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0日,商洛學院121名2020屆師范類專業畢業生離開校園,踏上遠赴新疆伊犁的火車,前往伊犁州伊寧市、察布查爾縣、特克斯縣32所中小幼學校,開啟2019年秋季學期赴疆支教實習之旅。這已是學校派出的第5批赴疆支教實習大學生團隊了。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全力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全覆蓋的戰略背景下,新疆各地區各級各類學校對通用語言師資的需求急劇增加。商洛學院抓住這個機遇,從2017年開始主動出擊、積極聯系,為學生搭建支教實習的實踐教學平臺,學校黨政領導先后帶隊前往新疆,考察調研基礎教育發展現狀及人才需求,與疆內多個地區簽訂了教育實習、頂崗實習、支教實習和就業實習合作協議。3年來,商洛學院派出5個批次共計541名學生赴新疆支教實習,遍及伊犁州、和田地區、十四師昆玉市等天山南北30余個縣市的100多所學校。參與支教實習的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發光發熱,為提升邊疆基礎教育質量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取得了支援邊疆、鑄魂育人的良好成效。

在支教實習的實踐中,大學生們錘煉意志品質堅定理想信念

商洛學院學子懷著獻身教育的理想信念,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為新疆的教育事業發展和民族團結進步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他們牢記“四有”好教師的要求,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學生們在實踐中認識社會、了解國情、升華思想,以扎實的作風、過硬的本領贏得了實習單位師生和當地民眾廣泛的認可和贊譽,實習學生的價值觀在支教過程中也得到了升華,100余名學生被當地教育部門授予“優秀實習支教大學生”榮譽稱號,學校多次獲贈“志愿獻愛心,真情暖邊疆”的錦旗。通過支教實習加強了教師養成教育、師德師風教育,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又促進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實習學生珍惜機會、勇于實踐,在實踐中成長,在支教中成才,不斷提高從教技能和業務水平,有效促進個人專業發展,磨煉了頑強的意志品質,把自己錘煉成品學兼優、德才兼備的有用之才,用實際行動展示著商院學子的青春風采。學生們踴躍向校報投稿,向學校匯報他們收獲的喜悅和成長的經歷,感嘆不到新疆不知祖國之大、不到新疆不知祖國之美。2018屆英語專業學生陳浩,在鞏留縣第二小學實習一學期后,在校報專欄中發表文章,發出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心聲,實習結束后,陳浩義無反顧地與實習學校簽訂了就業協議;2019屆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生鹿光榮,在新源縣阿熱勒托別鎮中學實習一學期后,動情地寫道:“支援邊疆建設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更要勇于拼搏、承擔重任,我不后悔來過,這次支教新疆將會在我人生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支教實習的實踐中,大學生們和當地群眾互聯互通,增進人文交流促進民族團結

民族團結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基石,商洛學院500多名學生赴新疆伊犁州、和田等地區實習支教,積極響應“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戰略”,支援邊疆基礎教育事業,時刻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堅定不移維護民族團結,努力成為增強民族交流、增進民族感情的使者和秦嶺與天山的永恒聯結者,增進了不同區域文化交流,有力促進民族大團結,推動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支教實習學生工作之余深入當地基層,密切聯系群眾,和當地人民“心連心”,尊重當地民族習慣,學習民族文化,深入觀察和體驗,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慣,為實現民族團結、繁榮、進步、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同時也得到了實習學校師生的關懷,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伊犁州教育部門人事機構負責人,對每期實習生關懷備至、照顧有加,被大學生們親切地稱為“郭媽媽”。2019年春季學期,在察布查爾縣支教實習的一名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于4月30日突發疾病入住伊寧市人民醫院,“郭媽媽”得知消息后,第一時間到達醫院聯系醫生、詢問病情。病情確診后,院方立即安排了手術,她電話征得學生家長同意后,在手術通知單上簽了字,從當天下午到5月1日清晨徹夜未眠,并從學生進入手術室到手術結束一直守候在手術室門口。自學生入院到學生家長從西安趕到伊寧之前,她一直扮演著“臨時家長”的角色,并在學生住院康復期間,多次到醫院探視看望、詢問病情。學生康復出院后,和其父親共同贈言“郭媽媽”:“秦疆六千里,一顆慈憫心。鼓動清風散愁云,落入泥土情生根,寥廓天地萬丈春。”以示由衷的感謝。

