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獲悉,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辦好深度貧困地區職業教育助力脫貧攻堅的指導意見》,提出更好發揮職業教育在攻克深度貧困地區堡壘中的突擊作用。

《指導意見》明確,到2020年,確保深度貧困地區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有職業教育需求的學生能夠接受中、高等職業教育,更多的建檔立卡戶中的勞動力能夠接受職業技能培訓,實現穩定就業,帶動貧困家庭脫貧,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的能力顯著增強。

《指導意見》要求,充分發揮職業教育促進義務教育控輟保學的積極作用,深度貧困地區要結合區域內教育和經濟發展實際,在實施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的同時,鼓勵普通初中通過開設職業教育課程、職業教育班等方式,幫助部分學業困難學生完成義務教育。

《指導意見》明確,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每個地(市、州、盟)原則上至少建設好一所中等職業學校。對于未設中等職業學校的貧困縣,將逐一摸排地域分布、人口現狀、高中階段教育發展及異地就讀情況,通過新建中等職業學校、就近異地就讀、普教開設職教班、東西協作招生等多種措施,滿足適齡人口和勞動力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的需求。

根據《指導意見》,高等職業教育擴招將向貧困地區傾斜,深度貧困地區高等職業教育擴招應重點布局在區域經濟建設急需、社會民生領域緊缺、就業率高的專業和優質學校。完善高等職業院校分類考試招生辦法,鼓勵更多應往屆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報考。在學前教育、護理、健康服務等領域,擴大對初中畢業生實行中高職貫通培養的招生規模。

為確保工作成效,《指導意見》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明確指出中央相關轉移支付資金繼續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相關省份要加強省級經費統籌,經費安排向深度貧困地區教育脫貧任務較重的地區傾斜。


責任編輯:陳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