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實踐教學亟待創新
作者:明春生
發布時間:2019-10-23 14:26:5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初中學生有一定德育認知基礎,接受德育的自覺性逐漸形成。作為班主任,在實施德育管理時,需要轉變教育觀念,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豐富德育實踐活動,為學生創設適宜的成長環境,順利完成德育目標。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情緒容易出現波動,班主任要及時給予干預,對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引導,促使學生順利度過青春期,獲得更多健康成長的內驅動力。
一、轉變德育教學觀念,營造和諧教育環境
積極轉變德育管理理念,這是我們常常要提及的話題。新課改大背景下,學校德育也面臨更多新挑戰,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過程中,需要對學生德育基礎展開調查,對學生思想動態有細致把握,對德育管理具體措施展開深入研究,還需要對教育實踐活動和教育效度評價等內容進行思考,這無疑會給班主任德育管理帶來更多課題。
班主任在德育管理啟動后,需要從幾個方向進行教育調動。特別是德育管理意識的轉變至關重要,班主任要從傳統管理意識中走出來,與學生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為德育管理營造良好氛圍,這樣才能確保德育管理工作順利推進。首先,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學生思想動向,對學生個性訴求有更多把握。學生大多對班主任有敬畏之心,不會輕易對班主任打開心扉,班主任要注意調整個人態度,主動接近學生,與學生展開不同層次的交流活動,讓學生逐漸放下戒備之心。其次,班主任還要與學生一起展開班級管理,和學生一起參與班級活動,在師生互動中逐漸消除學生顧慮,為班主任實施德育管理創造良好條件。
二、展開德育分層教育,實現因材施教目標
在德育管理實施過程中,班主任需要有分層教育意識,為不同群體學生制訂不同德育管理策略,體現因材施教原則。學生存在個體差異,這是極為正常的現象。因為家庭教育環境、個人成長訴求、思想習慣、個性愛好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學生的德育基礎自然不在同一水平線上。班主任在學情調查中,為學生建立成長檔案,對學生展開全面了解,也能夠為德育管理策略設計提供重要參數。
班級管理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組織紀律性較差的學生,班主任對此要有理性分析和判斷。個別學生為什么會有這些行為呢?哪些現象是客觀原因造成的,哪些情況是人為原因造成的,班主任要進行逐一梳理,這樣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學生遲到現象,有些學生的遲到是客觀原因導致的,班主任沒有必要抓住不放,而有些學生卻是故意為之,這無疑應該引起班主任的關注。班主任針對這種情況,需要給予必要的干預,深入學生群體之中,了解相關情況,給出合理的應對。如同學之間矛盾集中爆發時,也會給班級管理帶來嚴重威脅,學生情緒失控時,可能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后果,班主任要提升敏感思維,時刻關注班級動向,對重點學生展開重點管理,將隱患消滅在萌芽中。
三、啟動德育實踐活動,贏得教育教學成效
在德育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說教是沒有太多作用的,不妨為學生組織更多德育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自覺接受思想的洗禮。學生參與德育實踐活動時,班主任需要給出必要的行動規劃,讓學生建立清晰操作程序,這樣才能確保實踐活動順利展開。如社會調查活動,班主任針對德育管理現實,為學生設計社會調查內容:新形勢下,家庭教育觀念轉變趨勢有哪些新情況?學生自行設計調查內容表格,深入家庭和街區,對熟悉的人展開社會調查,最終形成調查報告。在調查成果展示時,班主任讓學生介紹操作過程,很多學生都能夠講得很細致。班主任對學生調查情況進行具體評估,給學生帶來更多動力。一個社會調查,將學生帶到特定活動氛圍之中,學生在調查過程中,不僅掌握了教育觀念發展新趨勢,也從中接受了思想教育,這才是調查活動設計的最終追求。學生對實踐活動情有獨鐘,班主任抓住學生心理展開德育管理,其契合度高,教育效果顯著。
立德方能樹人,在初中階段展開德育,符合學生成長訴求,對學生“三觀”形成有重要促進作用。德育管理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班主任需要展開全面的教研調查,適時展開德育教育模式構建,不斷提升教育教學品質,促進學生認知的發展。
作者單位 深圳市龍崗區寶龍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