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筆者參觀C校的校園環境,恰逢學校課程超市——社團課,繽紛多彩的社團項目令筆者不斷駐足欣賞。在瀏覽途中,突然從墻角躥出來一個小男生,把筆者著實嚇了一跳。我就問他:“你為什么不上社團課?”他答道:“我不知道我上什么社團課。”筆者很詫異,學期已經過了一半,這位男生怎么不知道自己參與的社團課。我就和他聊了起來:“為什么呢?老師應該會安排的啊?”他答道:“我報名參加的是數學思維課,我也很喜歡數學。但上了幾次,輔導老師就把我給‘開除’了,說我跟不上,不適合上數學思維課。”我問他為什么不把這種情況告知班主任,他說向班主任老師匯報了,也把他安排在了書法班,但他不喜歡,還是喜歡數學課。基于他對數學如此鐘情,我就和他做起了數學知識競賽游戲,雖然他學得不怎樣,但仍努力地尋找解題方案,可見他對數學一往情深,我不禁被他感動。

雖然數學思維能力沒有其他同學強,但他有一種強烈的求知欲和上進心,教師就應該給予他“想發展” 的機會,不能隨意剝奪其受教育的機會。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無限發展的個體,教師要發展他們,而不是遏制他們。為他們的發展吶喊助威,為他們的發展提供各種機會,這樣才能成為成就多種可能的學生。

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段成長經歷。初中時的我很是靦腆,遇到陌生人就會臉紅,遇到有人和我講話,我就會緊張得結結巴巴或啞口無言,其實我心中有言說的沖動,但就是“倒”不出來,這可能是性格內向的緣故。有一次學校開展英語演講比賽,要在全校師生面前展示,我思慮了再三,決定報名參加,以鍛煉自己的膽量。一天,英語老師在班上遴選參賽選手,加上我一共有三人報名,英語老師選了一個主題,讓我們試講一下,當時我的發揮最差。下課后,英語老師對我說:“你還是不要參加了吧,你在班上演講的時候都結結巴巴,演講比賽面對的可是全校師生啊!”但我執拗地對他說:“老師,我還是很想參加這次比賽,我一定會好好準備!”鑒于我的執著,英語老師給了我這次寶貴的機會。

我發揚“笨鳥先飛”的精神,再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在二十余人參賽的展示現場,我一路過關斬將,最終以最高分獲得英語演講的第一名。通過那次比賽,使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認識觀,面對自己的不足,只要有足夠的信心,再輔以堅持不懈的行動,必將把不足轉換成優勢。但首先自己要相信自己,肯定自己,才能使別人相信和贊同。這次經歷我也得感謝初中的英語教師,他給予了我“想發展”的機會,使我越來越自信、不斷超越自己。假如他一陣“棒喝”,明令制止我參賽,我想我的自卑感肯定會陪伴我更長一段時間,或者陪伴我的一生。

C校的那位男同學喜歡數學思維課,這是他的學習興趣之所在。輔導老師是否可以容許他“慢”一點呢?可能他的數學思維沒有其他同學好,或許還顯得有些遲鈍,但這些都不應該成為教師不讓他參與課堂的理由。輔導老師能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呢?對他降低點要求,或適當地減少題目的數量。只要他保持一定的數學好奇心,隨著年齡的增長,筆者堅信他會慢慢跟上其他同學步伐的。

因此,學校教師在社團課學員配備上,既要考慮那些具有特長的學生,也要考慮那些沒有特長、但“想發展”的學生。這樣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給予學生“想發展”的機會,讓每個孩子開辟出一片屬于自己發展的芳草地!

作者單位:江蘇省句容市崇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