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高校思政理論課藝術化教學的幾點思考
作者:陳 歡
發布時間:2019-11-13 16:40:1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當前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新時代、新社會對人才教育教學工作的要求。本文對高校思政理論課藝術化教學進行詳細分析,探究如何在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豐富思政教學活動、融入生活化的思政教學素材以及優化思政教學評價體系,以展現高校思政理論課的科學性,為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校 思政理論課 藝術化教學
基金項目:2018年校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改專項重點課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的專題化視覺(藝術)化探析》。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明確提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在習總書記的積極引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深入反思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將藝術化的教學內容貫穿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科學開展藝術化思政教育
學生的成長是思政課必須關注的焦點,學生應該成為思政課的主體?!榜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引導學生用唯物辯證法的思維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但如何將理論融入學生的專業與生活,并在學生的成長中起到核心作用,就需要思政課與專業課相融合,實現全方位育人。在兩者融合的過程中,教師可用藝術化的表現形式呈現知識,以便于學生接受和記憶。因為現在的大學生已進入了讀圖時代,他們易忽略碎片化的文字,而視覺沖擊力大、內涵豐富的圖片會讓他們印象深刻。所以,教師應將抽象的理論用生動的畫面、豐富的色彩呈現,使其集趣味性和學理性于一體,以便更好地傳達作品背后的內涵。
在高校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切實結合當代大學生思想價值觀念的特點,讓學生在自身原有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觀念。教師應秉承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教學工作理念,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深入踐行“以德樹人”的教學核心,使學生真正成為德才兼備的新型人才。
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相對固化,一般都是以講授式的手段開展教學。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課堂中唱主角,學生處于一個相對被動的學習狀態,依靠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知識,難以深入理解其內涵。而在藝術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下,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主體性”的重要意義,結合時代發展的需求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需求,引導學生對理論性知識進行全面認知[1]。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教學的生命也在于創新。藝術化的思政教育旨在以藝術化活動為手段,通過項目驅動引導學生查閱資料、團隊協作分工、構思創作、展示作品、參與大賽,最后再寫出思政課藝術創作體會。在藝術化教學情境中,學生的思維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及非智力因素能夠最大限度地被挖掘和釋放,使低階思維向高階思維轉化,完成了理論知識的記憶、理解,并將其轉向應用、分析、評價和創造性學習。師生的高效互動能完成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任務,可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實現思政課教育知、情、意、行的統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清晰地認識到自己作為服務者、引導者的地位,在開展基本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教學時,要不斷引入時事政治、社會新聞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要以幽默風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要將理論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將其引申于課堂內外,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課堂互動、課堂探究,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豐富思政教學活動,保障教學“行知合一”
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最重要的基礎目標是將正確的思想政治理論觀念融入學生的日常行為、認知與實踐當中[2]。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高校教育教學體系中的必修課,要想讓學生真正地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還需思想政治教育者對學生開展正確的思想和行為引導,使學生成為有思想、有信念的新一代人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深入研究課程內容,引導學生將重點內容與實踐活動進行緊密結合,充分展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創新性與活躍性,為我國社會發展和學生正確思想觀念的形成打下堅實基礎。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教師應跳出原有的理論課教學模式,不再拘泥于傳統的教學方法,不斷創新教學方式。隨著素質教育工作的深入踐行,高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加注重學生的“行知合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師只有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才能展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價值與意義[3]。在實踐活動中,教師應該將思想政治理論層面的知識與社會發展趨勢進行緊密結合,在實踐當中融入時代內涵和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內涵,不斷增強學生的理論認知。例如,在帶領學生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我國發展歷史以及紅色革命文化時,教師便可以運用詩朗誦、紅歌合唱、舞臺劇、話劇等多種學生喜歡的實踐教學手段,使其用歌聲及表演將中國共產黨的紅色精神、發展歷程進行詮釋,讓學生在深入感知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高效開展各類實踐活動。
融入生活化教學素材,深化思政理論感知
