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班化班級管理文化品質塑造
作者:馬海燕
發布時間:2019-10-18 09:22:4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文化建設對促進班級管理有多重好處,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作為班級管理核心的班主任,需要有文化教育視界,通過班級文化建設達成教育目標,這是現代教育意識的重要體現。特別是小班化班級管理,對文化滲透要求更為迫切,展開文化素質教育效果更為顯著。班主任要轉變教育觀念,利用多種教輔手段,營造文化氛圍、豐富文化活動、拓寬文化滲透,激發學生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
一、營造文化氛圍,調動學生參與熱情
小班化班級管理有諸多優勢,為班級文化建設提供更多契機。班級學生人數較少,班主任組織能夠實現全覆蓋,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獲得文化活動的參與機會。班主任坐班制,對學生的了解更為具體,針對不同群體學生個性、愛好、特長布設文化活動,其調度性、歷練性都會更為突出。班主任坐班制,也給班主任提供參與班級文化建設的諸多機會,班主任與學生一起行動,能夠營造良好班級管理氛圍,確保文化教育的自然滲透。
如建設班級文化墻活動,這是一項較為復雜的文化建設工程。教室墻壁有充裕的空白處,這無疑是可以利用的自然條件。為打造有班級特色的“文化墻”,我們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具體研究建設計劃。首先,對墻壁進行合理劃分,設置幾個板塊,凸顯藝術氛圍。如“文化展板”“群星閃耀”“評比欄”“紅袖添香”等。其次,對欄目進行分組承包,讓小組具體負責設計、組稿、展示等工作,班主任根據學生個性愛好,幫助學生進入適合的位置。最后,展開評價活動,對各個小組的具體表現給出針對性評價,肯定其積極表現,對存在的問題進行適時矯正,完善文化墻工程建設。通過文化墻建設,班級文化氛圍濃厚起來,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其中,班級管理秩序自然得到有效改善。
二、豐富文化活動,激活學生實踐意識
學生對文化活動有特殊喜好,而文化活動形式眾多,班主任教師需要做好篩選工作,針對不同年級不同群體學生的實際需要,為其匹配適合度更高的文化活動內容,勢必能夠帶來最佳教育效果。特別是帶有實踐意味的文化活動,深受學生青睞,教師要對文化活動實施條件和制約因素作綜合考量,為學生順利參與文化活動提供針對性幫助。
為更好地組織文化活動,班級學生座位是隨時變化的,當文化活動啟動后,都需要分成不同的小組,這個小組的座位就會瞬間集中到一起展開互動交流。因為人數較少,每一個小組人數也就五六個人,這樣調度起來也非常便利。如“六一”兒童節慶祝活動,我們班要參與學校文藝匯演,班主任將這個任務進行分解,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行編排兩個節目,準備參與班級展演審查。學生根據個性需要,快速成立學習小組,立即調整座位,并展開節目篩選。班主任根據情況,及時為學生提供一些主題參考,并積極參與各個小組的節目編排活動,給出專業指導。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各個小組都有比較成熟的節目。班級匯演開始,班主任邀請科任教師參與節目審查評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表演熱情。因為班主任發動及時,學生參與熱情更高,在學校匯演中,好幾個節目都獲得了理想獎項,這為學生帶來更多鼓舞。
三、拓寬文化滲透,塑造學生思想品質
文化活動內容涉獵范圍很廣,其操作形式也是各種各樣,班主任不僅要做好篩選和引導,還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生活中展開文化實踐活動,自覺塑造思想情操,這對促進班級管理有深遠意義。學生生活環境不同,班主任有意識延伸文化活動維度,促使學生自覺建立文化實踐意識,不僅能夠為班級管理帶來豐富助力,還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化素質。
文化活動向學生生活方向延伸,符合學生心理訴求。如“征集傳統美德名言”活動,班主任下達任務后,學生利用多種信息工具展開相關操作,也有學生深入到家庭街區,走訪調研,很快就找到不少這方面的名言。班主任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將這些名言背誦下來,以便參與班級展示活動。在主題班會上,教師讓學生自由發言,展示搜集到的傳統美德名言,學生踴躍參與,美德名言快速集合,讓每一個人都接受了一次傳統教育。班主任對學生優良表現給予積極評價,并要求學生能夠內化這些名言,自覺展開反思,以名言為基準矯正自己的言行。一個名言搜集任務,將學生帶入特殊精神洗禮境界,自然對班級管理注入更多動力。
小學生對文化活動有特殊情結,這也是文化教育的重要契機。班主任和學生一起展開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不僅能夠獲得豐富文化洗禮和教育,也能夠有效促進班級管理工作。
作者單位 山東省濟寧孔子國際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