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近年來,咸陽市淳化縣教育局始終把“義務教育有保障”作為教育扶貧的核心任務和底線要求,按照“理政策、清底子、明任務、強舉措、抓落實”的工作思路,局抓聯動、校抓落實、到戶到人,確保了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

一是進得來。淳化縣嚴格落實控輟保學“一冊兩表四書”等十項制度,夯實責任抓落實。特別是近期,全縣教育系統搶抓暑期有利時機,動員全縣教職工深入203個行政村,逐戶核實登記,轄區學校建立《0~17周歲兒童花名冊》,摸清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底數。為起始年級適齡兒童逐一下發了《入學通知書》,讓每一名適齡兒童就近入學。縣教育局統籌考慮進城務工人群子女、異地移民搬遷戶子女等群體兒童就學需求,確保每一名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都能按時入學。

二是留得住。淳化縣建立了控輟保學“1236”機制(“一冊”:建檔立卡學生結對幫扶工作手冊;“兩卡”:學困生幫扶記錄卡、留守兒童關愛紀實卡;“三項制度”:聯席會議制度、目標責任考核制度、質量考評制度;“六個臺賬”: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幫扶臺賬、留守兒童關愛臺賬、學困生幫扶臺賬、流動學生觀察臺賬、輟學學生勸返銷號臺賬、殘疾學生關愛幫扶臺賬),筑牢了控輟保學的“防火墻”。同時,在開展“千名教師幫扶千名留守兒童”的基礎上,按照“一戶一卡、一生一策、一教一幫”的工作思路,深入推進“淳化教育結對幫扶貧困學生”專項行動,幫扶貧困學生學習生活。

三是學得好。淳化縣2017年被授予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和陜西省“雙高雙普”合格縣稱號后,淳化縣教育局適時啟動了“義務教育學校質量三年提升”工程,抓常規促規范、抓機制促創新、抓課堂提效益。不斷加大校風、教風、學風的“三風”督評力度,全面推行“12114”教學管理責任制度,推動了管理、質量兩項責任。深入開展“文化教室、溫馨宿舍、節儉食堂、衛生廁所”中小學生養成教育的四個陣地創建,把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理念扎實融入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