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陜西教育系統加強頂層設計,主動擔當作為,科學精準施策,厚植發展根基,激活內生動力,用責任和擔當助推貧困地區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人民群眾脫貧致富。

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教育是根本途徑。陜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嚴格落實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建立了以縣級為主體的“七長責任制”,實行委廳領導包聯市縣教育脫貧工作機制和“三秦教師結對幫扶行動”等,努力實現“應入盡入”“應返盡返”目標。持續加強摸排核查力度,嚴格控輟保學月報制度,將戶籍信息庫和學籍系統比對出的疑似失學學生及時反饋市縣,逐一核實甄別、勸返復學和做好臺賬。

截至目前,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373.65萬人,其中建檔立卡家庭學生30.72萬人。除因身體原因不具備學習條件外,尚未發現建檔立卡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有失學輟學現象。

陜西建立了從幼兒園到大學資助政策體系,涉及37項資助政策,實現了資助全覆蓋。通過大數據系統精準識別、精準資助,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目標,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程全部資助。據統計,2019年春季學期,全省共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含幼兒)135.85萬人,資助金額20.57億元,其中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學生48.10萬人,資助金額5.93億元。2019年,落實高校扶貧專項招生計劃3948人,進一步拓寬貧困家庭子女接受優質高等教育的通道。學生資助工作連續4年在全國績效考評中獲優秀等次。持續做好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全省7287所學校,237.13萬名學生享受營養餐,國家試點縣學校食堂供餐達到99.88%,地方試點縣學校食堂供餐達到76.11%。

大力實施“全面改薄”,加快貧困地區薄弱學校改造。截至今年6月底,陜西71個項目縣義務教育學校校舍新建改擴建項目開工面積875萬平米,占規劃任務的96.9%;竣工面積835萬平米,占5年規劃任務的92.6%。“全面改薄”工作在財政部績效考核中獲得“優秀”等次。對深度貧困縣和脫貧摘帽縣項目經費在正常安排的基礎上傾斜30%,重點支持脫貧攻堅重點地區辦學條件改善及質量提升。全力支持恒大教育扶貧項目建設,截至目前,32個恒大教育扶貧項目已開工建設29個,計劃7月底前完成11個項目竣工驗收,并移交當地政府,秋季開學投入使用。

加強貧困地區教師隊伍建設,建成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系統,幫助貧困地區和學校提升教師研修水平、豐富教育資源,促進陜西教育均衡建設。今年爭取國家特崗教師計劃5800余名,用于支持貧困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組織1.83萬名中小學校長和骨干教師到貧困地區支教幫扶,推進縣域內中小學骨干教師交流輪崗比例平均達到30%。今年陜西將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實施范圍擴大到56個國定貧困縣區,按照平均補助標準每人每月400元,受惠教師新增2.7萬人。

陜西深入實施“雙百工程”,“對癥下藥”拔窮根。百所高校結對幫扶百縣,開展智力扶貧、教育幫扶、科技幫扶、信息幫扶、人才幫扶、文化幫扶、民生幫扶、志愿幫扶等八大幫扶活動,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針對不同區縣具體情況“問診把脈”“對癥下藥”。兩年來,全省各高校指導編制各類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近200個。今年上半年,各高校實地調研幫扶工作170余次,開展各項幫扶工作1000余項,各類教育培訓101場(次),惠及4526人(次),直接投資民生幫扶物資40余萬元。同時,充分發揮職業院校在貧困地區建立的55個職業農民培育基地和2個陜西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基地作用,加大農村實用技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上半年,累計培訓群眾2.25萬人次,努力實現“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目標。

一名黨員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是一個堡壘。陜西教育系統在扶貧工作中,激發基層黨組織作用,喚起群眾主動脫貧的能動性。長安大學2018年實施的機關黨委和商南縣青山鎮黨委的黨建結對扶貧試點工作,學校23個分黨委與商南縣10個鎮(辦)黨委、22個村黨支部全面開展黨建結對幫扶,建立了“12122”幫扶機制,即:一校幫一縣、兩個分黨委幫一個鎮(辦)黨委、一個分黨委幫一個村黨支部,以黨建幫扶推動思想政治建設,以思想政治建設引領脫貧攻堅。西安工程大學充分發揮學?;鶎狱h組織優勢資源,與延長縣積極探索“黨建+”扶貧模式,以5個學?;鶎狱h組織結對幫扶延長縣黑家堡鎮孫吉屯村69戶貧困戶,開展黨建幫扶活動,幫扶村班子隊伍增強黨建活力,服務指導結對幫扶的困難黨員和群眾提升發展的內生動力,鼓勵他們要聽黨話、跟黨走,樹立脫貧致富的信心。

挖掘地域特色,形成特色產業。商洛學院在丹鳳縣著重培育的畜牧養殖特色產業經濟增長點——陜西未來綠色農牧開發有限公司,就解決了1400余名貧困人員的就業問題。陜西理工大學在對鎮巴縣縣情的調查摸底基礎上,依據其自然生態資源優勢,簽訂了九大幫扶協議,打造“陜西理工大學、鎮巴縣中藥材產學研一體化示范基地”,幫扶發展大黃、重樓等優質中藥材和蠶桑、茶葉等特色農副產品產業,進而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西安石油大學發揮永壽縣傳統文化底蘊、非物質文化項目資源豐富的優勢,挖掘非遺、民間工藝項目,打造優勢手工藝項目產業鏈條,發展永壽縣文化產品電子商務,形成旅游特色文化品牌,發展區域經濟,助推文化產業扶貧。

目前,陜西省已建有“西安交通大學橫山油脂研究產學研一體化示范基地”等70個產學研一體化示范基地,“西安理工大學農特產品直銷實體項目”等22個實體項目,確定了51個示范基地和實體項目為2019年度重點培育項目,并給予255萬元經費支持。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