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技術的工程造價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作者:王妙婷
發布時間:2019-10-28 10:12:4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隨著建筑行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如人工智能、建筑信息模型等被運用到了工程建造及相關管理工作中,這些新技術的大量使用和普及對工程造價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我國相關專業課程教學工作尚存在硬件設施差、教材安排不到位、教師缺乏建筑信息模型技術能力等問題。本文從建筑信息模型技術的核心理念入手,分析了該技術對工程造價專業的影響,提出了當下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出現的問題,最后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對工程造價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策略和方向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建筑信息模型技術 工程造價 教學改革
引 言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術是一種應用于工程設計、建造、管理的數據化工具,通過整合建筑數據、信息化模型在項目策劃、運行和維護的全過程中進行共享和傳遞,使工程技術人員對各種建筑信息有正確的理解,為設計團隊及包括建筑、運營單位在內的各方建設主體提供協作的基礎,在提高生產效率、節約成本和縮短工期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與傳統建筑類技術相比,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具有更加強大和全面的功能,如可視化功能、信息交互功能、圖表生成對比功能等。隨著建筑信息模型技術的逐漸成熟,其已經成為建筑工程領域運用非常廣泛的技術之一,并逐漸給該行業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工程造價屬于建筑工程領域眾多專業之一,未來的發展必然離不開建筑信息模型技術的支持。然而,不論從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目標,以及現有人才質量來看,目前我國各大高校工程造價專業培養的人才并不能完全滿足行業需求,這就迫切需要高校相關專業針對時代發展需求進行相應的改革。
建筑信息模型技術
建筑信息模型技術的出現實現了建筑施工項目的可視化,尤其在控制建筑工程成本方面,能夠通過直觀的圖表數據和工程項目模型進行快速分析和處理,從而科學地制訂建筑工程施工計劃。對于建筑行業來說,可視化真正運用在建筑行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相關軟件及時了解項目施工過程中的問題,提升建筑工程各項工作的生產效率,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建筑信息模型技術的應用包含建筑設計、施工及管理的各個環節,能夠有效提升工程造價環節的精確率。
工程造價專業綜述
1.人才培養目標
工程造價專業是教育部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新增設的熱門專業之一,是以經濟學、管理學、土木工程為理論基礎,從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發展起來的新興學科。其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扎實的高等教育文化理論基礎,適應我國地方區域經濟建設發展需要,掌握現代工程造價管理科學理論、方法和手段,具有工程建設項目投資決策整個過程以及各階段工程造價管理能力,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工程造價管理人才。其具體培養目標為:①具備扎實的建筑工程施工相關知識和技能;②具有與工程造價相關的經濟、法律、管理等方向的專業知識和素養;③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④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品格,能夠滿足國家、社會和行業提出的要求。因此,高校針對工程造價專業進行課程改革時,要遵循社會發展規律,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2.目前存在的問題
(1)重技術不了解行業發展趨勢
針對建筑信息模型技術進行強化性訓練是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過程必不可少的環節。然而,目前我國各大高校相關專業教學過程往往過于重視學生對技術的掌握程度,培養的人才不了解行業發展趨勢,沒有工程咨詢的意識。
(2)缺乏三維想象空間
由于硬件設施匱乏,我國高校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技術的工程造價專業課程教學更多的是在二維視角下進行的,當教學過程涉及大量建筑結構和構造時,二維平面教學模式就無法滿足學生直觀了解建筑結構和構造的需求,尤其當學生的三維想象能力不足時,極易導致教學與學習過程不同步。
(3)教師知識儲備不足
建筑信息模型技術運用于工程造價專業課程的時間較短,許多專業課教師并沒有熟練掌握該技術,自身缺乏相關知識儲備,只能照本宣科,脫離了實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4)重理論輕實踐
有關建筑信息模型技術的工程造價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理論知識占比要遠遠高于實踐操作,背離了該專業人才培養的初衷。同時,理論知識較為落后且繁瑣,學生即便學習了相關知識,也缺乏實際應用的能力,教師無法針對學生具體情況進行考核。
