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粉筆傳智慧,兩袖清風樹師德;三尺講臺育桃李,四季輪回書篇章。”這是長武縣巨家鎮初級中學教師韓秋艷的真實寫照。自2007年9月參加工作以來,韓秋艷一直在長武縣偏遠的巨家鎮初級中學任教。十幾年間,她始終銘記自己從事教育工作的初心,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無論擔任一線教師或是教研組長、年級組長,或是政教處、教務處干事,她始終以求實創新、嚴謹務實的態度積極開展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用一顆超強的責任心和執著的工作態度贏得了領導和同事的敬佩。她的淳樸、謙和、熱情、執著也深受學生和家長的喜愛。

播撒愛心陽光 呵護每個孩子

韓秋艷經常說:“沒有愛的教學,宛如無水之池,終將枯竭。”韓秋艷在教育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學生的思想品質,側重學生的能力培養,關注學生的特長發展。

擔任班主任工作期間,她“偏向”孤兒和單親學生,“厚愛”學困生,“守望”問題生,“刻薄”尖子生,鼓勵“中等生”。常常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指導學生學習,關心學生生活,幫助學生進步。提問多、輔導多、談心多、鼓勵多是她在教育教學中的“法寶”。“促進每一個孩子良性發展,絕不允許一個學生掉隊”是她的初心和原則。

2010年,家住巨家鎮馬成寺村的學生張某因來校途中淋了大雨,感冒發高燒,家長收到通知后卻未能及時趕來,韓老師就在醫院守了整整一夜。當看到張某那雙濕透了的布鞋時,她淚眼婆娑。第二天一大早,一雙嶄新的運動鞋擺在了張某面前,當學生問起時,為了照顧孩子強烈的自尊心,她沒說是她買的,而謊稱是張某家長托人送來的。后來張某還是知道了,他感激老師的深厚情誼,學習比以前更努力了,用優異的學習成績回報老師,最終順利考入高中。2014年,學生馮某失去了她在這個世界上的最后一位親人。開學季,馮某的生活費成了問題,眼看要因此輟學,韓老師帶頭為馮某捐款,并倡導學生獻愛心,捐出自己的零花錢。她鼓勵學生:“一分也是愛,多少都是真情,都是愛心。”她教育學生說:“沒有愛心和同情心的人不會真正品嘗到生活的甘甜。”最后,學校集體為馮某募捐,幫她渡過了難關。

韓秋艷幫扶的學生劉某,生活在單親家庭,是一個性格特別內向、學習成績滯后的小女孩。她母親因車禍去世,家中還有剛上一年級的雙胞胎弟弟和癱瘓在床的老祖母,生活的重擔全壓在了劉某父親的肩上。家訪時,老祖母淚眼縱橫地一遍遍述說著孩子的不幸身世,希望學校和老師能給予孩子特殊的關愛。韓老師仔細打量這個家和這一群沒媽的孩子,她憐愛地摸摸孩子們的頭,一句話也沒說。此后,她多次給劉某和她弟弟購置學習用品,捐贈衣物,閑暇時間為孩子們輔導作業,經常找孩子們談心。談話中扶志,學習上扶智,漸漸地,劉某性格也變得開朗多了,學習上進步也很明顯。因為韓老師明白:單親家庭的孩子可憐,比其他孩子更需要關愛。

強化理論積淀 提升綜合素養

韓秋艷始終秉承學以致用的教學思想,她的地理課堂教學深入淺出,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簡單易懂。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為目的,以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為重點,著力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她認為學生只要有濃厚的興趣和得當的方法,就完全可以自主學習。她常常把學生的優秀作業放在全級甚至全校展覽,還把學生的一些作業張貼在地理教室的櫥窗里,以鼓勵帶動更多學生。

為了練好過硬的教學基本功,她把讀書作為進步的主要途徑。為了豐富知識儲備,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她常常在繁重瑣碎的工作之余,擠時間讀書,不斷完善自我,以過硬的本領和人格魅力深受學生的歡迎和愛戴。教學之余,她還喜歡寫一些自己的生活感受。她筆下的文章質樸、率性、接地氣,平淡里見本真。她寫的《一顆梧桐樹》《無悔的選擇》《木訥的爹》《春》等多篇散文、隨筆、詩歌在報刊上發表。她還常常參加一些征文活動,曾獲長武縣“愛水節水”征文大賽教師組二等獎,“我與憲法”征文比賽教師組二等獎。除此之外,她還常常指導學生寫作,并鼓勵他們投稿。多少個春秋,她用辛勤傳播智慧;多少個歲月,她用負責奉獻真情。

據實創新 永做教育逐夢人

作為一名教師,韓秋艷從未間斷過對業務知識能力的鉆研學習,認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課程標準,研讀教法和學法。注重多方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習慣,工作講求實效,對學生因材施教。備課時善于從學情出發備方法、備過程、備資源,力求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學生,手中有方法,不斷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設計,堅持向40分鐘要效果。她借鑒優秀的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盡自己最大可能上好每一節課。每節課她都設計不同的教法,同一節課她也嘗試用不同的教法去進行,常教常新。新穎的教法,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常常使學生沉浸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她認為教無定法,教學也是生活,自然、流暢、易被學生接受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她常常半開玩笑地說:“道法自然。”也多次承擔縣級和校級示范課教學。

2013年,她參與了省級教研課題《“241高效課堂”模式的探究》的教學研究工作。為了更好地開展課題研究工作,她常常挑燈夜戰,翻閱了大量教改資料并虛心向優秀教師請教,結合自己教學實際,最終順利結題。她的教學論文《淺談四環教學模式下的一節地理課》獲2013年“科技金秋”一等獎,《判斷晝夜情況的小妙招》獲2014年“科技之春”三等獎,2015年《初中地理學習方法之探微》發表于《中學生學習報》《淺談農村學生家庭作業過多的危害》獲2016年“科技之春”一等獎。

2016年9月,她主動申請到鄉村支教交流。在支教期間,韓秋艷針對初級小學的學生基礎課成績好,但其他方面的能力遠遠落后于城鎮學生的現狀,向學校建議多舉辦活動,培養學生的能力。她“以活動促進學習,以活動提升能力,以活動培育品德”的思想被校領導采納后,培養出了一批多才多藝的好苗子。韓秋艷大力提倡為學生減負,堅決反對死記硬背、題海戰術等機械重復的做法,她常常想方設法壓縮孩子的作業量,效果顯著。同時她靈活的教學方法、鮮明的教學風格、嚴謹扎實的教學態度感染了其他同事。她說教書沒有捷徑,但只要潛心鉆研,恰當的方法還是有的。“教師的最大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還有什么比看著自己的學生飛得更高、更快、更遠,更令教師欣慰的呢?”

韓秋艷就是這樣平凡,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有的只是愛教育、愛學生的一顆初心。她醉心工作,堅持學習,始終以最積極的狀態,最飽滿的熱情行走在教育的這片天地,用她的智慧助力著孩子們的成長。

作者單位:咸陽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