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陜西省委省政府下發的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指出,探索實施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在文件下發的前后,榆林市榆陽區、渭南市、延安市等地探索推行。

作為一項促進校長專業成長的舉措,推行地區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有哪些經驗,又遇到哪些瓶頸,校長群體反響如何?對此記者做了一些調研。

榆林市榆陽區、渭南市校長職級制各有特色

在實施意見出臺前,榆林市榆陽區、渭南市兩地都已探索實施職級制。2014年,榆陽區試點推行校長職級制,截至目前,在城區校長崗位出現空缺的14所中小學實行了校長職級制。2015年,渭南市開始推行校長職級制。兩地都制定了校長選聘制、職級結構、聘期目標責任制以及考核辦法。校長不再是終身制,由教育部門歸口管理,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對校長,從學校發展、教師隊伍建設等進行全面綜合考核,考核結果作為校長晉檔晉級的依據,激發校長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作為與校長職級改革配套的政策,榆陽區下撥與職級制學校校長職級工資等額經費,用于校長獎勵其他校級領導的專項經費,副校長和學校中層領導由校長聘任并報送教育局備案。

所不同的是,在校長的準入上,榆陽區建立了校長后備人才庫,新任校長必須從校長后備人才庫里公開競聘。渭南市新任中小學校長,必須從具備相應校長任職資格的人選中選聘。職級都設置為初級、中級、高級、特級校長,對高級和特級校長作出比例限制,不過在檔次上有所差別,如榆陽區定為四級六檔,渭南市是四級九檔。對校長職級制的實施范圍,榆陽區的范圍限定在城區校長崗位出現空缺的學校,即“老校老辦法,新校新辦法”。渭南市是對列入實施職級制的學校,依據標準已完成了全部校長的職級認定。在校長的退出上,渭南規定,高級以上校長可以交流到市、縣教育行政部門任職,具體根據相關規定按照干部管理權限辦理。對于學校和校長行政身份問題,采取對列入實施職級制的學校保留學校行政級別,取消校長行政級別,采用職級制,而榆陽區只對新校和新任校長取消行政級別,采用職級制。

校長職級制讓校長首先從認識上重視辦學質量。已經二次競聘上崗的榆陽區第九小學校長王瑩表示,“職級制校長三年一聘,不合格就得下臺,不優秀不能晉級晉檔,因此校長首先從認識上已發生很大轉變。校長還可推選聘任副校長和中層干部,這就使得校長把學校辦成期望的樣子的空間更大、動力更足。”“我很榮幸成為渭南兩位特級校長中的一位,職級榮譽代表一種狀態,我本來很努力,給了這個榮譽我會更努力。”渭南小學校長郗莉說。

校長職級制帶來辦學活力。“剛關注校長職級制的時候,只是有點感覺,通過這幾年來看,榆陽區校長職級制的改革是成功的,競聘上來的校長,又有水平又愛崗敬業,能出成績,薄弱學校突然就活潑了,整體改變很大,還帶動學校所在區域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氛圍。”教育部中小學名校長領航工程“高楊杰校長工作室”成員、榆林第七中學校長屈彩琴說。

校地企盼高位設計校長職級制

實施意見中指出,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實施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校長選聘、職級管理、考核評價和交流任職制度,全面提高中小學校長隊伍專業化水平。建設形成“職務的校長管理新機制,推進中小學校長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建設。如實施意見一樣,在陜西涉及校長職級制的文件中,都作出宏觀規劃,但沒有詳細的實施辦法。因此,市縣期待從省級層面出臺具體的實施辦法。比如陜西某縣在研究制定校長職級制辦法時存在不好把握實施的“度”的困惑。另外一個縣則借鑒職級工資只從校長績效方面出臺了新的辦法。

在采訪中,很多基層校長們表示,校長職級制的改革是一項復雜工程,不能單就職級制搞職級制,單搞職級制無法破解教育領域存在的深層次問題,應以校長職級制單項改革切入,作出教育綜合改革的統籌設計、系統調整,構建一系列與校長職級制相配套的制度來推動校長職級制良性發展,從而讓更多的校長真正意義上向職業化、專業化發展,成長為教育家!

