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背景下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創新研究
作者:李君梅
發布時間:2019-11-19 14:47:0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互聯網開始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人們生活帶來很多便利的同時也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在我國教育行業進行改革的背景之下,教育行業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模式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教學質量相較于傳統教學取得了質的飛躍式進步。當下社會,社會競爭異常激烈,作為高職院校,我們應當進行教學模式轉變,以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優化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力度。本文就“互聯網+”背景下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提出一些淺顯意見。
[關鍵詞]互聯網+ 會計專業 實踐教學體系
社會發展受到“互聯網+”的重大影響,各行各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也對我國會計學專業的教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全面創新實踐教學體系,不僅是為了提高會計學專業的教學效果,同時也是為了迎合時代的發展。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進行會計學專業創新性的實踐教學,順應時代的發展,培養全方面發展的高素質會計人才已經是高職院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了。
“互聯網+”背景下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創新思路及必要性
1.實踐教學體系創新的思路
我們應當遵循一定的基礎性原則對會計學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進行創新。首先應當以生動性、互動性、共享性、便捷性作為教學思路對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進行創新,以上這些特性也是“互聯網+”所具備的特點,同時也是高職院校會計學專業教學體系中最欠缺的特性[1]。因此,在進行新的教學體系構建時應明確這些,科學合理地建立適合我國的教學體系。在進行教學體系建設時,應當充分分析傳統實踐教學體系中的短板,然后結合本校的互聯網環境進行全方位改造,將智能化及信息化深入到新的實踐教學體系中。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對各個教學層次進行適當調整,比如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考核等,以建立起全面而完善的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2.實踐教學體系創新的必要性
在我國高職院校會計學專業的教學中,教學的目標是提高教學質量。“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教學有了新的要求,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體系已經很難適應時代。因此,我們就要對教學體系進行創新,而“互聯網+”順應了時代,可以成為我們對現有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的一個支持。
傳統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存在的不足
1.陳舊的教學內容
許多高職院校在開展會計學專業教學的過程中從未換過學生的課本,許多屆學生所使用的教材都是一樣的。信息化時代,任何事物都在不斷發生變化,并且變化速度相當之快,只有不斷對自我進行更新才能追趕上時代的腳步,從而獲得發展。陳舊的教學內容已經遠遠跟不上時代,教學與現實社會的巨大差距會導致高職院校畢業生在進入社會之后難以適應社會的發展步伐[2]。與此同時,社會的不斷發展會產生新的知識內容,傳統高職院校學生課本并沒有將這些新的知識及時采納或吸收,造成培養出來的學生在知識方面缺乏全面性,學生不能及時了解所學專業最新的知識信息,從而與社會脫節,而教學質量也無法得到有效提升。
2. 缺乏實踐性
事物想要具備一定的可信度就必須經歷實踐檢驗。會計學專業是一個需要大量實踐經驗的學科,而在高職院校中傳統的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設置少,學生只能在課堂上接受教師理論性的知識傳授,進行實踐的機會很少。因此,造成學生應用能力弱。近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認識到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但受到種種因素的限制,導致在貫徹實施后效果不明顯,即使部分高職院校已經設立了實踐教學課程,但是大多的實踐教學時間嚴重不足,學生很難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除此之外,我國高職院校在進行實踐教學課程設置時不能切實針對企業所需進行設置,導致學生實踐能力不足,他們進入競爭激烈的社會后很難適從。教學質量的低下不僅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發展,還導致學生的潛力沒有得到挖掘。
“互聯網+”背景下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創新策略
1.建立多元化實踐教學體系
