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標準的制定,我想可以解決如何改的問題。課堂變革成為當今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歷史趨勢,成為當今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為了推進課堂變革,制定“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要求呼之欲出。因為課堂變革必須重塑師生角色,重組課堂結構,重建學習文化,重設教學支點。因此,要制定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明確要求教師要科學配置課堂教學資源,合理調整課程標準、教材和學生認知發(fā)展水平等課堂諸要素之間的關系,積極進行課堂反饋、主動掌握學生學習進程、強化學生學習指導。以此來達到課堂變革的目的:實現(xiàn)以“教師傳授知識為本位”向“以學生素質發(fā)展為本位”的根本轉變,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體現(xiàn)現(xiàn)代課堂教學的價值取向。我個人覺得,當前比較緊要的是對于我們以前制定的“寶雞市高效課堂評價標準”進行修訂,而且標準體系宜粗不宜細,宜大不宜小,可以參照銀川市的做法。銀川市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指標體系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基礎指標,包括教師教學能力、教師教學狀態(tài)、學生學習習慣、學生學習狀態(tài)和課堂師生關系。二是核心指標,包括教學依據(jù)(學生認知發(fā)展成為教學基本依據(jù))、課堂特色(學生潛能釋放成為課堂主要特色)、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內(nèi)化過程成為教學關鍵環(huán)節(jié))、課堂文化(學生有效合作成為課堂主流文化)、課堂價值(學生質疑生成成為課堂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