層推送”功能,將難一點的知識點推送給理解力強、掌握情況良好的小組,而那些相對簡單、基礎的知識點可以交給目前相對比較滯后的小組完成。這種通過智慧終端與數據決策同步推送差異化教材或任務給不同小組的方法,真正實現了同步差異化教學,這一突破是一對多的傳統課堂很難做到的。

在智慧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學情,預設課堂生成,同時根據學生的需要、能力、學情分析設置難度不同、材料不同、分量不同的差異化教材,用以滿足課堂中不同學生、小組的不同需求,讓差異化教學的效能最大化。

四、變“狹隘的自我反思”為“AI大數據分析”的科學全面剖析

有人說:寫十年的教案,不如認認真真寫兩年教學反思。由此可見,正確客觀的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加速器。可是事實上,又有多少教師可以做到客觀公正地進行教學反思。而智慧教室中,一節課程結束之后,會迅速通過AI蘇格拉底教學行為數據分析系統產出蘇格拉底報告,其中包括科技互動指數和教法應用指數,以及教學行為數據等內容,其中對每一個技術的應用次數、時間等都有非常詳細的記錄。同時,教師可以根據蘇格拉底報告及影片,更科學、更具體地分析自己的課堂教學活動預設,從而更加有效地重整課堂結構,優化教學設計。

從教法應用和互動指數來進行測評。教法應用共包含多元評價、小組學習、生本決策、全班互動五個維度。

資訊科技的高速發展,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我們老師和學生,借助科技的力量使我們的課堂更加高效能。同時,教育科技的不斷發展,終將為學生學習注入長足的動力。

作者單位 陜西省寶雞市高新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