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信息化技術迅猛發展,各行各業在信息化的推動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教育領域為適應時代發展,也在不斷進行教學優化與調整。眾所周知,體育教學是高校教育領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的到來為高校體育教學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基于此,本文就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開展詳細探究,深入分析當前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突出優勢及其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實際應用,為高校體育教學進一步改革提供理論與實踐的參考。

[關鍵詞]信息化 體育教學 教學改革

引 言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體育教學被越來越多的高校接受并認可,廣泛應用于高校課程體系的構建,成為高校全面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重要內容[1]。通常情況下,高校體育教學包括運動與健康、心理學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的內容。高校在編排教學內容時,會對本校學生所具備的體育能力與興趣進行充分的調查,根據調查結果設計教學計劃。現階段,我國普通高等學校針對體育教學的綱領性指導意見明確指出,高校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應重視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改革的方向重點是在運動實踐的過程中強化理論知識。信息化背景下,體育教師應善于利用多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全面提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原有的體育教學方法簡單,內容過于陳舊

當前,在我國現有的體育教學中,相對于專業課及文化課,高校對體育教學仍缺乏一定的重視,在教學的編排上體育課的學時明顯少于其他課程[2]。一些體育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也沒有考慮學生身體以及心理上的特點,在教學方法的制定上缺乏一定的針對性,仍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忽略了學生自身對課程的實際需要。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對體育課程產生排斥心理,難以真正激發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

此外,雖然部分高校在體育課程的編排上著重安排了理論教學,但是在教材的制定層面卻沒有將教材與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匹配[3],比如,教材更新速度較快,而體育教學的理論內容卻始終保持不變。長此以往,教師不能及時地將最新的體育理論知識傳遞給學生,無法滿足學生對于體育教學的求知欲。

2.學生對體育教學的理論知識缺乏一定認知

眾所周知,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普遍是以運動為主、理論傳授為輔。高校開設體育教學的宗旨也是以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及運動能力為目標。當前,高校體育教學中有一個顯著的問題,即無論是體育教師還是學生對高校體育教學的理論學習認知都不夠充分。他們認為,高校開設體育課程等同于體育活動,對體育教學的理論知識產生排斥心理。相比有效提升高校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與體育意識而言,教師以及學生似乎更加重視身體素質的提高,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校體育教學的進步。

3.高校對體育課程的課時編排較少

根據相關教育研究者對高校各類課程學時安排的調查統計,我國絕大多數普通高校對體育教學的課時編排明顯不足,一星期只安排一到兩節課時,明顯沒有達到國家教育部門的要求,沒有積極響應國家新課程改革的號召。由于高校對于體育課程的課時編排較少,導致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只停留在淺顯層次,難以將體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而,嚴重影響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教育信息化為高校體育教學帶來的優勢

1.提升了學生的體育教學理論知識存儲量

在信息化時代,知識傳播的途徑結合了信息化的顯著優勢,為高校教學帶來了豐富的資源及時效性[3]。例如,教師在傳統教學形式中引入信息化方式,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將文字、圖片、視頻以及音頻等文件融于體育教學過程,賦予教學形式更多的數字化特點。該做法能有效提升學生對體育教學理論知識的存儲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體育教學理論知識受眾面的廣度,為高校學生傳遞更多的理論教學資源,從而提高了高校體育教學的質量。

2.加快了體育教學改革的速度

信息化時代,社會發展的一大特點就是資源傳播速度持續加快,且不受時間以及空間的局限。我國信息化迅速發展的優勢為高校體育教學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使其突破了傳統教學形式與內容的局限性。在網絡系統的完善引導下,高校體育教學在教學內容與形式上積極進行優化與調整。借助互聯網的優勢,教師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都能快速傳播體育教學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時效性與便捷性。

3.為師生的交流提供便利

信息化時代下,互聯網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4]。信息資源的交流主要借助計算機、多媒體以及第三方智能平臺等形式得以實現。微信、QQ等網絡社交軟件已經成為高校教學過程中師生課下進行交流與互動的主要平臺。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在實現教育資源有機共享的同時,應更加注重教學過程中的交互性,為師生交流提供各種便利。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推動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措施

1.多渠道引入先進的教學模式

當代的大學生是隨著新時代成長起來的,在多樣化的網絡信息帶動下,他們對各類網絡信息及新科技倍感親切[5]。隨著社會信息技術智能化發展,高校體育教學的模式與內容也應與信息化融合,如此,才能贏得高校學生與教師的普遍認可與支持。高校體育教學的信息化模式,要既能有效體現體育教學的顯著特色,又能充分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效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的重點與難點,實現傳統體育教學資源的有效拓展。

2.充分借助各類多媒體的優勢

(1)新媒體平臺

新媒體平臺是一種新型的信息化傳播途徑,是指信息發布者利用數字信息與網絡平臺的優勢,通過智能化終端設備向受眾群體提供信息及相關服務。因此,新媒體平臺在傳播過程中享有實時并大量傳播資源的特征,該優勢能為我國高校體育教學帶來全新的輔助。借助于新媒體平臺,理論知識再也不會像傳統教學模式那樣落后地呈現給學生,而可以用視頻、文字以及圖片等多種形式展現,拓寬了體育教學資源的廣度與深度。

(2)智能化設備

智能化設備具有便捷交互、應用軟件豐富等特點,其中以智能手機為代表。智能手機的普及為當代學生進行學習資源查閱以及娛樂交友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眾所周知,我國當代大學生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他們借助智能化設備,不僅能進行學習交流,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對高校體育教學的興趣,這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進程的良好發展具有一定推動作用。

結 語

當前,教育信息化的飛速發展為高校體育教學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影響了體育教學改革在內容與形式上的轉變。不僅增加了學生的體育教學理論知識,還加快了體育教學改革的速度,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復合型人才。因此,高校體育教師要善于把握住信息化發展的特點,將其優勢用于具體教學中,這是實現我國高校體育教學迅猛發展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喬勇:《淺談高校體育教學工作與大數據分析相結合的創新發展》,《體育時空》2018年第22期,第87-89頁。

[2]蔡曉菲、謝永力:《“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高校體育信息化教學改革》,《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38卷第3期,第119-121頁。

[3]李宏:《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甘肅高師學報》2017年第22卷第12期,第76-77頁。

[4]劉從梅、李影:《“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資源建設存在的困境及對策探討》,《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7年第4期,第102-103頁。

[5]鄭立博:《信息化時代的大學體育教學改革措施》,《科技展望》2016年第26卷第13期,第332頁。

作者單位: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