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待遇,讓老師幸福從教
作者:丁洪剛
發布時間:2019-10-16 15:28:07 來源:教師報
“我從1981年參加工作每月32元工資、5元生活補貼,到如今每個月工資收入8千多元,我對自己目前的收入很知足!”教師節前夕,堅守大巴山深處38年的漢中市南鄭區福成鎮白玉完全小學老校長趙志高興地說,這都得益于國家對偏遠鄉村教師的厚愛。
對教師待遇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2018年9月10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隨著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師傾斜,不斷提高教師待遇,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許多政策保障教師待遇不斷提高,讓教師們切身感到幸福指數的提升。
9月3日上午,教育部就教師隊伍建設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據介紹,教師工資已由上世紀80年代前在國民經濟各行業排名倒數后三位,提升到目前在全國19大行業排名第7位。
老師待遇要參照公務員待遇
今年2月,《中共陜西省委、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提出:確保到2020年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并將其納入各級政府目標責任考核任務。
其實,這樣的提法早已有之。1994年制定的《教師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于或者高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并逐步提高。”2018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
既然法律有規定、政策有保障,在實際中執行如何呢?
55歲的趙志是中級職稱,每月工資由四部分構成:基礎工資5000多;績效工資近700;鄉鎮補貼“200+”有580元,其中包括200元鄉鎮補貼,38年教齡津貼每年10元共380元,合計580元;農村教師生活補助1200元,由于地處偏遠山區,這個補助在全區最高。比起在同一個地方衛生院當醫生的愛人,他的工資高出不少,他愛人是初級職稱,工資4千多,即便晉升到中級職稱,也只高出1000多元,沒有鄉鎮補貼“200+”和生活補助。同所在鎮上的科級公務員來比,工作年限和他差不多的人雖然有幾百元車補,也沒他工資高,“他們和我們教師一樣沒有年終獎”。
然而,在采訪中,很多教師認為工資收入與公務員相比差距不小。
“教師工資實際待遇肯定比公務員低。”在寶雞市某縣教體局人勞股工作的劉娜告訴記者,相比公務員,該縣教師沒有每月的550元車補,以及每年最少2.5萬元的年終目標責任獎、精神文明獎,一些公務員單位遇到傳統節日還有各種福利,教師都沒有。據她粗略統計,平均一年下來公務員收入比教師高4萬元。“我們國家實行的是以縣為主的教育投入體制,這種差別是由區縣財力基礎、教育投入不足造成的。”劉娜說。
這種情況比較普遍。教齡22年的王俊生是漢中一個縣城郊初中教師,他表示當地公務員按級別每月有400元以上的車補,而教師同其他事業單位沒有。去年年終對考核優秀至合格的公務員一次性獎勵1.6萬元到0.8萬元不等的獎金。“教師作為國家事業單位職工,每年也接受考核,卻沒有一分錢獎勵。”
“公務員的車補和年終獎一發,教師同他們的差別一下就拉開了,之前年終要發1.6萬元,今年調整到3.6萬。”銅川市新區一位農村學校校長辛東告訴記者,差別大造成的直接影響是教育系統留不住人才,形成惡性循環,好不容易培養一個老師,要不就流失到西安了,要不借調到市、區政府單位。自己學校借調走有五六個人,致使學校特別缺人。“人家單位職工享受什么他就享受什么,下來工資大得很,讓學校很尷尬。”
他建議,老師待遇要參照公務員待遇,年終考核優秀的獎勵3萬、2萬、1萬,把這些當成調動教師積極性的杠桿,也作為校長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項津貼補助,激勵教師從教積極性
《實施意見》還提出,完善教師收入分配激勵機制,提高績效工資標準,提高班主任津貼標準。教師生活補助政策2019年實施范圍擴大到全省所有貧困縣區鄉村教師,2020年全省范圍實施鄉村教師生活補助。
相比其他事業單位和公務員,教師享有專屬的教齡津貼、班主任津貼,農村教師還享受鄉村教師生活補助,陜西省各地對此積極落實,不斷提高三項津補貼,讓老師們獲得了實惠,增加了從教的積極性。
“山區老師這幾年待遇不斷提高,2017年兩次提高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再加上鄉鎮干部津貼,現在我每月多拿1720元。不僅改善了我的生活,更讓我感受到黨和政府對教師的關懷,我從心里感到溫暖。”距離安康市漢陰縣縣城80公里的漩渦鎮上七小學教師劉學開心地說。
2015年《漢陰縣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實施方案》出臺,規定鄉鎮干部執行的津貼同樣適用于鄉村教師,疊加執行讓鄉村教師待遇大幅提高。當年全縣1370余名鄉村教師享受“兩項津貼”達730余萬元,年收入平均增加了5238元。2017年初和年底連續兩次調整提高鄉村教師生活補助,重點向偏遠山區學校、村級小學、教學點傾斜,從最初50至500元調整到100至1500元,人均每月超過400元,僅2017年全縣1320余名鄉村教師享受“兩項津貼”達到1160余萬元。
2018年以來,為將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人均月補助標準從166元提高到412元,陜西省省級財政一次性投入1.58億元,2020年全省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將全面覆蓋,增加了鄉村教師的幸福感。如今,在一些地方鄉村教師不再爭著進城,到鄉村學校任教越來越有吸引力。
教齡津貼執行標準過時、過低,希望提高教師教齡津貼標準的呼聲從未間斷過。“教齡津貼至今依然執行的是1980年前后最高10元的上限標準。”王俊生說,“社會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時的工資水平是38.5元,然而這個標準卻近四十年不變。”為此,陜西省特級教師、知名教育專家楊永厚說:“提高教師教齡津貼標準,關鍵在于盡快制定符合現在經濟發展、工資收入實際水平的標準的政策,使之落實。”
而另一項專屬津貼——班主任津貼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標準過低,出現“錢少事多”,老師不愿當班主任的現象。王俊生說,實行績效工資前班主任津貼每月的標準是60人以上14元每月,60人以下8到12元。實行績效工資后,班主任津貼由績效考核結果決定,各校執行班主任津貼的標準、方法也不一樣。大校60人以上90元每月,許多小學校則因為要從每一位老師的績效中扣除,所以按學生數,每生每月一元。“隨著農村學校學生人數的減少,現在許多班主任辛苦一月,津貼僅三十元左右,與班主任的付出和辛苦極不相稱,導致很多老師不愿意當班主任。”
為此,一些地方對班主任津貼作出改革,調動了老師當班主任的積極性。2017年6月丹鳳縣科教體系統出臺推進“三項機制”實施辦法,其中對于班主任待遇的落實提出了明確的規定,按生均每月落實班主任津貼6元,每學期按五個月計算。新的班主任津貼發放以后,教師樂于承擔班主任工作,班務管理出現了新的氣象。
“提高中小學教師的社會地位,改善教師的待遇,尊師重教,讓教師有尊嚴地愛崗敬業、教書育人,一直是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并著力解決的重要問題。”楊永厚說,一些地方存在落實不到位的問題,使中小學教師的工資待遇并未真正改善,教師們有期待,也有意見。他表示,各級政府應堅決做到使國家的有關政策落實、落細、落地,克服困難,尊師重教要見行動,真正盡快提高教師地位,改善教師待遇,解決教師關切關心的熱點、現實難題,為教師減負,調動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主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