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化情境創(chuàng)設與運用 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
作者:魯娟利
發(fā)布時間:2019-10-11 15:29:3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數學活動離不開數學情境,數學情境驅動數學活動,它是學生“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的基礎和平臺。合作學習作為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方式之一,同樣也離不開數學情境的支撐和驅動。縱觀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合作學習實際,普遍存在著以下幾個不容忽視的現(xiàn)象和問題,亟需引起我們的重視、研究和解決,以便更好地優(yōu)化數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運用。
一是忽視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內在有機關系。自主學習是一種自覺、獨立、主動的學習方式,要求自己對自己負責,在學習情境中要做到自我的定向、自我的監(jiān)控以及自我調節(jié)與自我評價,這與我們習慣的被動學習是恰好相反的。探究性學習的特點是以情境問題為導向,通過主動探索、發(fā)掘、發(fā)現(xiàn)的方法來學習不同的技能和知識,與傳統(tǒng)的接受性學習是相對立的。以各個學習小組為依托是合作學習的一大特點,此外,合作學習還強調以群體的分工、合作為特征來開展情境學習,這與傳統(tǒng)的獨立教學也是截然相反的。
三種學習方式主張的是不同的情境學習側重點,但在實際學習情境里,這三種學習方式更多的是互相支撐、互相支持、互相補充的一種關系。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首先,我們會鼓勵我們的學生主動走進具體的數學情境中進行自主學習;在這一過程中產生的疑惑和發(fā)現(xiàn)的問題,我們鼓勵每個學生進行獨立的探究性學習;如果學生經過個體研究還是不能夠很好地解決問題、消除疑惑,那么就要進行集體合作或小組合作的探究性學習,一直到學生們都已走出情境,把問題很好地解決了。
二是學習活動單設計的不科學影響合作學習的成效。斯霞老師生前多次講過:“要上好課,首先要備好課。”目前,導致合作學習情境創(chuàng)建和運用成效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學習活動單的科學性出現(xiàn)了問題:或者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或者過分強調了教學的預設性,忽視了問題的生成性;或者過分強調了知識技能的訓練,忽視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或者過分強調了學科本位的設計,忽視了課程資源的整合;或者過分強調了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忽視了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優(yōu)勢。
可以說,科學設計學習活動單是合作學習情境創(chuàng)設和運用取得成功的預見性戰(zhàn)略和前瞻性工作,需要我們老師一要牢固樹立“教師搭臺,學生唱戲”的角色意識,著重考慮如何做好學生合作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者、激勵者和參與者;二要樹立問題意識,結合課標和學情,深入研讀教材,對合作學習的學習活動單情境問題任務的提出、討論、解決、評價等要素進行全面設計;三是樹立服務意識,為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創(chuàng)設有效的學習情境,提供適當的指導和服務準備;四要樹立互動意識,設計構建合作學習的互動情境和交流平臺。
三是視小組討論等同于合作學習。合作學習離不開問題情境,它的科學載體和有效形式之一是討論式合作學習,但是不能把小組討論等同于合作學習。我們說,小組討論是在同一班級里,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對某一內容在充分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實施自我教育,以達到完成小組學習任務的目的。合作學習是引導學生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從事學習活動,共同完成小組或者班級學習目標,在促進每個學生學習水平的前提下,提高班級整體學習效益。
從它們的定義可以看出,小組討論與合作學習的辯證關系: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策略,而小組討論是一種學習方法;合作學習的載體和形式包括小組討論,而小組討論是提升合作學習品質的有效手段;兩者在實施過程中,都需要我們老師創(chuàng)設和運用積極的學習情境并加以有效組織、掌控、參與和指導。如果把小組討論簡單而片面地理解并等同于合作學習,久而久之,就會使我們的數學課堂合作學習步入情境定勢、內容單一、過程僵化、方式機械、興趣銳減、活力枯竭、思維凝滯的歧途。
四是缺乏對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日常數學教學實踐中,我們在聽課評課活動中也發(fā)現(xiàn),一些同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誤以為只要是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讓4~6名學生圍坐在一起組成學習小組,然后分頭開展的學習活動,就是合作學習。但是,筆者以為,僅僅完成學習小組組建,不對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方法、技能的指導和培養(yǎng),這樣的合作學習肯定是形似神非、淺嘗輒止的。
我想,即使是分組式的合作學習,它的目的也是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充分運用合作學習能力,使他們人人在具體的數學問題情境中學得生動、活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主要包括這六個方面:第一,仔細思考,暢所欲言,用清晰的思路和清楚的語言把自己在探索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勇敢地講出來,在組內進行充分溝通和交流。規(guī)則一般是由弱者先發(fā)言,然后強者進行必要的補充;第二,認真傾聽他人的發(fā)言和意見十分必要,因為從別人的語言中我們能夠得到很多啟發(fā),獲得更多的、有益的知識、技能和方法,因此我們要養(yǎng)成一個組員發(fā)言,組內的其他成員要仔細聆聽的習慣;第三,要有敢于質疑,敢于反駁的精神,擅于聽出其他人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并用合適的方式把自己的個人觀點準確、清晰地表達出來;第四,在其他人的結論的基礎上能夠進行較為準確、完善的修改,學會及時更正和補充。第五,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有開放、平和的心態(tài),做到求同存異;第六,要有定期召開小組長會議的機制,通過會議及時了解小組的工作進展情況,對小組長的工作進行必要的鼓勵,互相交流經驗,以彌補自身的不足。
五是認為合作學習次數越多越好。當前,合作學習已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效組織形式之一。但個別教師一上課,特別一上公開課、研討課,就打著“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把學生擺上主體地位”的幌子,全身隱退,時不時就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動不動就讓學生討論交流,結果一堂課學習情境換來換去,合作學習三四次、五六次,導致學生們人人“忙匆匆”、個個“亂轟轟”。
眾所周知,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同樣是學生合作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在學生進行情境討論的過程中,作為老師,應該做好參與者和觀察者的角色工作,主動參與學生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進行高效討論和交流,以在第一時間掌握第一手的資料,等到小組匯報的時候,便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面對學生們不同的思路和方式方法,要給予他們充分的自我完善的時間和機會,不要盲目地用一種統(tǒng)一的標準去要求學生該如何去做。合作學習不只是問題情境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更有其內在的規(guī)律和特質。因此,作為老師,要善于把握良好的契機,選擇有合作學習必要、有一定價值的問題情境,用心設計合作學習情境的呈現(xiàn)方式和推進方法等,準確把握三個方面,首先是在選擇解題時,遇到大家期盼解決的問題,而依靠個人能力不能實現(xiàn)的時候;其次是操作驗證時,需要推理驗證新的知識點、發(fā)展培養(yǎng)新的能力的時候;第三是學生意見不統(tǒng)一且有爭論時,一定要組織好合作學習。一堂課合作學習的次數不宜過多,一般以1~2次為最佳。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深化對以上合作學習方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五個普遍問題的認識,有助于我們老師有效規(guī)避失誤和積極改進教學,提升數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力和運用水平,引導和幫助學生更好地獲得數學核心素養(yǎng)。
作者單位:陜西省武功縣普集鎮(zhèn)中心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