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對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的影響
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在工程領域的應用,使傳統的工程造價工作出現了巨大的變革。建筑信息模型技術的信息共享特點極大地促進了工程建設行業的發展,使工程在設計工作未起步之前就能建立精準的項目模型,從而為招投標工作及工程建設項目的開展提供精準的數據模型支持。造價員已經不需要像以前那樣對工程項目進行大量復雜的計算,而是利用建筑信息模型軟件及項目模型專心投入到項目優化、策劃招投標以及項目成本控制等工作中。造價員如果缺乏建筑信息模型知識和技能的儲備,一方面無法適應建筑行業的發展和改革,另一方面也會錯失提升自身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的機會。
教學改革策略
1.及時更新教材和教學內容
高校應該盡量選擇以建筑信息模型技術為主體的案例分析類教材,替換目前理論篇幅過長的傳統教材。教師通過講解新教材教學案例,規整和梳理建筑信息模型理論知識,可以使學生獲得時效性強、適用性強的知識和技能。目前,與建筑信息模型技術結合程度較為緊密的主要是工程設計和管理類課程。將該類課程與建筑信息模型技術相融合,能夠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重理論、輕實踐的狀況,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能夠增強學生分析工程問題、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如進行工程制圖等課程教學時,教師應利用建筑信息模型軟件搭建三維模型,讓學生通過三維模型直觀了解建筑的結構與構造,同時使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掌握建模、分析、數據處理等能力。
2.提升教師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水平
教師專業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教學質量的好壞,尤其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課程,教學質量的好壞受教師能力的影響最大。以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專業為例,教師如果缺乏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實踐經驗,必然無法帶領學生通過實踐掌握理論知識。針對這一較為普遍的現象,國家可以集中對專業課教師進行建筑信息模型技能培訓,可以以省市為單位,也可以以高校為單位,建立建筑信息模型虛擬仿真實驗室,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對高校教師進行科學、系統的培訓,提高高校教師相關技能水平,帶動高校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
3.利用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不同工程項目的設計、管理、施工模式存在很大的區別,這就要求學生擁有較高專業素養的同時,能夠自主查閱資料進行學習和實踐,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不同項目的施工工藝、流程等。建筑信息模型技術的虛擬仿真功能能夠很好地解決學生無法進入施工現場實習的問題,在實驗室內學生就能通過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模擬不同的項目,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同時,開放的建筑信息模型平臺和資源共享模式能夠使學生之間互相配合,共同解決項目中的各類問題,讓學生通過溝通和團隊協作,掌握實際操作中利用建筑信息模型技術進行項目優化、策劃招投標,以及項目成本控制等工作。
結 語
建筑信息模型技術與工程造價專業課程相結合,能夠幫助學生模擬實際工作狀態、掌握實用技能。在相關課程教學中,通過建筑信息模型平臺對實際工程項目進行模擬操作,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率,對專業人才培養有很大的作用。研究認為,相關課程改革應從及時更新教材和教學內容,提升教師隊伍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水平,利用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三個方面入手,保障相關專業核心課程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陳金華、郭華倫:《在高職建筑工程造價專業課程體系中設置BIM課程的思考》,《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年第2期,第103-104頁。
[2]陳蓉、曹婷帥、侯斯婕:《基于BIM技術下高職工程造價專業的課程設置與探索——以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年第3期,第55-57頁。
[3]鄧珊珊、田衛明:《基于BIM技術的工程造價專業課程改革研究》,《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年第22期,第1692-1693頁。
[4]黃劍、汪海津、尹貽林:《基于BIM的工程造價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改革研究——以應用型本科高校為例》,《工程經濟》2017年第10期,第72-76頁。
[5]余方、敬濤、陳旭:《BIM技術在工程造價實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現代信息科技》2018年第1期,第190-192頁。
作者單位: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