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語料庫在高校英語專業翻譯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
作者:李澤瑛
發布時間:2019-10-28 15:25:3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傳統翻譯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通過字典進行詞匯查證,教師在教學時常常采用逐句翻譯的方式授課,導致課堂教學過于枯燥,學生在翻譯學習方面缺乏主動性,很難有效地提高翻譯教學質量。本文對翻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闡述了翻譯語料庫的優勢,對翻譯語料庫在高校英語翻譯教學中的應用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
[關鍵詞]翻譯語料庫 翻譯課程教學 應用策略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資助——基于自建學生翻譯作業庫的研究(項目編號:17JK1137)。
各種語言都有特定的語法結構,不同的詞匯適用的語境也各不相同,同一詞匯語境不同時語義差異很大。翻譯不是簡單的兩種語言之間詞與詞的對等,其過程復雜,譯者除了要了解原語句子的含義,還必須考慮目的語的詞匯、語法結構、文化等諸多要素。從高校目前翻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學生當前翻譯情況來看,借助翻譯語料庫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詞匯、句式、語法等語言知識,系統地了解翻譯理論。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水平進行分級練習和針對性的強化訓練,以促進自身語言能力的提升和翻譯能力的發展。
高校翻譯教學現狀
1.教學課時量少
大多數高校英語專業培養方案中規定翻譯課程為每周2學時,教學周數為16周至20周,一學年翻譯課程的總學時數為64學時至80學時。隨著教學的不斷改革,例如全國高校大學英語降學分、減學時的推進、2+2模式(2學時課堂教學+2學時課外自主學習)的實施,但少數學校只盲目跟風減課時,卻忽視學校自身沒有配套的網絡學習平臺,對學生自主學習監管不力,使教學改革無法達到預期目標。翻譯課程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
2.教材內容單一滯后
翻譯課程教材往往只涉及一本或幾本有限的翻譯類書籍,教師會對書籍進行綜合整理,選出較為適合學生的材料,但所選擇的材料卻往往不能與時俱進,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1]。教學中所用的案例、練習題較為單一,無法及時更新,與時代發展有脫節現象,很難滿足現代學生的學習需求。翻譯教材只側重于翻譯方法的訓練,側重句子層面的練習,缺乏真實語境,不利于學生對篇章結構的宏觀處理。
3.課堂教學模式陳舊
近年來全國各個高校都在倡導課程改革,其中包括教學法改革。部分教師將過程教學法、互動式課堂、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等引入翻譯教學。但是由于受傳統翻譯課堂教學模式、教學理念、總學時量、大綱等的影響,翻譯課程教學法改革效果并不明顯[1]。許多教師雖然已經使用了多媒體進行教學,但是課堂上教師仍然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被動學習,缺乏學習主動性。傳統翻譯課堂教學模式下,教與學、學與練、評與促不能同步,課堂上教師無法了解學生知識的內化情況,也不能給學生及時的評價和指導。
4.評價體系合理性不足
課程評價體系是研究人員關注的重點,如何設計出合理的評價體系,更好地提升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實現翻譯教學的目標要求,這一直困擾著教師和教學科研人員。盡管大部分高校已經摒棄了終結性評價模式,但是新采用的評估模式仍然有待實踐的檢驗。部分學校采用過程性評價模式,每學期學生課程評價分數為50%+50%或30%+70%的模式,即平時成績占50%或30%,期末成績占50%或70%。平時成績主要包括出勤、作業、課堂參與等,但是如何科學地量化各項成績又成了教師需要解決的一個難題。
5.教師的自由度不高
