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
作者:袁高良
發布時間:2019-10-24 14:53:2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化和教育信息技術的普及,語文課堂教學也呈現出新的生機,很多教師在上課時都熱衷于使用多媒體教學。這本來是課堂教學的一大進步,值得推廣,無可厚非。但聽了很多教師的語文課,才發現多媒體教學實在不盡如人意。
筆者認為,該用多媒體時,一定要用,不需要時就不用,老師精彩的講解、適時的啟發引導也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句話,語文教學不能忘本。現就自己在語文教學中的幾點體會和大家交流。
1.語文教學應重視學生語文基本功的訓練
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和語文基礎十分重要。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從起始年級抓起,不但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而且要重視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教師應利用一到兩個學期重點抓這兩個習慣的養成。學生書寫認真了,學習態度也會端正起來,學習也就有了耐心。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養成了,語文的基本功也就形成了。別小看這兩點,這正是學生語文自學能力培養的開始。
2.既要讓學生學會合作,又要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
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能力。很多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多采用交流合作和探究活動,每節課一開始就讓學生合作討論,而忽略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長此以往,學生的依賴思想嚴重,一遇到問題就想到討論,想到別人,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訓練。雖然注重了合作,但自主這一方面卻沒有體現出來。往往討論交流的只是敢于發言、經常發言的學生,大部分學生沒有得到訓練。尤其在農村中學,班額較大,這一方面的矛盾尤為突出。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兼顧交流合作與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切勿顧此失彼。
3.加強閱讀和寫作能力的訓練
眾所周知,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非常重要的兩個板塊,也是語文教學的最終歸宿。因此,語文教師要在自己博覽群書的基礎上,向學生推薦優秀的課外讀物,不斷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和閱讀量,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語文、感受生活;并讓學生學會寫隨筆、寫日記,哪怕是一個片段、幾句話,只要是學生的真實感受、真實想法就可以。長期這樣的訓練,不但使學生消除了害怕作文的思想,又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了鍛煉,從而使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同時得到提升。
4.注重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把語文學習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語文教學,不但要注重字、詞、句的積累,而且要重視每單元后的實踐活動的開展。從我校語文教學情況調查來看,相當一部分語文教師不重視實踐活動,至于學生怎樣開展根本不管,有的語文老師則根本不提實踐活動,造成了學生死學知識、沒有能力的局面,只會學過的知識、做過的題目,把語文學習和現實生活割裂開來,對一些開放性的題目無從入手。作文也是胡編亂造,缺乏生活基礎,更談不上觀察生活和體驗生活。這樣的情形,在目前的語文教學中極為普遍。很多教師雖能接受新課程理念,但不能很好地應用到語文教學中去,仍然是教課本、教課文,而提供給學生學語文的素材和機會少之又少。
5.相信學生的能力,該放手時就放手
相當一部分教師,總是抱怨學生的語文基礎太差,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好,學生自己學習會打亂老師的思路和安排,對學生總是左不放心,右不放心,將主動權緊緊抓在自己手上,還不斷地抱怨辛苦,抱怨語文難教難學。孰不知,這樣的情形正是我們的老師一手造成的。在很多領域,我們的教師應該放手,因為“媽媽扶著的孩子永遠長不大”。比如,在閱讀與寫作方面、作文批改方面,只要教師提出的目標明確,引導到位,學生完全有能力做好。這樣既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又使學生的實際能力得到了訓練,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語文教學的確寬泛而又深厚,但只要教師能抓住訓練的核心,把握訓練的有效方法,使學生真正地學會學習,學生語文綜合素質提高是不難的。
作者單位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板橋鎮初級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