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STEM師資瓶頸還要邁過哪些坎?
作者:馮麗穎
發布時間:2019-11-13 10:24:47 來源:教師報
STEM教育作為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方式,近年來,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而建設高效的校本STEM教師團隊卻是STEM教育實施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10月18日—21日,以“融合的力量——STEM與學科教學”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STEM教育發展大會在西安舉行,大會專設了教師培養主旨論壇。結合論壇分享和現場采訪,記者梳理了STEM教師遇到的瓶頸和突破的經驗。
多渠道破解教師能力難題
相比傳統課程的教學,STEM教師要具備課程開發能力、跨學科教學能力或協作教學能力、資源建設能力、信息技術能力等,綜合素養要求很高。如今,國內還沒有高校開設STEM教育專業,專業的STEM教師嚴重短缺,各地各校自行探索培養STEM教師。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副主任張豐介紹,浙江借力和美國印地安納州教育合作實施的教育國際化交流項目,提升浙江STEM教師的水平。浙江已連續四年,在暑假第一周、第二周,美國老師走進浙江的課堂,面對浙江學生開展STEM教學。浙江老師深入課堂,體會美國老師的課堂組織和教學實施的經驗。在具體實施中,不斷優化項目,比如,2018年浙江部分老師進課堂觀察研修、錄像,而后推廣研修。2019年,增加了浙江老師上課給美國老師看的環節,然后進行研修。再比如,2018年美國一位老師包班指導項目學習,2019年則是5位美國老師協同指導一個項目學習,對于分科的中國教師更有借鑒價值。
陜師大附小副校長何軍華說,師大附小組織了普適·高階STEM教師培養體系。學校當前已組建了普適化STEM教師團隊,團隊是由理科類教師為骨干教師、人文藝術類教師為參與成員、體育音樂教師為候補成員、某領域專家為機動人員。項目參與老師根據項目需求來定。該校著力通過校本研修活動和建立校本研修保障機制提升STEM教師能力。校本研修活動,一方面建立高中低段學習型小組,實現合作互研;另一方面通過開展“問題鏈”教研、“工匠式”教研、“開發者”教研、“水滴式”反思、“專家團”引領來專項解決問題、提升技術應用水平、提高課程開發等能力。校本研修保障機制分為人員、時空、經費和激勵四個方面。課時的合理安排、課題帶動、榮譽獎勵等機制激發了教師參與探索STEM教育的熱情。他們還將STEM教育跨學科理念引入到數學等學科教學中。
西安高新國際學校和西安航天城第一小學通過校內互培、外出培訓、邀請專家進校培訓、參觀調研高校、和社會機構合作等方式,組建起了一支專業的STEM骨干教師團隊。
北京大學數字化學習研究中心核心成員高瑜珊建議,教師可在一些國內外MOOC平臺在線學習STEM課程。
打通STEM教師發展通道
“培養上沒有形成體系,能力評價標準操作難,發展通道缺乏政策支持、沒有出口。”這是STEM教師的普遍之“痛”。
陜西專門研究制定了《陜西省中小學STEM教師教學能手選拔與管理辦法》《STEM教師的篩選與認定辦法》《STEM教師的進階機制》以及相關培訓辦法等。已將STEM種子教師培訓納入“省培計劃”,正在完善和修訂陜西STEM種子教師進階式培養體系。未來,陜西或將把STEM教師培養納入教師培養的特色品牌項目“三級三類”骨干體系當中。“若STEM教師培養真能納入到‘三級三類’骨干體系培訓,那就好得不得了。”西安航天城第一小學校長張軍紅表示。
STEM教師評價是STEM教師培養中短板中的短板。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素表示,傳統教師評價,主要看課上得是否有效,而STEM教育對教師角色發生轉變,即教師是一個引導者,去策劃或者設計一個項目,過程當中指導、協助學生或者和學生共同完成一個工作,之后教師對學習成果進行分析,及時反饋,所以對于STEM教師的評價,不是看教師教了多少內容,而是看教師在這個過程是否激發出學生興趣,是否有效地組織教學,是否指導學生在整個團隊活動中更能創造性解決問題。對STEM教師評價,2018年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發布了本土化的“STEM教師能力等級標準(試行)”,包括STEM教育價值理解、STEM教育資源整合能力、STEM教育課程創設能力、STEM教育教學能力等幾個評價維度。中國教科院去年還發布了中國STEM教師能力等級測評系統,該系統以教師專業發展理論、教育評價理論、STEM教育理論及實踐研究為依據,分為指標體系、測評框架、測評工具三大模塊,通過診斷測試、視頻評價、現場評價等不同環節,力求全面客觀地反映STEM教師的能力水平,為促進教師改進教學實踐,發展專業能力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但是基層學校反映,指標相當多,學校操作起來存在困難,目前多以獲獎來評價。STEM教師能力等級評價標準還待優化。
從源頭上解決師資荒
“在STEM教育課堂教學階段,一方面需要專門教師具備跨學科學習的指導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各學科教師進行‘合作教學’,同一課堂多名老師協同教學,共同呈現學習項目所需要學科知識的整體面貌,幫助學生生成系統性認知。這就要求教師的培訓培養不能局限于單一學科,要讓教師具備指導綜合學習的能力,就要進行綜合素養的提升。”陜西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處長王彬武認為,“從我國的教師培養模式來看,目前大學還沒有培養STEM教師的專業設置,特別是技術和工程的內容,對中小學教師更是無從談起。中小學教師在STEM教學中天然地具有知識和能力的缺陷。”王彬武還表示,中小學生跨學科學習不能局限于STEM教育。要從STEM教育的理念出發,開設跨學科的課程,實施綜合性學習,這就需要師范生的培養上做出改變。
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師發展中心主任王長遠談到,陜西已與師范類高校達成聯合培養的意向,計劃開展師范專業畢業生STEM教育專項培訓培養,建立起STEM師資補充綠色通道。
“西安市依托市STEAM教育協同創新中心,組織了中小幼相關領導的STEM教育培訓,引起校園長對STEM教育的重視和對STEM教師的培養。”西安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解慧明說。
西安高新國際學校是民辦學校,有權自主招聘教師。該校副校長劉鶴蕊說,學校在招聘教師時有意識地招聘了食品工程、人文科學、木工、飛行器設計、工程、計算機科學等專業背景的本碩學歷的STEM教育需要的人才。
張軍紅說,得益于曲江新區試點校長負責制的體制,航天城一小雖為公辦學校,但有權自主招聘教師,已和西安某大學聯系,開展了STEM教師訂單式的培養。重慶一老師表示,STEM教育頂層設計如果和課堂對接起來,即進入課表,一切就都好解決了。
而寶雞實驗小學校長李曉萍則認為,進入課表只能說課時有保證,但是課時的保證并不能帶來課程質量的提升。作為一所公辦學校,他們目前遇到困難是:缺乏專業對口的教師、缺乏專業有序的培訓、教師課程開發能力和運用能力不夠、缺乏資金的支持。所以他們特別贊同浙江的做法,有梯度、有階段、有步驟,接地氣,具有真正的實效性。鑒于現階段師資力量和教師課程意識不夠,寶雞實小沒有大面積鋪開STEM教育,而是先以社團形式探索,讓有興趣的孩子介入,讓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去開發課程。“如果有相對成熟的課程,然后我們再到其他班級去開設、完善,這可能比較適合我們這些公辦學校。”李曉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