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智慧課堂 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作者:張曉輝
發布時間:2019-11-19 09:19:4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大數據、云計算、移動終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特色化、創新化、個性化的教育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智慧課堂應運而生。智慧課堂就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以“互聯網+”為依托,以大數據、云計算、移動終端等信息技術為支撐的高效課堂。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不斷深度融合,傳統課堂教學向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為課堂教學的改革、創新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智慧課堂能夠基于動態學習數據分析和云、網、端的互聯互通,實現教學決策合理化、評價反饋即時化、交流互動生動化、資源推送個性化,創設有利于合作交流和意義建構的學習環境,通過智慧的教與學,促進全體學生實現符合個性化成長規律的智慧發展。漢中師范附屬小學作為漢中市首批智慧課堂試點校,也率先開展了智慧課堂實踐研究。
一、智慧課堂理論研究與實踐相結合
1.做好教學環境的準備
學校電教處協同專業人員安裝完善硬件、軟件設施,制訂實施方案,組建實驗小組,為順利開展實驗項目,提供技術支持和人才保障。為了確保實驗效果,達成實驗目標,選拔一批愛崗敬業、業務素質好、工作能力強的教師擔任智慧課堂的實驗任務。
2.做好實驗專業能力準備
實驗教師全員外出考察學習,在大連華西小學觀摩PAD互動教學,在周水子小學觀摩了全腦思維課,學習借鑒先進方法和理念。邀請專家來校進行理論培訓,請技術人員進行業務技術指導,教師自主研究探討,初步開展PAD教學,教會學生熟悉和運用軟件,確保智慧課堂師生的順利互動。
3.實踐探索階段
邀請智慧課堂應用專家對實驗班級的教師進行技術上的輔導,聽課、磨課、評課,指導實驗教師正確面對教育的革命和課堂的革命,自學鉆研,集體研討。實驗教師自制幻燈片、微課,自學信息化應用課程,探索互動軟件的應用,研究融合希沃、smart等軟件的功能,提升智慧課堂質量。學校對智慧課堂的教學效果進行跟蹤測試,對特色和亮點進行歸納總結和仔細分析,找到原因,不斷改進和完善,撰寫實驗研究報告,研究論文,總結階段性成果。
經過實踐探索,總結智慧課堂新模式:課前上傳資源,學生搜集資料,自主學習,空間分享,互動交流。課中運用拋錨式學習法,明確目標,提出問題;自主學習,交流分享;知識檢測,精講點評;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總結評價,拓展延伸。課后根據大數據分析,個性化推送,個性化復習,分享交流,互動生成。
二、智慧課堂教學成效顯著
課題組運用建構主義理論,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對知識主動探索、主動發現、主動建構,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開展智慧課堂研究以來,發現課堂教學、實驗教師和實驗班級的學生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智慧課堂改變了傳統課堂的結構,改變了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1.教學方式新穎靈活,學生學習興趣濃厚
在智慧課堂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帶著問題自主學習,自主研討,興致勃勃,情緒飽滿,被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所吸引,全情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
參與率高:智慧課堂上教師通過隨機提問、搶答、自主答題、統一答題等多種形式,使學生人人參與,通過大數據統計,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調動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課堂參與率達到100%。
評價方式多樣: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教師評價,五星級評價,大數據診斷等多種評價相結合,這種多元、立體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自我反思,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挖掘學生學習潛能。在答題時,有計時器、正確率的統計,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比較客觀的評價。
2.學生信息素養增強,學習質量明顯提高
學生面對海量資源,選擇自己需要的內容進行搜集、整理,自主獲取學習資源,自主學習。教師對于學生知識盲點、教學重點難點,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解決,分享交流,學習空間互相瀏覽,互相借鑒,相互評論。在學習空間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人機互動,三位一體,使學生篩選、提取有效學習信息資源的素養,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智慧課堂檢測用大數據實時統計,反饋及時,以便教師有效調整教學策略。大數據統計,個性化推送,幫助學生整理錯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教師通過啟發式、討論式、彈幕式等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智慧,提高課堂效率。
