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公開課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助推器
作者:王 帥
發布時間:2019-10-12 10:23:4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公開課是當今學校主流的教研模式,其初衷是以公開的課例為研究對象,執教者、聽課者、評課者共同探討、鉆研、交流,從而洞察教學熱點、厘清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然而,許多公開課教學卻出現了背離現象,有的教師為了博得滿堂彩,上成“作秀課”“造假課”;有的教師則壓力過大,影響了日常教學和生活。
其實,公開課的執教者既無需為一節課的成功沾沾自喜;也不必為一節課的失敗郁郁寡歡。明智的做法是把公開課當作進步成長的階梯,成功時總結經驗,挫敗后冷靜反思。正是抱著這樣的心態,我抓住每一次公開課的機會,精磨語言,研磨課型,打磨風格,讓公開課成為自我專業成長的助推器。
首先,直面公開課,錘煉平常心。執教公開課,聽者眾多,緊張在所難免,而過度緊張,則會導致教學環節錯亂,教學效果不佳。一節失敗的公開課,往往會讓執教者自我懷疑,盲目否定自己,甚至產生畏懼心理,造成創傷情結。我曾在執教公開課時,忘記了某一教學環節,導致教學過程缺乏連貫性和邏輯性,整堂課一塌糊涂。失敗的經歷讓我認識到了磨煉心態的重要性,要想克服畏難情緒,就必須迎難而上,直面公開課,在一次次公開課的熔爐里,歷練自己,修煉心性。此后,借由公開課,我將自己打碎,重新組合,再打碎,再重新組合,逐漸練就了良好心態,對公開課的認知也更加成熟。一方面,教師應以平常心對待公開課,不炫技,不花哨,使得公開課和常態課有效銜接;另一方面,教師還要大膽融入新的教學思路,不窠臼,不俗套,積極打造創新型課例。
其次,巧借公開課,提高細讀力。文本細讀能力是語文教師必備的專業能力之一,而公開課恰是提高文本細讀能力的絕佳時機。語文教師應以公開課為契機,微觀細讀,深入文本,精研微言妙語;宏觀導讀,走出文本,探究單元主題。執教《哦,香雪》一課時,面對多達82段的較長篇幅,我沉心靜氣,認真細讀小說,注意到了小說中一個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她站在枕木上,回頭望著筆直的鐵軌……它冷靜地記載著香雪的路程。”鐵軌所“記載”的這個“路程”,是香雪懷揣鉛筆盒獨自走夜路的過程,更是其心路轉變的重要歷程。由此,我的思路被徹底打開,提煉出教學主問題:探究鉛筆盒對香雪心路歷程轉變的重要意義。然后,結合“人生五彩夢”這一單元主題,我意識到人生有夢是香雪心路轉變的根本動力,這也是香雪和臺兒溝其他姑娘的不同之處,于是,整堂課的教學重點便設定為:分析香雪人物形象的獨特之處和探究鉛筆盒的象征意蘊。可見,在公開課的助力下,反復細讀文本,有利于入乎其內,抽絲剝繭,發現文本奧秘;出乎其外,整體架構,提升文本價值。
最后,反思公開課,培養研究性。公開課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上完公開課并不意味著戰爭就結束了,恰恰相反,真正的戰場才剛剛開始,那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較量。公開課后,執教者應沉下心來,回顧教學過程,及時“復盤”,反思不足,發現問題,進而激發研究興趣,找準研究方向,培養研究習性。每次公開課后,我都重新梳理教學思路,堅持寫下心得體會,例如,講完《哦,香雪》,我寫《緊貼人物讀小說》;講完《管鮑之交》,我寫《文言并重,方為正道》;講完《雨霖鈴》,我寫《循序漸進,探微悟情》;講完《記念劉和珍君》,我寫《破解情感密碼,點燃學生心靈》……這些課后反思,有利于鍛煉思考能力,提高寫作水平,提升理論素養,積淀研究成果。因此,教師應以公開課為敲門磚,培養研究精神,修改教學設計,整理課堂實錄,品鑒賞析文本,構思教學札記,撰寫教研論文,建立教學資料庫,構建教學研究鏈,創造獨特教研體系,從而實現專業跨越式發展。
總之,長期的公開課歷練,讓我深深體悟到:公開課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助推器。每次公開課都推動我的教學生涯否定之否定,不斷自我更新,獲得迅速成長。所以,我認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公開課的平臺,練就強大內心,提升教學技能,提高教研水平,助力專業發展。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鋼高級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