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上午,秋雨綿綿。在西安曲江會展中心A館,前來參觀陜西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成就展的觀眾絡繹不絕。

“‘矛盾論’要求我們日常看問題的時候,既要全面地看,又要抓住問題的主要方面客觀地分析,比如新中國70年的發展,雖然走過一些彎路,但是我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成就展現場的一間“窯洞教室”里,西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賀苗正在給30名大一學生上課。這節以“從主要矛盾看新中國70年”為主題的教學吸引了很多“蹭課”的觀眾,大家聚精會神地聽這位首屆陜西思政課教學標兵講課。

10月8日至16日,共有來自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13場教學活動在展覽現場的“思政課堂”進行,吸引了上萬觀眾駐足聆聽。走出教室、離開校園,讓理論課教學融入社會實踐,這是陜西高校思政課教學方式守正創新的一個縮影。

從建立三級領導聽課制度抓實責任體系,到開展教師“大練兵”活動抓牢隊伍建設,再到實施“四好”創優行動用新思想鑄魂育人,近年來,陜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持續加強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建設,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級領導聽課:倒逼高校改革思政課教學

2017年6月22日下午,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史館,時任黨委書記、校長鄭曉靜為2013級網絡空間安全實驗班的學生上了一堂思政課。帶領學生對校史進行簡單的回顧后,鄭曉靜結合西電科大的發展歷史和網絡信息安全學科的特點,寄語即將畢業的學生要敢為人先,“國家需要,我們有能力,就要沖上去為國分憂,這就是西電的家國情懷。”此外,鄭曉靜還深入課堂聽課,與師生交流思政課和專業課。

在陜西,進教室講課、推門聽課的不止鄭曉靜一位高校領導。2017年5月起,陜西開展委廳、校、院(系)三級領導聽思政課制度,省委教育工委(原省委高教工委)書記董小龍等先后到包片高校隨堂聽課,進行面對面點評;同時,委廳要求各高校領導要聯系一個思政課教研室或一名思政課教師,每學期聽課次數不少于兩次。

推門聽課倒逼高校教學改革,激活了思政課堂。為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西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作為改革試點,而把課堂搬到展覽館、企業、社區、農村,讓書本上的理論活起來,讓學生把思想學到心里,則是這門改革試點課的重要環節。今年國慶節收假后,該校教師馬軍帶領學生到西安規劃館開展本學期第一堂外出訪學課。西安的歷史變遷是一部濃縮的中華歷史,之所以選擇在西安規劃館授課,馬軍坦言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上講授的唯物史觀相關原理。此前,馬軍在課堂上講授了歷史觀的基本問題,引發了學生的思考:歷史發展的動力到底是什么、個人在歷史發展中有何作為等問題。為了將授課引向深入,返回課堂后,馬軍還進一步講授了唯物史觀相關原理,用理論回應現實,并組織學生結合訪學情況,開展“與時代同行”的主題演講與研討。經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再加上主題討論,學生們明白了只有將小我與大我、個人與社會、個人發展與民族復興相統一,與新時代同頻共振,才能在歷史發展的滾滾潮流中有所作為。

思政“大練兵”:讓每位教師都“種好責任田”

在聽課過程中,思政課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數量相對不足、理論功底不扎實等問題凸顯。為此,2018年4月,陜西啟動了全省高校思政課教師“大練兵”主題活動,萬名思政課教師和專業課教師積極參與,掀起了主題活動的熱潮。經過100多天的有序開展,7月13日,首屆陜西高校思政課教師“大練兵”成果展示活動在西北大學舉行,114名教師分別被授予高校思政課和課程思政教學標兵、能手、骨干榮譽稱號。

賀苗就是受表彰的24名思政課教學標兵之一。作為參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改革試點的教師之一,賀苗積極“修煉內功”,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她根據原理內容設計開發系列課堂小實驗,并且及時結合社會熱點,真理標準部分按照不同垃圾分類標準進行小競賽、政治經濟學部分的勞動生產率生產線實驗、實踐論部分的看似理所應當卻出乎意料的物理小實驗……這些都讓學生從團隊協作中相互啟發深刻理解原理,非常有效地解決了互動問題,更改變了學生對傳統人文學科教學的刻板印象,思政課既鮮活又生動。

在商洛學院,工科博士曹寶月總是把專業課講得“思政味兒”十足——去年,她榮獲了陜西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標兵。在曹寶月看來,科學思維啟發是“課程思政”的著力關鍵。“新形勢下,教師要更加注重學生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科學思維的培養,這正是‘課程思政’獨特的價值所在。”她介紹說,“在講無機化學課過程中,我注重化學概念、原理提出及內涵,加強科研前沿的滲透;同時啟發學生將化學理論、科研前沿和實際應用相結合。”此外,她認為,專業倫理滲透是“課程思政”的價值依托。“專業知識雖然揭示的是‘自然之理’,然而利用科學究竟是來開啟天堂之門還是鑿通地獄之路關鍵在于掌握科學技術的人是否具有正確的專業倫理,這正是專業課教師進行‘課程思政’的重要著力點。”去年參加“大練兵”時,她講的是《純堿的工業制備與綠色化學》,以侯德榜先生一生為榜樣,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鼓舞學生努力學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而努力;用侯氏制堿法中的“綠色化學”思想,向學生滲透發展綠色化學的理念,進而使學生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積極挖掘轉化專業課育人資源,讓每位教師都‘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積極推動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全力打造陜西高校大思政育人體系。”陜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說。

“四好”思政課創優行動:用新思想鑄魂育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為此,陜西立足課堂教學,聚焦精品思政課建設,截至目前共打造出114堂精品思政課和30堂全國教育大會主題思政課,建成400門“小紅專”網絡思政微課堂和“老夏說課”“思想者之家”“一畫一課”等一批網絡思政示范課。

為改變思政課內容嚴肅、教學模式單一的現狀,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研磨出了“一體兩翼”教學模式。“一體”指課堂理論教學,注重把控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課前,通過理論點睛,提出問題,使學生課前有思考;課中,通過教師“導向、導學、導思、導練”,使學生思想上有啟發、心靈上有觸動;課后,通過推薦閱讀、復習思考、社會實踐,指導學生學以致用,行動上有體現。“兩翼”指課內實踐教學和課外實踐教學。課內實踐教學通過“時事述評、好書分享、影視推介”實現培養目標;課外實踐教學通過走進紅色教育基地、紀念(博物)館、社區或鄉村等形式,實現學生西航精神、航空精神、時代精神、民族精神和奉獻精神等“五種精神”培養。而在西安石油大學的課堂上,教師會使用“微助教”“雨課堂”等輔助教學工具,通過顯性和隱性相結合、線上和線下相結合、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

今年5月,陜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深化思政課建設,實施陜西學校辦好、馬院(思政部、教研室)管好、教師教好、學生學好的“四好”思政課創優行動,著力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我們要建成一批精品課堂,鍛造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出臺思政課、課程思政等質量標準,全力做好思政課質量建設,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說。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