3.學生智力全面開發,能力有效提升
通過對實驗班學生進行檢測發現全腦思維訓練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專注力、反應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等12項能力,比非實驗班有效,課堂知識建構和學習方法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實驗中,改變了傳統的授課方式和學習方式,構建自主、合作、探究、交流、拓展的新型學習方式和立體化評價方式,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特色化、個性化教育,體現和落實了《新課標》中“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教育理念。智慧課堂的全腦思維訓練,既有挑戰性,又有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各個感官參與學習。學生速記、速寫、速背的能力有效提高,達到博聞強記,挖掘學生潛力,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深度思維能力。
4.學生自主性得到培養,學習空間得到拓展
課前,學生自主搜集資料,自主整理,自主分享,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課中,學生自主瀏覽班級空間的資源庫,自主建構知識,自由發表學習感受,自己動手操作,自主研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成為探究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在多重資源的整合利用下,學生的自主學習力、探究力不斷提升。
智慧課堂點燃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使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變成現實。學生和家長共同搜集資料,共同探討,把學習成果分享在班級的學習空間。學生在學習空間看視頻、賞圖片、談感受,進行互動交流,把有限的課堂學習,拓展到無限的課外探索。
5.豐富了教學資源,助推教師專業發展
面對智慧課堂這個開放的課堂,教師廣泛瀏覽資源,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多媒體,設計教學策略,再不是原來的一支粉筆一本書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教教材,現在是引領者、參與者、啟發者,引領學生共同去探索新知。教師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設計出融圖片、動畫、文字、表格、音視頻于一體的互動課件,使學生在盎然的興趣中學習,情感得以升華,語言得以訓練。信息化合理融入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更加靈動、活潑、充實,有助于突破重難點。從資源搜集到信息處理,從整體設計到課件制作,從課前教學構思到課堂探索的過程,都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智慧課堂教學實踐的優化
經過對智慧課堂的實踐反思,我認為未來的智慧課堂要做到以下“六大”融合,充分體現育人功能。
1.智慧課堂和立德樹人怎樣高度融合
智慧課堂對課堂結構、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方法進行了改革,給人以全新的感受。但技術手段只是工具,永遠不能代替實實在在的育人過程和人文精神教育,否則就會培養出未來的“空心人”。
2.智力開發和情感培養怎樣充分融合
智慧課堂使學生眼、口、手、腦配合,培養學生想象力、專注力、反應力、記憶力等智力因素,如何感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需要大膽探索,培養身心健全的現代人。
3.教育的“快”與“慢”的融合
教育不是一味地趕速度,有時候需要“慢”下來,回味、沉淀和內化,需要快慢融合,靜待花開,享受教育過程的美好。
4.海量的知識信息和能力培養的融合
互聯網時代,海量的資源和信息,非常龐雜和豐富,這種碎片化的知識、信息,快餐式的閱讀怎樣和對文本的感受解讀相融合,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5.智慧課堂虛擬的空間和場景與現實空間場景的融合
網絡時空可以營造出百花盛開的春天和白雪皚皚的冬天,但那是沒有花香的春天和沒有寒意的冬天。怎樣使虛擬空間和現實世界融合,增強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6.在網絡空間中共性和個性的融合
“大平臺、大共享、大融合、大應用、大數據”為建設技術路線,提供“教、學、研、培”一站式服務的資源公共平臺建設與學校特色、教師個人獨特的教學藝術和教學風格的融合。
建議在以后的研究中,從實踐出發,探索智慧課堂的“六大”融合,增強育人功能,培養有知識、有情懷的時代新人。
總之,智慧課堂是一場從心靈到行動的革命,是課堂教學改革的大趨勢。智慧課堂的實施,為學校的教育教學增添了活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課堂真正成為充滿疑問的課堂,合作探究的課堂,互動生成的課堂,喚醒智慧的課堂。教育的現代化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撐,但信息技術手段永遠無法替代教師的能動作用。教師如何在智慧課堂中以情感人,以文化人,教書育人,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實踐、優化,從而彰顯語文教學的魅力,達到育德潤魂,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作者單位 陜西省漢中師范附屬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