在“互聯網+”背景下,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且多元化,因而我們也應當將多元化因素加入到實踐教學體系中。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結合課堂時間與課下時間,將教材上的知識內容與相關的網絡內容充分結合,知識傳輸方式也可以通過課堂教授或網絡聊天軟件進行,積極地開展各種實踐課程,實踐課程與課本上所學的知識理論相結合,以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與此同時,在高職院校構建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時,全面性也應當是注意的問題,全方位了解問題,并在落實時謹慎實施,不可將實踐能力當成是培養學生的唯一目標,從而忽略理論的學習,理論與實踐相平衡才是好的教學。每一個教學體系的建立都經過時間的打磨,在這個緩慢而偉大的進程中切忌急功近利,一蹴而就,結果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視過程的積累,凡是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體系都經過很漫長的時間及不斷對問題進行改正[3]。因此,在建立實踐教學體系時應當在小范圍內進行試驗,通過不斷反復打磨以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2.與互聯網及社會接軌的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互聯網+”時代是一個信息化高速傳播、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專業知識高速更新的時代,傳統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陳舊的教學內容及陳舊的教學設備和落后的教學理念已經與時代脫節。因此,在進行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時,應當充分與社會、互聯網相結合,對社會上各個企業的職業要求及對互聯網上先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要多加參考,對本校構建的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進行分析,清楚本校的優缺點,對本校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存在的弊端進行改正,借鑒其他院校的先進經驗補充本校。在借鑒他人先進教學理念或教學方法時一定要注意選擇適合自己院校的,以保證所借鑒參考的內容都符合本校的實際情況。此外,改革不意味著對傳統教學的完全拋棄,以免出現改革力度過大而導致的學生難以適應,造成學生學習效果受到嚴重影響。傳統教學并不是完全沒有可取之處,我們應當將傳統教學中有用的地方加以保留,再將新的理念融進去。另外,充分發揮網絡的力量,通過網絡可以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實踐,提倡學生在網絡世界搜集與會計學相關的專業案例,促進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實踐教學體系中另外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針對性教育,針對企業對人才的要求進行針對性培養。教學體系應當要與社會發展同步,因而應關注社會動態,充分掌握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針對企業需要更新教材內容。注重教學層次的問題,學生對于層次分明的教學內容能夠更好理解與吸收。
3.優化教學思想
教學思想的優化使高職院校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發展創新思想得到提升,同時也使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發展更加順利。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其本質就是為了將培養的學生與社會及用人單位的多元化用人要求相互呼應,這也是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實踐”的體現[4]。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以此為基礎,明確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將會計崗位的需求充分體現出來,使教學與就業相融合。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其本質上屬于系統性工程,學生的會計專業能力應當被著重培養,對學生科技課程及應用水平也應當加強。以人為本是這個時代我們進行教學時應當貫徹的核心思想,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當堅守以人為本和因材施教的原則,以學生個人認知能力及學習情況為依據,實踐教學與理論指導并重,強化學生學習興趣及學生職業素養的教育,使學生得到全方面的發展。
4.教學方式的創新
教學方式創新從本質上來講就是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互聯網+”是創新的關鍵點所在,全新的平臺是實踐教學的基礎。因此,以“互聯網+”平臺為基礎,實踐教學的主要形式應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高職院校應當積極建立網絡教學平臺,將豐富的教學資源融入網絡平臺,完善互動功能,保障實踐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首先應當調整好教學內容,以便學生快速適應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所具備的優勢是其他教學模式所難以相比的,網絡平臺上豐富的教學資源是需要教師的有效利用的,課堂上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雙管齊下有效提升學生的能力。
結 語
網絡信息化時代,淘汰的永遠都是一成不變的事物,在理論基礎上進行實踐,在實踐中鞏固理論知識的教學體系才是當下社會所需要的。因此,我們應當抓住這個發展的契機,充分利用互聯網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全方面發展的高素質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林、王佳:《“互聯網+創新創業”導向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年第35卷第3期。
[2]邵敏、崔海潮、袁曉梅:《關于構建獨立學院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思考——基于“互聯網+”和“共享”思維視角》,《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年第12期,第45-47頁。
[3]宗維玉:《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會計實踐教學體系創新研究》,《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年第199卷第7期,第29-30、114頁。
[4]李向紅:《“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會計實踐教學體系創新》,《教育與職業》 2017年第6期。
作者單位: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