在翻譯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課程教學內容的自主權不大。部分高校由于英語招生數量大,每個年級由幾個班甚至是幾十個班組成,每班25人至40人不等。因此,同一門課程的教學往往會由幾位教師來共同承擔。教學大綱和期末試題就成為操控教師課堂教學的有力手段。無論是翻譯課程教學內容、進度還是章節數量等都要受課程大綱的約束,教師很難根據班級差異作出教學內容上的調整,只能按部就班完成某部教材的某些章節的講解和訓練,不能脫離書本。此外,由于試題中的內容往往有一部分來自教材,所以教師的自由度并不高,很難做到因材施教,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學生取得共同進步。
翻譯語料庫應用的優勢
翻譯語料庫有網絡平臺和資源的支持,語料豐富,緊跟時代變化,語境真實,可以對譯文作出即時量化評價,不受學時數量、上課時間、地點的約束,可以不斷強化學生對翻譯單位的分割能力,促進學生對原文本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對詞匯的掌握,使學生了解中英兩種語言的語序差異,有效提升學生語言能力和翻譯能力,提高翻譯教學質量。
1.翻譯語料豐富
翻譯語料庫中資源豐富,分類詳細,可以不斷增加和更新。翻譯語料庫中包括以翻譯考試為導向的語料,包括歷年四級、六級翻譯、專八翻譯、翻譯資格證考試的真題和模擬試題資料;包括對學生翻譯中出現的問題而設計的、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包括詞匯、語法、語序等練習;包括各類翻譯理論,如翻譯的標準、翻譯的策略、方法、西方現代翻譯理論等知識點介紹及理論練習;包括新聞、報紙、國家領導人講話、大型國際會議等政治、經濟、娛樂、體育、教育等分門別類的素材。翻譯語料庫中的語料較傳統的教材有很大的優勢,學生的選擇度高,可以根據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準確分級學習和不斷強化訓練,實現學習自主性的提高及自身翻譯能力的提升。
2.翻譯語料語境真實
翻譯語料庫翻譯材料內容豐富,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詞匯生態語境。教師可通過語料庫帶領學生進入文本語境,輸入搜索詞匯,并對相關詞匯在縱向與橫向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同時還可針對某個英語詞匯的語言生態進行分析,進而延伸至語法功能層面[2]。教師可引導學生掌握如何通過語料庫進行搜索,引導學生進入真實語境,對詞匯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對比分析,了解不同詞匯的搭配特點。語料庫中包含許多生動的案例,能夠帶領學生進入更加多元化和豐富多樣的教學環境,學生可結合自身的學習需求進行內容上的選擇、篇章比較、譯文分析與翻譯過程總結等,使用語料庫可以提升學生翻譯學習的主動性及探索能力。
3.翻譯語料庫功能強大
翻譯語料庫不僅僅可以存儲翻譯語料,搜索詞匯使用語境,它還可以對同一文本提供多種可供學生參考的譯文,方便學生進行對比研究,有利于學生發現自身的問題,并根據自身的問題與需求對翻譯語料庫中的練習內容加以篩選,做語料庫中有針對性的強化練習,提升學習效率。學生每次翻譯練習都可被錄入到翻譯語料庫中,教師可隨時進行查閱和提取,好的譯文可以作為翻譯講解的范例,典型問題可以重點研究,發現共性問題時以講解的形式對學生進行集體指導,發現個性問題時及時給出翻譯語料庫中的針對性練習,對其進行強化以糾正其錯誤,使學生翻譯能力得到整體的、有效的提高。
4.及時量化分析譯文
以往對學生譯文的評價主要是教師批閱,過程緩慢,對學生的錯誤頻率很難進行有效統計,教師往往是依靠印象對錯誤頻率高的內容進行講解。翻譯語料庫對解決這一問題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原因在于語料庫具備統計功能,能夠帶領學生對翻譯文本進行等值概率分析,進而了解目標詞匯的出現頻率[3]。數據庫對學生的語言進行及時評價,對錯誤現象如詞匯、語法、句式、語序等進行統計和存儲,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自身的語言優勢和問題,根據自身的個體差異對練習材料加以選擇,有利于學生翻譯能力的整體發展。
5.提升教與學的自由度
翻譯語料庫資源的運行不受時間、地點約束,學生可以反復進行練習、總結和歸納,并針對高頻錯誤在翻譯語料庫中查找分類練習,進行長期的、有針對性的干預性訓練。這一翻譯量化訓練模式適合個體差異,能夠提升學生翻譯的整體能力。翻譯語料庫資源不受教學大綱的限制,學生可根據自身喜好選擇課下翻譯練習,學生平時訓練的量化評價都會記錄在翻譯數據庫中,期末時教師可以將數據導出作為學生該門課程的平時成績。教師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對學生的平時訓練進行監管,定期對數據進行分析,根據語言現象的分布特點明確教學的重難點,及時發現學生在翻譯中的優點和高頻問題,對學生的翻譯訓練加以指導,重新修訂教學大綱,合理安排翻譯課程學習內容[4]。
6.有助于形成系統的翻譯知識
