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
作者:張春霞
發布時間:2019-10-08 14:44:3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據著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小學作文教學對于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主動性,提升小學生寫作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小學作文教學現狀并不盡如人意,教學效率低下,作文成了教師頭疼,學生談之色變的內容。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樂于表達。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關注生活、體驗生活,在寫作中表現自己的真情實感,以我手寫我心。
一、當前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寫作千篇一律,過于模式化
小學生剛剛接觸寫作,多以模仿為主,在模仿中慢慢過渡到自主寫作。但是,很多學生卻將模仿當成了寫作的途徑,他們會通過各種方式,比如從網上找作文模板,然后進行仿寫。這樣學生的寫作能力并沒有得到提升,并且因為模仿,學生的作文總是給人一種似曾相似的感覺,模式化現象嚴重。
2.學生習作缺乏真情實感
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由于缺乏素材,也沒有足夠的社會閱歷和經驗,寫出的文章沒有真實體會,缺乏真情實感,這與新課標要求表現真情實感背道而馳了。
3.作文不貼近生活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的本質就在于將自己在生活中所積累的各種素材進行藝術性的加工。因此,作文是不能脫離生活的,然而,在實際的寫作過程中,小學生常常忽視生活,對生活中出現的人和事熟視無睹,不會用心觀察、體會,自然就對生活難以有真實的體驗和情感,在寫作的時候就會顯得沒有活力和生機。
二、小學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
1.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一個人對某樣事物感興趣時,才會去探尋,才會竭盡全力向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小學生寫作也是如此。因此,在小學生寫作過程中,教師要采取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轉變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由“要我寫”變為“我要寫”,調動他們的寫作積極性。多媒體教學是現代課堂不可或缺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多媒體有著生動、形象、直觀等特點,可以通過圖片或視頻展示教學內容。而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發展的階段,相比教師的講述,他們更喜歡直觀的、形象的、有趣的圖片或者視頻,因此,在小學作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興趣,有效調動小學生的參與激情。
2.教會學生觀察生活,積累作文素材
作文應該立足于生活,貼近生活實際。對于小學生來說,作文應該是記錄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這也是語文新課標對小學寫作教學的要求。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運用各種手段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通過觀察積累真實的素材。教師要引導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看看山川河流、花鳥魚蟲,體會人生百態。比如,讓學生體驗四季的輪換、天氣的變幻等,讓學生觀察自己周圍的人的語言、神態、動作等。教師還要通過各種方式積極組織課外活動,并鼓勵學生參與其中,在比賽的過程中觀察同學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體會成功和失敗的滋味。最為真實和直觀的體驗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另一方面也使他們積累了各種各樣的寫作素材,使他們在寫作的時候能夠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3.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提升基本的作文能力
閱讀和寫作是密不可分、相互提高的。郭沫若有詩云:“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閱讀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學生只有經過大量的積累,才能在寫作的時候有話可說。小學生的閱讀要以課本為基礎,但是僅憑課本上的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要針對小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教學實際向他們推薦課外書籍。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引導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摘錄,遇到好的語句段落可以進行摘抄,遇到好的修辭手法可以借鑒,看到好的文章結構可以模仿。另外,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閱讀引導,在學生閱讀了一篇文章之后,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不但可以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監督,還能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作為教師我們要深刻領悟新課標的精神,轉變意識和觀念,以學生為本,創新教學模式,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他們的寫作積極性,讓他們愛上寫作、樂于寫作,不斷提升小學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 江蘇省鹽城市東坎鎮坎南小學



