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工科類專業教育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以西安翻譯學院工程技術學院為例
作者:支侃買 馮曉蘭 梁計鋒 王榮平 王振輝
發布時間:2019-11-19 16:11:2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在以機會需求轉向質量需求的新時代,依據工科類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特點,結合用人單位的指向,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以專業教育和德育相結合的原則,堅持專業課程指導與價值引領,努力為企業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本文通過對工科類專業教育教學改革提出相應的改革實踐路徑,以便為相關的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雙一流 高等教育 教育教學 工科類專業
資助項目:西安翻譯學院電子商務省級一流專業培育項目資助。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指出,教育引導學生要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這不僅體現了黨中央給教育的目標與定位,也凸顯了教育在黨和國家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對動員全黨全社會加快推進教育事業、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影響。換句話說,高等學校在培養人才的同時,不僅要強化學生對專業課程的學習,更要注重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育,真正把學生培養成國家、企業需要的人才。西安翻譯學院自建校以來,一直強調以學生為本的辦學思想,注重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人文素養。近年來,隨著市場對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其二級分院工程技術學院在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同時,努力進行新時代教育教學改革,打造教育教學新模式。
強化思想引領,科學運用專業優勢彰顯社會責任
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是教育事業的首要問題,全國教育大會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即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師作為教育事業的主要承擔者,肩負著培養合格人才的使命,因此在教育過程中,必須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大局觀,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學校教育管理全過程,才能使教育領域成為堅強的思想陣地、科學陣地。
西安翻譯學院工程技術學院第四黨支部是陜西高校首批入選的民辦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在日常工作中,工作室全體成員始終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堅決落實黨中央提出的“精準扶貧”及陜西省教育廳提出的“百校百縣”“兩聯一包”等扶貧工作,打好扶貧攻堅戰,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2018年以來,在學校黨委指導下,工程技術電子商務專業負責人兼工程技術學院第四黨支部書記帶領電子商務“一流專業”建設團隊,積極聯合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合作企業的一線主管、畢業校友、在校學生,先后十余次赴寶雞陳倉、對接榆林市子洲縣瓜園則灣鄉草灣村開展教育扶貧工作,把幫扶當地電子商務發展作為精準扶貧、引領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工作,積極指導當地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在返鄉務工人員、大學生、農民中開展電子商務知識普及和培訓工作,在指導開設淘寶、京東店鋪銷售綠色農特產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以立德樹人為抓手,多措并舉提升教師
教育教學與管理服務的能力
工程技術學院自成立以來,注重師德師風建設,始終把明道、信道作為培育教師的首要責任,要求教師始終要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1.建立“思想政治+業務能力”機制,強化課程思政內涵建設
在提高教師業務能力的同時,工程技術學院還非常重視教師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與提升,強調以過硬的專業本領和良好的道德品質肩負起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指導教師積極從學習、生活等方面影響學生,先后通過包括“師德建設”“課程思政建設”“崗位能力提升”等方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要求全體教師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入到專業課程中,結合民辦院校學生特點,工程技術學院以打造“金課”為目標,率先將管理學、網絡營銷等課程打造為電子商務“一流”專業的“金課”,淘汰“水課”。日常工作中,分院還要求教師要堅持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微信朋友圈、QQ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發布勵志、學習等方面的圖文信息,以達到影響學生成長、激勵學生成才的目的。
2.加強師資培養,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職業發展能力
作為西安翻譯學院的工科分院,工程技術學院重視“雙師雙能型”教師的培養,堅持派遣青年教師赴企業掛職鍛煉不動搖,為指導學生參加校內實訓、校外實習、專業競賽、大創項目的順利開展與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其中30%以上的青年教師參與了校企合作、校內實訓及利用假期赴企業掛職鍛煉。如電子商務專業9名教師具備“雙師雙能型”教師素質,占教師總數的69%,1名教師目前正攻讀博士學位。通過師資培養,夯實了教師的業務基礎。
以“雙一流”為建設目標,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西安翻譯學院始終堅持“高尚教育”的辦學理念,以經濟建設人才需求為導向,瞄準行業發展前沿,堅持“行業引導、課訓合一、實戰為主、突出應用”的專業建設方針,努力實現育人模式的探索與創新。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工程技術學院堅持人才培養方案與行業發展相一致,理論教學與培養方案相吻合,實訓、實習基地與教學要求相配套,教師隊伍建設與專業發展相適應,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
1.深度開展校企合作,探索訂單人才培養
