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寄宿制小學開展生理健康教育之我見
作者:賀建英
發布時間:2019-10-24 10:59:2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規劃課題《農村寄宿制小學高年級學生生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實踐與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編號:GS【2018】GHB1797。
青春期是個體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進入青春期,而青春期是決定個體的品質、行為、性格和智力水平的關鍵階段。處于青春期的農村寄宿制小學生,由于生理發育、心理成長的變化,以及對青春期知識的不了解,甚至是匱乏,不免產生一定程度的恐慌,如果不及時進行教育和引導,會直接影響他們生理和心理。因此,迫切需要對農村寄宿制小學生開展生理健康教育,引導他們保持健康的身心狀態,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初步形成健康的人格。在多年的教育中,我認為針對農村寄宿制學生的青春期教育,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家校互動,營造健康的教育氛圍
在當前農村家庭,普遍存在對孩子的青春期問題不管不問,或者不能及時正確地了解和對孩子進行針對性指導的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受傳統思想的影響避諱不談,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沒有時間教育孩子,爺爺奶奶代為照顧的留守兒童無法得到相應的青春期教育指導等。教育不僅是學校單方面的責任,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只有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配合教育青少年,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從學校方面,校園內可營造出健康的青春期教育氛圍,使青春期健康教育在無聲無息、潛移默化中影響每位學生,從而讓他們正確了解自己青春期的變化,認識到這些變化都是正常的、健康的,從而自覺抵制不良影響,形成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健康的生活習慣;教師提高對青春期生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自覺學習生理健康相關知識以及正確的教育方法,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從家庭層面上,由于農村家長在這方面的知識欠缺,學校在實施的過程中,可充分地利用家長會、家校通等途徑,給家長普及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知識,使他們能在家庭中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
二、開發合適的校本教材,促進學校健康教育開展
青春期教育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學生的教育必須及時、得法、得體。所以,將學生青春期健康教育課納入學校課程計劃,開足開實課程,形成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主要應普及青春期體形的變化和如何做好青春期的生理衛生保健知識;在異性交往方面,主要說明如何正確與異性相處、早戀的利弊、交友的觀念等;在人際交往方面重點講解如何與父母溝通、女生的自我保護等。青春期的教育,不僅要重視生理變化方面,對學生的心理變化也要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和指導,進而讓他們形成健康的生理和心理。
三、營造快樂課堂,讓他們懂得如何更好地處理問題
許多學生對青春期健康教育抱有既羞澀又好奇的心態,我們要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在教學方式手段上要下功夫,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打造優質快樂的課堂。比如,充分利用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課前開展貼近生活的問卷調查,課堂上采用分組討論、游戲、情景劇表演、角色扮演等各種方式把生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表現出來。這些生動、貼近實際的教學形式,不僅能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更易于學生快速掌握青春期的健康知識,讓他們更好地正視和處理學習、生活中碰到的相關問題。
四、改善親子、師生關系,架設平等橋梁
小學高年級學生對青春期問題非常敏感,他們面臨困惑總不愿向父母、老師坦言,因此我們要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父母也要與子女建立平等的關系,這是開展生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最基本的關系,在進行青春期咨詢時,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和諧的師生關系,進而積極實踐與探索,在尊重學生隱私、注意保密的前提下,積極與學生談心,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生理問題,積極進行引導。我們還可以設立專門的健康教育電子郵箱和健康教育QQ群、微信群等,提供一對一的服務,傾聽學生日益增長的煩惱和困惑,并給予積極的指導和幫助。
在農村寄宿制學校積極開展青春期健康教育,讓農村兒童在相對良好的成長環境中接受正確的健康的教育引導,使學生了解自身身心變化的有關知識,有利于學生保持健康的身心狀態,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平穩度過青春期,進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作者單位 甘肅省高臺縣宣化鎮中心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