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服務產業緊缺人才培養打出“組合拳”
作者:李浩平
發布時間:2019-10-15 11:34:16 來源:中國教育報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教育支持社會服務產業發展提高緊缺人才培養培訓質量的意見》。《意見》對教育支持社會服務產業提質升級、強化人才培養提出了一攬子扶持政策,及時回應了社會關切和產業需求。職業院校應在新的歷史機遇期展現新擔當新作為,奏好職教新樂章。
推進社會服務產業提質擴容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明確指出:“家政服務大有可為,要堅持誠信為本,提高職業化水平,做到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同時強調指出,要補齊民生短板,就必須“把就業、教育、醫療、社保、住房、家政服務等問題一個一個解決好、一件一件辦好”。在新時代辦好以“一老一小”等為對象的社會服務,更好地滿足4億多家庭、14億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階段,推進社會服務產業提質擴容,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2019年,中央對全年經濟發展提出了“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著力促進家政服務業等社會服務領域提質擴容,擴消費、增就業。年初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有關人才培養培訓的內容放在了靠前的位置,全文涉及的政策點有10余條之多,反映出加快緊缺領域人才培養培訓是推進社會服務產業提質擴容、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工程。
補齊社會服務產業人才短板
一直以來,教育部門高度重視社會服務領域人才培養培訓工作。在《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的通知》《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人才培養的意見》等文件中,對擴大人才培養規模,優化專業設置、教學內容,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均提出了具體要求。此次出臺的《意見》,在對以往分散在各級文件中教育政策點梳理匯總基礎上,充分考慮到了產業鏈人才結構需求,既著眼解決眼前的“痛點”“堵點”問題,又兼顧考慮儲備社會服務新業態急需人才。
《意見》提出以下硬措施和量化要求,這套“組合拳”將會加速釋放政策紅利。
《意見》提出重點引導轉變觀念,更新對社會服務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認識。“主動適應家政服務業與養老、育幼、物業、快遞等融合發展新模式,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新要求,家政電商、‘互聯網+家政’‘物業+養老服務’‘互聯網+養老’等新業態”。
《意見》指明了教育支持社會服務產業的主要方向。提出以社區為重點依托,以職業教育為重點抓手,“以服務家政服務、健康管理、養老照護、母嬰照護等一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重點,兼顧考慮儲備社會服務新業態急需人才”。
《意見》由教育部辦公廳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有關內容覆蓋面更廣。將相關工作與學科專業調整,招生、培養、就業聯動機制建設,教育脫貧攻堅等同步設計,優先部署。在政策點的表述上,壓減了原則性的表述,在不同層次人才供給、1+X證書制度試點、“三教”改革、校企合作、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硬措施和具體的量化要求,如“在國家規劃教材建設中,遴選200種校企雙元開發的優質教材”“組織30所左右院校和企業引進國際先進課程設計和教學管理體系”等,有利于加快政策落地和執行。
落實部署把職教作為重點抓手
《意見》突出了教育支持社會服務產業提質擴容的基礎性作用,強調以職業教育為重點抓手。職業院校應立足實際,著力在以下方面抓好落實:
一是促進專業設置科學、靈活對接社會服務產業,擴大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供給。社會服務產業作為全域性、長鏈條、難以替代的剛需產業,不僅能發揮就業“蓄水池”作用,家政與養老、托幼等產業相互融合,可進一步向醫養結合、智能設備、健康養生、物業物流等多個領域衍生,催生出更多新的職業和崗位需求。從目前情況看,包括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在內的各層次社會服務職業人才均需求旺盛,人力資源供給任務非常繁重,有條件的職業院校要積極落實教育部“專業隨產業發展動態調整”這種制度安排,依照有關辦法,促進專業設置科學、靈活對接產業。要積極開設中職、高職目錄已有的社會服務領域相關專業,大幅度增加專業點;要根據專業培養實際,抓緊更新專業內容,設置新的專業方向,增強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人才培養與職業需求之間的契合度;要利用自身校友、校企資源,產教協同強化行業人才需求預測,及時研究與養老金融、高端家政服務、大型康養綜合體經營管理等新需求適配的新崗位能力,拿出一批經得起推敲、能適應市場的增補專業建議,為專業目錄增補提供政策儲備。
二是繼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助力社會服務領域示范企業健康快速發展。社會服務產業是現代產業結構的重要形態。有關數據顯示,家政、養老、托幼、文旅等領域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合計增長了13.7%;家政服務業2017年營收達到了4400億元。企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今年以來,為進一步支持社會服務業發展,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部署了對養老托幼家政加大稅費優惠政策支持的措施。除此之外,《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建立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制度,對進入目錄的產教融合型企業給予‘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組合式激勵,并按規定落實相關稅收政策”,為有關企業在教育領域獲得稅費優惠支持提供了新渠道。有條件的職業院校要認真落實國家發改委、教育部印發的《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通過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幫助社會服務相關領域的龍頭示范企業盡快成長為產教融合型企業,使優質企業獲得更大力度的稅費優惠政策支持。另外,職業院校要主動與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領跑者”行動示范企業和普惠養老重點企業合作,推動組建職業教育集團,形成抱團前進的合力。
三是深化“三教”改革,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有條件的職業院校要將社會服務有關專業建設與“雙高計劃”相結合,積極申報社會服務領域特色專業群。通過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打造社會服務領域高水平師資隊伍。積極申報國家規劃教材建設,編寫一批社會服務相關領域優質教材。與企業有針對性地引進和借鑒國際先進課程設計與教學管理體系。積極參與社會服務相關領域1+X證書制度試點。目前,參與老年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首批試點的職業院校有200多所,覆蓋在校生約4萬人;母嬰護理、失智老年人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已在第二批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中推進。職業院校要積極成為試點院校或考核點,參與編制相關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大綱,開發職業培訓教材和職業培訓包,支持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取得養老服務、母嬰護理、失智老年人照護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挖掘自身優質教育資源,育訓結合,積極承擔“雨露計劃”、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家政服務提升行動”等培訓。
(作者系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