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中段數學探究作業的應用與實踐
作者:黃 甲
發布時間:2019-10-21 10:37:1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名稱《小學中段數學探究作業的設計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XDKT5157。
探究作業作為一種新興的作業,體現學生思維的個性化,關注學生的思考過程。讓學生有機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用數學的思維分析問題,用數學的方式表達問題,不斷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筆者經過一年多的研究和實踐,在探究作業設計和實踐中摸索出了一些經驗,形成了探究作業集。在此基礎上筆者還根據課程標準要求、教材體系以及學生特點構建了小學中段數學探究作業體系,為探究作業的持續深入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實施策略
探究作業剛剛開始研究,學生還比較茫然,因此我們采用的方法就是“一扶二放”。
“一扶”即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進行探究。我們的具體措施有:
1.落實探究性課堂教學。探究作業雖然在課外,但根在課堂。雖然探究性課堂已經成為共識,但是實際上落實效果并不好。因此要做好探究作業必須強化課堂的探究性學習。只有課堂的探究性學習落到了實處,我們課外的探究性作業才會有土壤和深度。所以,我們研究探究性作業首先要落實探究性學習。同時,我們還以探究性作業為基礎設計探究性數學拓展課,進一步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會探究。
2.對學生進行指導。首先,明確探究作業的目的是為了在核心知識點處讓學生有自己的思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創新意識。其次,明確探究方法,指導學生探究作業與普通作業不同,探究作業可以畫、可以寫,關鍵是表達清楚自己的思考過程。
3.示范指導。一是微課示范。把探究作業的制作方法和優秀作品制作成微課,讓學生學習,這樣學生有了參考。二是故事示范。把探究的問題融入童話故事中,讓學生通過閱讀有趣的童話故事來學習探究的方法,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筆者已經編寫了《小數星球之旅》(針對三年級小數初步認識)《穿越時空隧道》(針對三年級年月日)等數學探究童話,學生反映良好。
4.對家長進行培訓。家長開始不是很理解數學作業像做手抄報,又寫又畫的。因此,筆者利用家長會和微信群給家長講探究作業是什么,有什么優點。讓家長首先要支持孩子做探究作業,在此基礎上再教給家長指導孩子做探究作業的方法。
“二放”即在培訓一段時間之后,學生對探究作業的方法和要求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時就要慢慢放手,讓學生學會自行探究,甚至學生可以自己提問,自己研究,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能力。探究作業不僅是作業,更為學生交流想法、展示學習成果提供了平臺和機會。因此,我們也倡導部分同學把探究作業制作成微課,用多元化的形式呈現學生的思考。
需要強調的是,在大力倡導探究作業的時候,我們并沒有完全否定普通作業,因為新課程標準是在“雙基”的基礎上提出了“四基”,在“兩能”的基礎上提出了“四能”,因此必要的練習是不可缺少的。探究作業可以作為普通作業的有效補充,在算理、知識的重難點理解、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培養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它能幫助學生厘清知識脈絡,有效減少機械重復練習,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和感受,為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提供載體和依托。
二、探究作業應用方法
1.布置時機。探究作業布置的時機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作業的目的,可以分為課前布置即課前探—預學,課后布置即課后探—延學。
課前探—預學。針對某些知識點在學習之前需要之前的舊知作鋪墊,這些探究作業就在課前一兩周布置,讓學生提前建構兩者之間的關系。
課后探—延學。課后探主要是學生在學習了一些知識之后,為了讓學生能從兒童的視角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識背后蘊含的信息或者道理,讓學生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提出自己的猜想,進行驗證。讓學生用文字、算式、圖畫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奠定良好的基礎。
2.規范要求。為了規范,探究作業規定統一用A4紙來做,每次一張,可寫、可畫。學生可以大膽表示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考過程,提出自己想問的問題。
總之,探究作業作為一種新的作業形式,還處于初步的探索和實踐階段,更多、更好的方法將會在我們持續的實踐和研究中不斷產生。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長慶未央湖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