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母愛浸潤留守兒童
作者:張先婷
發布時間:2019-10-18 09:28:5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二〇一六年的九月我重回校園,以一個班主任的身份迎來了六十多個天真可愛的孩子,他們有的調皮搗蛋,有的聰明懂事,有的天真爛漫,還有的膽小內向。尹寇杰是其中最特殊的一個,在新生訓練的第三天下午,他跑過來拉著我的手告訴我:“張老師,我很愛我的爸爸、媽媽,但是他們要外出打工掙錢給年老多病的爺爺、奶奶看病,還要在縣上租房供我上學,所以只好把我寄養在一個阿姨家,讓她照管我的生活。”說話的時候,孩子堅強的表情震撼到我,我握緊他的手,一時不知該說什么好。從那以后,我記住了他。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尹寇杰是個挺聰明的孩子,很有思想和看法。但是由于貪玩,自控能力差,自小父母外出打工讓鄉下爺爺、奶奶帶著,現在又讓別人托管,本來基礎差,現在又沒有父母在身邊配合管教輔導功課,孩子的學習顯得更加吃力。經過反復的說服教育無效后,我開始勸自己:算了,又不是我的孩子,他與我只有六年的師徒關系,以后就與我無關了,連自己的親生父母都不在身邊管教,我也懶得管。抱著這樣的心態,我輕松地過了大概一周。有一天我在辦公室批改作業,突然看到一顆小腦袋在門前晃動,原來又是他,過了很久,他忍不住了,走進辦公室來到我的面前,我以為他又想告誰的狀,正想告訴他先管好自己,誰知他閃爍著大眼睛,輕輕地問:“張老師,你喉嚨好點了嗎?”我愣了一下,才想起前一天上課時我告訴學生,我感冒了喉嚨痛,所以要小聲說話。聽到問候,我感動了,一個只有六歲,且缺乏父母關愛的孩子居然心思這么細膩,還會關心老師,對于一個這么可愛的孩子我居然想放棄他,我錯了,我真的錯了。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我決定和他交朋友,當他的知心媽媽。翻閱了許多雜志,在網上找了一些資料后,我確定了對他的輔導策略。
一、俯下身子,與他談心
一天下午打掃完衛生后,我發現教室里居然只有他了,于是我拉著他的手說:“我們一起走,好嗎?”他笑笑,點了點頭,拉緊我的手,我們邊走邊聊,我首先問誰來接他,又問他喜歡看什么動畫片,然后告訴他我就像你的媽媽一樣,有什么話都可以告訴我,慢慢地他的話越來越多,他告訴我他很想得到我的表揚。他還告訴我,他覺得老師看不到他表現好的時候,從不表揚他,還說了許多班上小干部表現不好的地方……通過與他的談話,我知道他實際上是能判斷是非的,而且是一個很有心的孩子,平時表現得不好只是為了引起老師和同學的注意,他害怕被忽視,害怕孤獨。
二、滿足他成功的需要
第二天下午的才華展示,我特意請他為大家表演節目,他深情并茂地講了一個童話故事,講得那么生動形象,津津有味,許多小朋友都聽得入神了,講完之后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時我看到他紅潤的小臉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課后我立刻找到他,拍拍他的肩膀,夸獎道:“你真棒!講得很好!”他笑了笑對我說:“張老師,好煩哦,我講故事的時候,有幾個小朋友沒有聽。”“對呀,老師上課你們不認真聽,我也覺得好煩哦。所以,你以后一定要認真聽講,好嗎?”他好像明白了點什么,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
三、不斷地鼓勵與表揚
從此,我上課特別關注他,只要發現一點進步,就表揚他。他越來越乖,慢慢能認真聽三分鐘,五分鐘,八分鐘……我找到他,并高興地告訴他,他離小隊委的要求不遠了,之后他上課更乖了,作業拖欠也逐漸減少了。
通過和尹寇杰兩年來的溝通和接觸,我發現他的學習成績有了一定的提高,由一年級的不及格到二年級第一學期的六十多分,二年級第二學期期末考試還考了八十多分,家長得知后非常高興;尹寇杰和同學關系較好,在校秋季運動會期間,他積極為班級爭取榮譽,參加的“迎面過桿”榮獲第二名,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可;他與我也成為了朋友,甚至把我當作他的媽媽,經常和我談心,告訴我他心中的煩惱與快樂。
通過這個案例,我感想頗多,留守兒童是一棵棵小樹,他們的成長更需要園丁們母愛般的精心呵護,剛開始樹干長得不直,園丁可以及時用細繩將其扶正,但等長成大樹,再想扶正就難了。把愛心獻給學生,將純潔的母愛灑向需要關愛的弱勢群體——留守兒童及農民工子女,助力他們茁壯成長。用關愛、親情為留守兒童營造溫馨的家園氛圍,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樂地成長;讓每一個留守兒童不再孤單,不再無助,在學校也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這是我們每一位老師應該做的事情。
作者單位 陜西省商洛市鎮安縣城關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