語料庫中豐富的資料信息能夠幫助學生系統了解和內化翻譯知識,幫助學生掌握翻譯技巧,形成翻譯單位的概念和良好的翻譯習慣,有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和文字處理技巧的提高,從而促進學生雙語轉換的能力。語料庫中的短語訓練有利于形成翻譯單位的概念,提升學生對句子的切分能力,雙語中對等的翻譯單位越大翻譯準確性越高。英漢兩種句式結構存在一定差異,但是無論是英譯漢還是漢譯英,在翻譯過程中都是有技巧的。此外,翻譯理論的合理設置也可提升學生的理論水平,使之從業余譯者逐漸成長為專業譯者。
翻譯語料庫應用模式的探討
翻譯語料庫應用于英語翻譯教學能使整個翻譯教學更加個性化。將語料庫應用于翻譯教學可以實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可根據個人的需求進行針對性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通過大量的翻譯素材提升學生的翻譯能力。
1.課程性質
當前在大部分高校的培養方案中翻譯課程是高年級核心課程,盡管是理論與實踐課程,但是實際安排課時較少,大部分以理論教學為主,紙質練習為輔。課時量有限,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翻譯教學活動的開展,可通過增加英語通識課的方式加以解決[5];也可以“2+2”的模式,即課堂學習2學時,課后翻譯語料庫自主學習2學時的模式來解決課時量不足的問題。
2.教學目的
翻譯語料庫構建的主要目的在于將翻譯語料庫應用于翻譯教學中,使之成為輔助教學的手段和學生自評的工具,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翻譯理論,通過個性化動態翻譯語料庫,總結自身在學習過程中較易出現的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求知欲,實現學生翻譯能力的提升和學習效率的提高。
3.教學對象
翻譯語料庫最初的構建是以英語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發現學生翻譯過程中存在的共性或個性問題,對語料庫中的語料進行不斷更新和調整,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翻譯能力的提升。最終目的是拓展至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乃至于不同階段的學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
4.教學步驟
在翻譯語料庫應用過程中,教師需要先掌握翻譯語料庫中的語料特點、類別等,了解語料文本語言的重難點[6],對語料進行篩選,使得翻譯教學更具有針對性。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會利用語料庫中的資料對語料進行系統化分析,對語言和翻譯知識有整體的了解和內化。
5.教學環境
翻譯語料庫教學應在有網絡的環境下實施,可以建立翻譯語料庫教室,充分運用網絡檢索平臺,幫助學生獲取豐富的例證。學生也可以將此應用軟件安裝到個人電腦上,在有網絡的情況下隨時隨地進行翻譯實踐練習,整個過程不受時間、地點的約束,也可多次練習,計算機可以幫助學生記錄成績,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傳輸數據對學生的翻譯練習進行分析總結,既省時又高效。
6.教學模式
翻譯語料庫應用的過程中,教師在教學中起指導作用,教師根據學生翻譯語料庫傳輸的數據對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進行及時調整,使翻譯教學內容靈活多樣。學生對練習選擇的自由度高,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促使學生之間協作、交流、反思等。對共性和個性問題可以讓學生參與討論,給出解決的方案,使學生成為翻譯問題的解決者,成為學與教的主體,從而改變了灌輸式的教學模式。
翻譯語料庫應用方式
1.記錄學生翻譯能力的發展
翻譯語料庫以問卷和翻譯小測試的形式對每位學生翻譯能力的初始狀態進行記錄和全面分析。根據學生的翻譯能力,翻譯語料庫可以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訓練模式和有針對性的訓練內容,通過強化訓練最終快速高效地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檢索統計學生翻譯中的共性問題,了解學生翻譯習慣、擇詞、句式選擇、語法、英漢差異了解程度和敏感度等與語言能力、翻譯能力之間的關系,找出共性問題形成的相關原因,可以與學生進行討論共同解決共性問題。必要時教師可以采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材料和翻譯教學實驗對存在共性問題的學生進行干預。對翻譯數據庫應用后的學生翻譯能力進行評估,將其與初始狀態翻譯能力數據進行比對,從而制作出學生翻譯能力的發展曲線,以翻譯檔案庫管理的形式記錄、評估、展示出學生翻譯能力的變化。