教學素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基礎。當前,思政教育已成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內容,教師在選取教學材料的過程中必須要保障教學材料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以更好地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經過深入調查可知,目前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還存在表面化、片面化的現象,學生對非常概念化、理論化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很難理解。此外,雖然高校學生已經進入大學階段,但是他們還未踏入社會,對社會的認知與理解也相對較少,很難深刻感受思想政治理論中蘊含的哲理,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學理念就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指出了一條發展道路。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工具主義之教育》中明確提出: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是死書本;千萬不要空談教育,千萬不要空談生活[4]。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作為高校育人課程的重要體系,必須要結合學生的日常實踐,將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進行聯系,讓學生在學習中感知生活,在生活中深化知識。教師在授課中應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引導學生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完成項目,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各項能力。學生創作的情景短劇、劇本、視頻、繪畫作品、詩歌作品等以多樣的藝術形式鮮活地展示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使他們的愛國情、強國志轉化為報國行。同時,藍墨云班教學平臺的應用也豐富了思政課藝術化教學的實踐途徑和載體,實現了思政與藝術的融合、思政與技術的融合。與此同時,在對學生開展法制教育時,教師還應將當前社會中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素材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當前,互聯網以及信息化飛速發展,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隨時進行信息閱讀及傳播,網絡在給學生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一定隱患,易使學生在不自覺的情況下觸犯法律條例。此時,教師便可以將微信群中的“散布H7N9致死謠言,閩侯一男子被拘10日”“抖音海外版被控侵犯兒童隱私,遭FTC開570萬美元罰單”等生活化的思政素材融入教學,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規范自己使用互聯網的行為。教師在切實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的同時,還應讓學生學會以身邊事來感知及實踐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讓理論化的內容不再陌生。
優化思政教學評價體系,體現學生個性
科學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學評價體系,不僅是評估學生思想政治學習情況的重要準則,還是展現高校辦學水平以及教學管理工作實效性的平臺。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中,想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目標,就應該注重教學管理階層工作的科學性,這不僅僅是針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一門學科,高校教育工作的其他學科也應不斷進行教學管理的科學創新。在具體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要結合不同學科的實際情況,創設區別化的教育管理和教學評價體系。在設計教學評價體系時,教師要注意融入學科特點以及學校教學特色,以便能真正實現精細化教學管理的要求,體現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先進性。
高校學生來自五湖四海,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顯著,由于生活環境、學習環境的差異,導致學生對于教學知識的認知程度與理解程度存在不同。此外,個性化教學已經成為當前素質教育工作的重點,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要同化學生的思想,而是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讓學生在正確的思想軌道、生活軌道上展現自己的風采與個性,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所以,在設計高校思想政治教學評價體系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效結合學生的不同特點、不同層次,開展區別化的教學評價,要積極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對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師可通過大數據信息挖掘技術,將學習成績、家庭生活情況、生長背景相同的學生劃分為一個層次,再針對每個層次學生的特點進行區別化教學,開展針對性的教學評價。例如,針對“獨生子女”層次的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應結合獨生子女的實際特點,將集體精神、家國情結等思政內容作為重點。在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重點知識的考核,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進步。同時,教師還要不斷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學評價體系,根據學生的變化隨時調整方案,以展現高校教育工作的獨特性,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結 語
總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的意義重大,將正確的政治思想、法律觀念、理想信念、道德標準等融于教學,切實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實際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教師應該正確認識到自身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將教學工作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銜接,積極融入藝術化、個性化、生活化的思想政治素材,以展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的高效性。
參考文獻:
[1]趙嬋娟:《關于高校思政課開展體驗式教學的幾點思考》,《吉林化工學院學報》 2017年第10期,第99-103頁。
[2]鄭銘:《課程思政理念下思想政治教育與藝術教育融合的幾點思考》,《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7期,第148-150、156頁。
[3]吳云:《地方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幾點思考》,《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年第4期,第110-112頁。
[4]邰哈斯其木格:《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效果的幾點思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年第31卷第3期,第95-98頁。
作者單位:西安培華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