工科類專業要求可操作性強,工程技術學院歷來重視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先后與阿里巴巴、百度、京東、可口可樂、海信、統一等大型企事業開展深度合作,與合作企業共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在電子商務本、專科專業中開設“阿里巴巴生態圈企業訂單班、京東訂單班、海信訂單班、百度推廣訂單班、統一訂單班”,通過全方位、多途徑、多方式深化校企合作,實現資源共享、互惠互利,構建互惠雙贏的利益驅動機制。對校內現有實驗教學中心進行改造和完善,利用企業的人力資源和項目資源開展校內實訓,建立校內實習實訓基地,內外結合,致力于新零售、新模式、新技術背景下的新型電子商務人才培養。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造專家型教師隊伍
按照“內培與外引”相結合的原則,工程技術學院努力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優化、專兼結合、實踐優勢明顯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一方面,從企業引進技術精湛、管理能力強、在本行業知名度較高的兼職教師,通過深度加強與相關企業的合作,從特定行業、企業聘請相關專業人才和業務骨干擔任兼職教師,承擔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的指導任務,提高課程標準、課程體系的職業性,推進更為專業的教學方法改革,突出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這種方式不僅使專業建設能進一步服務區域經濟建設,也提高了專業服務社會的適用性。另一方面,鼓勵教師進區域支柱產業特征明顯的企業鍛煉,從而打造出一支職業素質高、教學創新能力強、具有深厚產業特征的“雙師型”和“雙師素質”為主體的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截至目前,所有專業教師均有一線實踐或掛職經歷,完全能夠勝任日常教學或在企業開展培訓、講座、咨詢服務等工作。與此同時,工程技術學院依據《西安翻譯學院“一主體雙引擎”轉型發展實施辦法》,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強化“雙師雙能型”教師培養,堅持青年教師每年赴企業掛職鍛煉不低于1個月,為指導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參加校內實訓、校外實習、專業競賽、大創項目的順利開展與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
近年來,工程技術學院緊貼市場需求,在專業設置上和課程安排方面,依據用人單位和專業崗位要求設置課程體系,緊緊把專業能力培養和德育貫穿于教育教學整個過程之中。在課程設置方面緊抓產業鏈這個主線,以職業生涯為目標,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基礎,以企業工作任務為模塊構建課程體系,著力培養基層企業用得上、干得好、適應性強的專業人才,還通過校企合作,共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使課程體系更加合理完善。在對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執行過程中,工程技術學院鼓勵教師加強MOOC、微課及網絡公開課的使用力度,加大翻轉課堂的推廣力度,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通過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形成人才培養的新模式,使學生具有了良好的職業道德、熟練的專業技能和較強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4.創新學生團隊導師制
西安翻譯學院2016年實施書院導師制以來,工程技術學院精益書院結合工科類專業建設實際情況及電子商務10年來的成功經驗,率先對電子商務專業建設團隊成員進行了創新性改革,先后從81名教師中甄選出46名一線教師擔任導師,對工程技術學院1127名本、專科在校生打破班級、按照學科專業組建164個學生團隊,每個學生團隊有3至5人,每位導師指導4至5個團隊,學院從思想引導、日常讀書、專業學習、答疑解惑、大賽大創、實踐調查、畢業設計(論文)等方面對精益書院學生團隊導師制進行創新,自實施以來,通過實踐運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5.堅持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相結合
實習實訓是對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的一個檢驗。近年來,工程技術學院高度重視學生的實習、實訓工作,多次且不間斷地邀請企事業單位技術人員到學校開展基于企業真實項目的實訓活動。利用節假日安排電子商務專業學生赴陜西思坦福創業孵化中心、可口可樂、海信集團、京東物流、統一集團、西安博大網絡公司、西安盛園電子商務公司、西安奇光精細化工公司等單位實習。與此同時,學院還積極拓展校內實訓場地、內容,開展基于真實工作崗位的專業訓練,使廣大學生在未畢業前就能感受和體驗到以后實際工作的場景。
6.加強科研團隊建設,科研水平大幅度提高
在科研創新方面,工程技術學院2012年12月成立了西安翻譯學院電子商務運營研究中心。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之下,又成立了“互聯網+背景下大數據研究與應用”“互聯網+智能設備應用研究”“區域經濟與產業發展研究”三個科研團隊,通過校企深度合作,團隊立項科研26項,橫向課題8項,科研經費26萬元。與此同時,科研團隊成員先后申請實用新型專利20項、國家發明專利4項、2項專利正在與企業洽談成果轉化相關事宜。
7.營造創新創業環境,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熱情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形勢下,工程技術學院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專業競賽活動,努力營造團結協作、競爭向上的創新創業氛圍。一方面,通過網站、微信公眾平臺及現代自媒體技術將有關國家創新創業優惠政策、創業榜樣及時宣傳報道,以激勵在校生積極完成所參與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另一方面,盡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通過成功案例的引導與示范作用,激發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近三年來,參與指導專業競賽的教師為100%,參加省級以上專業競賽的學生達到98%以上。
結 語
本文從課程設置、校企合作、師資培訓與聘任、創新創業環境的營造、課程思政的建設、課程體系的優化等角度探討了工科類專業的課程教學改革的做法與實踐,重點探討了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及如何引導教育教學改革和提升的方向,目的是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以期本文所提出基本做法能為雙一流建設院校提供一定的理論研究價值和人才培養探索的價值,能為工科類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現實的參考。
參考文獻:
[1]眭依凡:《引領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高等教育研究適逢其時的責任》,《中國高教研究》2018年第8期。
[2]王定華:《用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指引我國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中國高教研究》2018年第12期。
[3]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新華社,2018年9月10日。
[4]孫堯:《努力建設新時代高素質教師隊伍》,《中國教育報》,2018年10月22日。
作者單位:西安翻譯學院工程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