2.進行自主強化訓練
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翻譯水平,教師可為學生布置相應的翻譯練習內容,以短語、句子、語篇翻譯為主,幫助學生了解詞組、句式等的翻譯技巧。在學生獨立完成翻譯之后,翻譯語料庫可以對其翻譯進行評價,學生可在小組間互相進行探討與修正,了解翻譯結果是否正確及詞語的用法是否規范,之后可通過語料庫進行驗證[7]。根據自身存在的問題學生可以進行自主強化訓練,所有這些過程學生均可自主在翻譯語料庫中完成。
3.自動修正學生譯文
翻譯語料庫應用時間較短,高校學生多為初學者,所以教師在翻譯訓練時應主要集中在常用詞、詞組、句式等方面,進而幫助學生掌握詞匯檢索與搭配的要點,在語言基礎提升后可以將翻譯單位擴大到語篇層面。以往在翻譯過程中學生主要是通過字典進行查證,字典中釋義往往沒有明確的語境,容易導致學生出現錯譯問題,而翻譯語料庫通過檢索可自動修正譯文中的錯誤。另外,學生受母語的干擾,在翻譯時容易出現生造詞語現象,導致翻譯的準確率較低,而語料庫則可針對是否存在詞語生造的現象進行查詢與驗證,并自動完成生詞的翻譯處理[8]。
翻譯語料庫應用策略
為了使翻譯語料庫在高校的英語教學中充分發揮出作用,還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應用策略。學校方面,語料庫功能較強大,能夠提升英語教學的質量,構建語料庫的過程中所需資金額度較大,但是大型語料庫由于過于龐大、實用性往往不高[9]。因此,高校應考慮到自身的教學要求和辦學特色,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構建符合自身特點的翻譯語料庫。教師方面,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翻譯能力、翻譯特點,創建翻譯作業語料庫,了解學生,針對學生錯誤率較高的部分進行跟蹤指導,對翻譯作業語料庫中的內容及時更新和調整,充分發揮翻譯語料庫對學生翻譯能力發展的促進作用。學生方面,學生可以利于翻譯語料庫進行自主學習,學習過程中可通過檢索軟件,了解所要學習的詞匯在不同語篇中出現的頻率,采取統計的方式了解語篇的難度,掌握一些核心詞匯、句式處理技巧、翻譯技巧、策略等,逐步提升自己的翻譯水平。
結 語
翻譯語料庫由計算機系統作為支撐,以海量的網絡資源作為翻譯語料,內部信息極其豐富,內容緊跟時代。學生在翻譯時只要通過檢索就可獲取大量的信息,并且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取準確的翻譯結果,學生對譯文進行推敲,發現自己譯文中的問題,使用翻譯語料庫中具有針對性的練習,不斷對自己進行強化訓練,進而掌握翻譯技巧,提升自己的翻譯能力。翻譯語料庫在翻譯教學中的應用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以上應用構思仍有不完善的地方,今后仍然需要作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王欣欣:《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翻譯課程中的應用》,《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7年第2期,第69-71頁。
[2]錢之瑩:《漢英/英漢平行翻譯語料庫的設計及其在翻譯中的應用》,學位論文,華東師范大學,2014。
[3]楊敏:《語料庫在英漢翻譯教學中的應用——以新建本科英語專業為例》,《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第5期,第149-150頁。
[4]楊曉軍:《基于語料庫翻譯研究和譯者教育》,《外語與外語教學》2014年第10期,第51-55頁。
[5]周芹芹:《中國MTI學習者翻譯語料庫的建設與研究》,《當代外語研究》2015年第2期,第56-62頁。
[6]陳博娟:《基于“翻譯語料庫”在地方本科院校英語專業學生翻譯實踐中的運用研究》,《校園英語》2016年第18期,第47-48頁。
[7]王洪華:《英漢/漢英平行翻譯語料庫——翻譯教學的新途徑》,《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28卷第1期,第129-132頁。
[8]姚曉鳴:《計算機輔助翻譯在英語本科翻譯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海外英語》2013年第13期,第15-17頁。
[9]梁茂成:《利用WordPilot在外語教學中自建小型語料庫》,《外語電化教學》2003年第6期,第42-45頁。
作者單位: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