在支教實習的實踐中,大學生增長智慧才干扎根新疆建功立業

商洛學院學子赴新疆支教實習、就業已經成為學校強化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的一項重要工作、特色工作,依托頂崗實習,推進學生實習就業一體化,提升師范類專業學生職業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同時提升了師范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助力師范類畢業生在疆高質量就業。近3年,支教實習學生在疆就業385人,部分學生已逐漸站穩講臺,成為學校的骨干教師。許多支教實習學生認為,通過赴新疆支教實習使他們對新疆民風民俗、經濟社會發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師職業勝任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對職業選擇和就業方向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產生了留在新疆、奉獻新疆、建設新疆的強烈意愿。現就職于新源縣塔勒德中學的商洛學院心理學專業2018屆畢業生左濤,在工作近一年后,以自己扎實完備的專業知識和吃苦耐勞的工作精神獲得了大家的普遍認可,被推選為該校年級組長。

以大學生支教實習為重要抓手,強化實踐育人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學校堅持應用型辦學定位,堅持行業產業需求導向,積極探索實踐育人新模式,拓展實踐教學新平臺,豐富實踐育人內涵,深化校地合作協同育人,走獨具特色的實踐育人之路。學校在加快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發展的過程中,高度重視師范類學生校外實踐教學活動,依托教育頂崗支教實習,積極構建“雙四六(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總學分比例為4∶6,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總學時比例為4∶6)”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從實際操作層面加大實踐教學力度。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學校以《“雙四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為題申報2017年陜西省政府部門教學成果獎,高票獲評一等獎,已被省內外多所學校學習借鑒。學校堅持以赴新疆支教實習為依托和平臺,引導師范類學生深入學校、走入班級、了解社會、鍛煉能力,錘煉品德意志,強化師德修養,結合自身專業開展教學研究,提高學生學業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為學生創新創業就業能力培養以及師范專業認證打下良好基礎,彰顯學校師范類專業良好基礎和辦學優勢。

商洛學院首開陜西高校與新疆各地市教育部門合作的先河,學生開闊了眼界、增長了才干、升華了思想,學校達到了開拓辦學空間、豐富辦學內涵、履行社會職責的“雙贏”成效,把赴疆支教實習做成了生動活潑的“思政大講堂”,得到陜西省教育部門和新疆伊犁州教育部門的高度認可,在陜西省內高校中對商洛學院支教實習工作的做法進行了宣傳和推廣。西北師范院校聯盟諸多高校也開始廣泛學習和借鑒,紛紛開始在新疆各地市學校建立實習就業基地,開展頂崗、支教實習工作。商洛學院的做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全國教育大會強調,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工作目標是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教育肩負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高等教育更肩負著培養人民教師的責任,高等教育發展面臨新的形勢和要求,新疆基礎教育正處于改革和發展關鍵期,需要平臺培養或引進優秀人才。商洛學院以支教實習、支援邊疆建設為重要抓手,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徹于人才培養全過程,落實于實踐育人各環節,在支教實踐中提升了立德樹人成效,豐富了學校實踐育人內涵,支援邊疆基礎教育事業發展,促進了人文交流和民族團結,有效提升了師范類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作為陜西省“一流學院”建設高校,商洛學院將勇擔培養應用型人才、建設教育強省重任,主動適應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始終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人才培養的中心環節,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聚焦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和質量,為陜西高等教育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系商洛學院黨委書記)

責任編輯:陳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