在校長的準入上,校長們希望制定好的制度,真正遴選出有思想想干事干成事的優秀人才,準入由專家團決定,而非行政部門。比如榆陽區在報名參聘、資格審查、綜合考核、競職演說等環節中,競職演說這一環節由原來提前公布演講題目調整為現場臨時抽取演講題目,對競聘者更加公平公正。競聘現場考核時,每次邀請陜西省內不同的知名教育專家參與,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市域內人為因素的干擾。

對校長級別的評定,校長們期待政府做好頂層設計。對校長評定,存在行政級別、職級級別以及教師級別三套評價體系,三套評價體系會出現矛盾,解決需要智慧和魄力。還有由于生源、教師隊伍、規模等存在差異,職級級別的考核標準要

是,與級別評價標準對應的還應有相對應的專業發展支持體系。

對關鍵的考核,需要確保評價人員的專業性和權威性,探索出“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校長評價體系,引導校長走上專業發展之路。

在提升校長辦學的積極性和辦學效果上,一應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有校長表示,目前在人事等不能實現自主的情況下,最起碼要給校長一個對教師和管理團隊考核的權利。二是實施教師競聘上崗。比如渭南蒲城,試點自主招聘、設崗晉聘、定額退出等教師聘用措施,教師干事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便于校長的辦學思想更好地落地。三是完善學校內部治理機制,把校長的智慧和理念更客觀地呈現在學校發展的軌道上,形成一個規范的發展路徑。四是減少行政對學校辦學的干擾。

對校長在一所學校任期的規定上,一定要嚴謹。一方面,校長任期不合適的話,就會導致有的校長急功近利,違背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做事;另一方面由于校長辦學思想和辦學思路不一樣,任期不合適將影響學校持續性的發展。

對職級工資,首先一定要落實。其次,對校長職級工資形成獨立的評價標準,不要與基本工資、績效工資掛鉤。當前,校長的職級工資和基本工資、績效工資掛鉤,而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又與職稱掛鉤,這就可能會造成校長與教師爭職稱名額的情況,尤其職稱越高競爭越激烈。再次,在職級工資引發校長同領導班子、教師待遇差距拉大可能影響其積極性的

應的配套。雖有一些校長高風亮節,把自己的職級工資拿出來獎勵教師,但并不是長遠之計。榆陽區對已經考核合格的職級制學校,區財政按每年下撥與職級制學校校長職級工資等額經費,用于校長考核獎勵其他校級領導的專項經費,來調動領導班子成員的積極性,但是榆陽區出現了職級制校長收入大大高于組織任命校長的收入的情況,產生了同崗不同酬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組織任命校長的工作積極性。該區教育局有關同志表示,要改變這種現狀,只能是組織任命校長主動辭去校長職務,報名參加職級制校長的公開競聘。

在校長的退出上,要有細則,給校長明確的方向。

校長職級制從國家層面來看,在1999年首次正式出現在國家政策文獻中,此后“校長職級制”屢次被提上國家層面的綱領文件。從全國各地實踐來看,上海最早,隨后北京城西區、廣東深圳、山東濰坊、四川成都等地開始。《區域教育治理》今年刊發的一篇文章“‘校長職級制’浪潮來襲,你準備好了嗎?”對全國校長職級制的區域探索作了研究對比,指出校長職級有些地區已見成效,有些地區“躍躍欲試”但停滯不前,總之校長職級制改革未能在全國展開,仍然沒有總結形成一套科學成熟的制度設計,究其原因,校長職級制是個復雜工程。

在基層校長們看來,校長職級制是個好事,雖然復雜,但不是沒有經驗可以借鑒,企盼從高位設計推動,把這個好事真的辦好!正所謂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