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規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課綜合性、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性質。因此,想要實現課程目標,關鍵在于活動的設計與開展。多年來,我基于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初心,不斷探索和完善“六環節課堂教學法”,為實現“課程內容活動化”“活動內容課程化”積累了初步的經驗。

一、 “六環節課堂教學法”的基本操作

1.情境導入。情境即背景,創設情境的目的是激發欲望和興趣,情境導入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情境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一段演講、一個故事、一首歌,也可以是一塊展板、一次采訪、一段視頻,還可以是一場辯論、一項實驗、一次模擬活動等。情境導入要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服務,特別要為教學重點服務。如學習“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時,我以一段視頻為情境,視頻記錄了焦裕祿、孔繁森、楊善洲三人的感人事跡片段,使學生感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是實實在在的,是通過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體現和實現的,進而體會黨的性質、宗旨、執政理念和指導思想。

2.自主思考。自主思考即情境展示后的理性學習,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讀書、查閱資料、獨立思考。

3.合作探究。學生合作探究和自主思考的問題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其共同點都是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問題,不同點在于合作探究的主要是難點、熱點問題。一般而言,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能理解和掌握的問題,教師不講,也不進行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和核心,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一般程序應當是,首先由每個同學發表意見,其次是對不同意見進行討論,再次是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最后形成小組共同意見。

4.展示交流。展示交流即在合作探究的基礎上,各小組派代表展示合作探究成果。這個成果既有問題的答案,也提出不會回答的問題,向其他小組和教師請教。

5. 總結提升。總結提升是教師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過程和成果的評價,也是對本節課的小結。

6. 學以致用。學以致用包括三部分內容,課堂練習、課后作業和實際運用,重點應放在實際運用上。如學習“政府的責任:對人民負責”一課后,我安排學生到市、區信訪接待中心大廳,采訪信訪群眾和接待人員,了解群眾訴求和政府處理意見,體會政府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基本原則。

二、幾點思考

1.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構建活動型學科課程,首先要明確活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既包括講述、圖說、問答、列舉、比較、辯論、觀看視頻、模擬活動等課堂活動,也包括查閱資料、搜集資料、觀賞文藝節目、專家講座、旁聽會議、問卷調查、參觀考察、調研、訪談、走訪、紅色旅游等課外實踐活動。

2.以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優化“六環節教學法”的結構。新課程標準的最大貢獻是凝練出了各學科的核心素養。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思想政治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關注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著眼于學生的真實生活和長遠發展,使理論觀點與生活經驗有機結合,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的歷練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因此,六環節教學法不管是在內容的設計上,還是活動的選擇上,都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圍繞培育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不斷轉變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六環節教學法”不是一個固定的模塊,要因課而異,因人而異。有些內容學生一看就會,沒有必要教師再講,更不需要合作探究。對那些社會關注的重大熱點、難點和有爭議的問題,要組織學生深入調研、充分討論、理性思考。對重大原則問題,教師要旗幟鮮明,幫助學生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

3.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的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思政課教學離不開教師的主導,同時要加大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就是要逐步改變過去以課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氛圍,實現課堂從單一權威到主體平等的轉變,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六環節教學法”,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活動貫穿始終,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在活動中水到渠成得出結論,落實教學目標。

作者單位 西北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